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明朝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比较完备的形态。它体系严密、纵横交错、既包括对人的监督,也包括对事的监督。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监察制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的监察制度的特点,增强我们对绝对专制时代监察制度的认识,更重要的希望它能启迪今人的思维,为当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恩柱 《领导文萃》2013,(19):92-94
明朝成化年间的某一天,皇宫的主人正在准备用膳。只见荤素菜肴齐备,珍馐美味无数,其中有一盘豆腐雪白无瑕,颇为诱人。你道这是什么?这看似豆腐的菜肴不是由黄豆制成,而是用百鸟脑酿成,一盘这样的豆腐,需要近千只鸟脑。  相似文献   

3.
<正>明太祖朱元璋在得了天下之后,有感于历史上多次宦官乱政的教训,特地立了块铁牌在宫门口,上面铸了几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他还规定,内臣不许识字,外臣不许和内臣有公文来往。然而,明朝的历史,最终被宫门口这块铁牌给嘲笑了。宦官乱政,在朱家皇帝们手上超过任何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4.
姜钦峰 《领导文萃》2012,(18):42-44
明末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小事。公元1583年,即明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建州女真部的古埒城。明军遭到激烈抵抗,久攻不下,于是女真人塔克世和父亲两人冒险进城劝降。没想到劝降未成,此时突然城破,明军冲进去不分青红皂白,竟把塔克世父子也杀了。父子俩本来是为明朝做事,不料遭此惨祸,明朝廷解释这是误杀,给塔克世的儿子赔了30匹马了事。误杀两个边塞草民对于大明王朝来说简直就不算个事儿,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再说另一件小事。在塔克世父子被杀45年后,公元1628  相似文献   

5.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活捉了割据浙北、江淮的张士诚,打败了割据浙东的方国珍,迫使方国珍投降。第二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明朝政权,建元洪武。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败逃到沿海各岛屿,与倭人相勾结,为寇沿海各州县。据史书记载,洪武元年,倭人人寇山东滨海地区;洪武二年(1369年),倭人复寇山东,转而寇掠浙江的温、台、明州,以至福建沿海;  相似文献   

6.
彭勇 《领导文萃》2008,(22):104-107
明朝这一代,有趣得很。皇帝们嗜好奇特,大臣们倒声名卓著,就连思想界的“异端邪说”也令人瞠目结舌。若是走在明朝晚期的大街上,随口提到李贽这个名字,别说儒林学士了,就是贩夫走卒,都会双眼放光:“李贽又出畅销书了?还是上讲坛品孔子了?”思想家做到这个分上,成大众偶像了,肯定得受点争议。不过,李贽惹的争议实在太大,他一竿子捅到底,把深宫里的皇帝给惊动了。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帝制发展到明朝,虽然表面保持了稳定,国家呈现出一片和乐融融的盛世之景,但华丽的旗袍之下,覆盖的全是跳蚤。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提出的著名论断至今还常常被人提及: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用粗疏的道德教条代替了科学的国家治理,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在黄仁宇  相似文献   

8.
<正>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王英敏 《决策探索》2010,(10):38-39
今年年初,笔者在中央党校偶然认识该校青年教师齐惠,有幸得其赠书——《明朝官场之致仕制度》。春节前后,月余时间,将其览毕,感想颇多。首先,文如其人。通过读书,笔者进一步认识了作者。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且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她作文立意,不落俗套,该书共有六章,在每一章的前面,均有明朝名人的诗词作为前导,画龙点睛,极富文采;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为地主家看牛放羊。十几岁时,父母和三个兄长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孤苦无依,遂落发当了和尚;谁知不久寺里也发生粮荒,他又只得做游方僧,化缘乞讨,流浪于江淮地带。1352年,朱元  相似文献   

11.
正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意气风发的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从一无所有的小和尚,到登上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宝座,朱元璋仅仅用了17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这使得他在元末明初动荡的社会中迅速地脱颖而出,并最终走向成功。细细分析,朱元璋在用人方面,在立国前后呈现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侯会 《决策》2010,(8):90-91
沈榜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历史上“政务公开”的首次尝试。他并非打着“公开”的旗号,罗列一堆“同比”、“环比”的百分数,故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作法简单而明了,就是把政府财政档案全部公开。  相似文献   

13.
杜七 《领导文萃》2009,(21):51-54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程 《领导文萃》2012,(24):89-92
中国人喜欢留遗产,政治人物也热衷于留政治遗产。他们总是留下种种优良传统、从政心得或者创立制度,希望继任者能够继承,发扬光大,也算是延续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忆苦思甜的规矩。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青菜、黄花菜、窝头什么的,让一代代的明朝皇帝都牢记老祖宗出身贫寒,要艰苦奋斗、要守住祖宗的江山。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领导文萃》2009,(2):103-10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老夫子的传世名言。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从爱国的角度解读,但不得不遗憾地说,那全是误解。  相似文献   

16.
彭勇 《领导文萃》2007,(6):79-84
中国的王朝,缺什么也不缺冤案。 轮到袁崇焕喊冤时,情况有点倒霉。他才死,明朝就亡了,没了平反的主,跟谁喊去?  相似文献   

17.
周礼 《领导文萃》2012,(24):40-41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对开国功臣的屠杀堪称历代皇帝之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所以明朝的开国元勋几乎无一幸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将之除掉。  相似文献   

18.
明朝中后期是商品经济萌芽的时期,也是封建集权走向顶峰、封建社会走向衰微的转折时期。研究当时的货币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与土地制度,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理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经济制度角度出发,用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史实资料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明朝主要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财政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发展史进行介绍,从制度经济方面了解十六、七世纪中国走向衰退的影响因素与表现,理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作用及分析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历朝历代的监狱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相联系,虽然总体在一些基本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但更多的是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而具体到明朝,除了继续保持唐宋律令中的基本制度外,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明朝的监狱制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变得更加暴虐腐败,成为维护没落的封建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督查制度在古代可以理解为"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而"谏",则是谏官。前者是监督百官的,后者则是对皇帝进言,也可以说就是监督皇帝的。秦朝御史:既能督查百官,又能监督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