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明朝成化年间的某一天,皇宫的主人正在准备用膳。只见荤素菜肴齐备,珍馐美味无数,其中有一盘豆腐雪白无瑕,颇为诱人。你道这是什么?这看似豆腐的菜肴不是由黄豆制成,而是用百鸟脑酿成,一盘这样的豆腐,需要近千只鸟脑。 相似文献
3.
4.
5.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活捉了割据浙北、江淮的张士诚,打败了割据浙东的方国珍,迫使方国珍投降。第二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明朝政权,建元洪武。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败逃到沿海各岛屿,与倭人相勾结,为寇沿海各州县。据史书记载,洪武元年,倭人人寇山东滨海地区;洪武二年(1369年),倭人复寇山东,转而寇掠浙江的温、台、明州,以至福建沿海; 相似文献
6.
明朝这一代,有趣得很。皇帝们嗜好奇特,大臣们倒声名卓著,就连思想界的“异端邪说”也令人瞠目结舌。若是走在明朝晚期的大街上,随口提到李贽这个名字,别说儒林学士了,就是贩夫走卒,都会双眼放光:“李贽又出畅销书了?还是上讲坛品孔子了?”思想家做到这个分上,成大众偶像了,肯定得受点争议。不过,李贽惹的争议实在太大,他一竿子捅到底,把深宫里的皇帝给惊动了。 相似文献
7.
8.
9.
今年年初,笔者在中央党校偶然认识该校青年教师齐惠,有幸得其赠书——《明朝官场之致仕制度》。春节前后,月余时间,将其览毕,感想颇多。首先,文如其人。通过读书,笔者进一步认识了作者。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且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她作文立意,不落俗套,该书共有六章,在每一章的前面,均有明朝名人的诗词作为前导,画龙点睛,极富文采; 相似文献
10.
11.
12.
沈榜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历史上“政务公开”的首次尝试。他并非打着“公开”的旗号,罗列一堆“同比”、“环比”的百分数,故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作法简单而明了,就是把政府财政档案全部公开。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喜欢留遗产,政治人物也热衷于留政治遗产。他们总是留下种种优良传统、从政心得或者创立制度,希望继任者能够继承,发扬光大,也算是延续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忆苦思甜的规矩。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青菜、黄花菜、窝头什么的,让一代代的明朝皇帝都牢记老祖宗出身贫寒,要艰苦奋斗、要守住祖宗的江山。 相似文献
1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老夫子的传世名言。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从爱国的角度解读,但不得不遗憾地说,那全是误解。 相似文献
16.
17.
18.
明朝中后期是商品经济萌芽的时期,也是封建集权走向顶峰、封建社会走向衰微的转折时期。研究当时的货币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与土地制度,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理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经济制度角度出发,用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史实资料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明朝主要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财政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发展史进行介绍,从制度经济方面了解十六、七世纪中国走向衰退的影响因素与表现,理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作用及分析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历朝历代的监狱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相联系,虽然总体在一些基本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但更多的是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而具体到明朝,除了继续保持唐宋律令中的基本制度外,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明朝的监狱制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变得更加暴虐腐败,成为维护没落的封建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