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权力自觉和权利自治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两大主题,其中权力自觉又是权利自治的关键依托,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诉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权力自觉面临现实挑战:权力工具化,出现权力寻租;权力扭曲化,呈现权力任性;权力人治化,显现权力随性;权力懈怠化,浮现权力惰性。为此,必须推行阳光行政,督进权力自觉;完善考评机制,推进权力自觉;加强官德修养,促进权力自觉;培育法治文化,增进权力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力度,显性权力及其腐败得到了遏制,隐性权力及其腐败需要格外注意。一、隐性权力及其来源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的一种权力运作形态,其可能产生于显性权力的延伸和辐射、权力主体的个人魅力、正式权力角色形象的扩散、权力集中且不规范、权力非对称、官场潜规则、权力运行隐蔽且权力范围与责任不清等,同时往往还会表现在政治文化与心理层面。显性权力主体即职务权力主体,而隐性权力主体则更为  相似文献   

3.
<正>权力是什么滋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领导者对于权力的追逐与心理期待不同,使得领导权力的滋味也异常丰富且错综复杂。正确品味权力的滋味,不让权力变味儿,对于防范领导的权力风险、接受权力的考验,提升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领导权力的滋味与风险分析权力与责任并重,权力更与风险并存。探讨领导权力的甜苦酸辣,对于领导者认清岗位权力,履行岗位职责,防范权力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甜——贪腐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微权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权力运行体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小权力。人是权力的载体,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掌握着主体权力,引人注目,而单位普通干部职工也掌握着依附于岗位职责之上的微权力。微权力犹如单位整个权力体系中的毛细血管,遍布于肌体,与主权力共同构建着单位权力生态系统。其看似无足轻重、微不足道,但作用直达、影响直接,既是单位权力运行状况的直观反映,又演绎、催化着单位的整个权力生态系统。权力是把双刃剑,微权力既可以发挥自组织功能,推动单位权力生态良性发展,也可以消极怠工,加速其恶性循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地认识和分析领导者,需要从领导行为中所凭借的权力进行探析,因为领导者及其行为的中心是权力和影响。对于权力、权力基础的内涵及作用,实践中不少领导者存在片面认识,影响着权力的运用,进而难以实现领导目标和组织绩效。澄清权力与权力基础,发掘权力基础的丰富内涵,是领导者正确认识权力和运用权力的前提。一、领导者的权力基础一般教科书认为,权力是指影响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潜在的或现实的能力。完整的权力内涵应包含  相似文献   

6.
领袖的权力     
我们热切地追求领导权,并试图拥有它和驾驭它。我们畏惧权力,然而又被权力刺激和挑逗着。我们认真地阅读着有关权力的书籍——办公室的权力、卧室里的权力和走廊里的权力。权力鉴赏家试图教导世人——什么是权力,如何得到权力,如何使用权力,如何“获得全面控制”,“使任何事情都以你的意  相似文献   

7.
张丽红 《领导科学》2012,(31):10-12
从历史的进程看,权力与腐败相生相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健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建立和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权力滥用,实现源头反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组织通过赋予岗位一定的权力来实现其责任,此谓正式权力。正式权力通过制度与规定来体现,其权力为显性权力。与正式组织的显性权力不同的是,非正式组织以及个人形成的权力没有通过固定的规则来体现,具有隐蔽性,因此称为隐性权力。隐性权力广泛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与正式权力一起起作用,并对正式权力的行使具有正负效应,因此,其产生的根源以及治理策略值得研究。一、组织内隐性权力的来源组织内隐性权力的来源是不同的。它往往来自于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出发点,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许多书刊文献中把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等同起来,认为公共权力就是政治权力;公共权力不同于政治权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通过探讨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以期做出一些解释和引起公众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领袖的权力     
我们热切追求领导权,并试图拥有它和驾驭它。我们畏惧权力,然而又被权力刺激和挑逗着。我们认真地阅读着有关权力的书籍——办公室的权力、卧室里的权力和走廊里的权力。权力鉴赏家试图教导世人——什么是权力,如何得到权力,如何使用权力,如何“获得全面控制”,“使任何事情都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赋予权力一个新的定义:神通广大,凶猛无比。我们从一些伟人的助手身上,就可以窥到权力的一斑。正如塞缪尔·马特勒所  相似文献   

11.
权力的发生艺术 权力是真的,没有权力的世界不是世界;权力又是非真的,它是智谋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没有智谋,权力等于空白,而若缺乏艺术,权力则会干瘪。  相似文献   

12.
郑立明  任浩 《领导科学》2006,(20):40-41
一、软权力思想的提出人们通常把权力定义为控制或影响他人的能力,或者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对权力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权力是指那种让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而约瑟夫·奈给权力下的定义是:权力是指达到自身目的或者目标的能力。奈认为,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也可以通过吸引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把权力划分为行为权力和资源权力。行为权力是由硬权力和软权力组成的,其中,硬权力是指在具体的物质的资源之上的硬性命令式权力,指通过威胁或者奖励让别人做他…  相似文献   

13.
官本位意识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积淀数千年而凝固下来的普遍的观念形态和民族心理,权力崇拜是其集中表现。根除官本位需要破除权力崇拜,破除权力崇拜需要还原权力的本来面目,建构新型的权力生态。不受制约的权力,会使人麻痹乃至屈服,导致人性与权力的双向堕落。重建权力生态,需要从政道、治道、价值等层面入手,让权力回归权利本源,重塑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净化权力运行的小环境(官场)和大环境(社会),在价值取向上把向权力看齐扭转为向能力看齐。一旦新型权力生态建构起来,还原权力的本来面目,使其回归正轨,权力就会被重塑,下凡为世俗寻常之物,权力崇拜的偶像式迷梦就会迎来其必然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正权力之善是权力的设置与运行有利于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是权力与道德之善的有机融合,表征着权力的善与文明。权力合法性是被客体认可的权力的正当性与道德性范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权力之善与权力合法性之间存  相似文献   

15.
单位权力核心层博弈的形态主要有:争夺话语权、进行心理战、打造小山头、互放烟幕弹、培养代理人、彼此告黑状、互相不买账、寻找硬后台、互相挖陷阱。权力博弈的规制之道在于:正视公权,防止权力失真;合理分权,防止权力集中;适时控权,防止权力失控;加强清权,防止权力过多;重视督权,防止权力滥用;公开"晒"权,防止权力"发霉";依法明权,防止权力偏向;严管束权,防止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6.
黄芹 《经营管理者》2009,(20):11-11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不同于一般权力的特征,即垄断性与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运行,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或者是公共权力主体以权谋私,便会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的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影响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公众对公共管理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并最终会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必须防止公共管理过程中权力的异化,保证公共权力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7.
蔡志强 《领导科学》2012,(14):11-15
执政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点是有效约束权力,确保权力运行符合党的宗旨,本质是实现权力约束的制度化。推进权力运行制度化,需要梳理权力边界,健全制度要素,推进民主发育,完善双向互动的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权力具有腐蚀性,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的暗箱操作创造了以权谋私的可能空间,给权力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权力公开机制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程序比较严密的条  相似文献   

19.
<正>微权力是指权力系统中处于末梢位置,却发挥关键作用的小权力。微权力虽然不像主权力那样直接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时间的流逝和量的积累,时刻影响着权力系统内部的生态与对外形象。微权力的实际运行并不是纯粹的、良性的自发状态,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微权力作为权力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一旦失灵,必然会对整个权力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微权力失灵现象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钩 《领导文萃》2008,(24):88-92
“权力值”是我杜撰出来表示官员权力之大小的一个词。我们知道,权力关系就是一种等级关系,权力体系就是一个等级结构,权力自然有大小之分;但权力无形,既不能用尺子量,又不能用秤杆称,一个官员掌握多大的权力值,很难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