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审美文化中当代情结的提出与表现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果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况来审视,则当前审美文化的转型就不只是以一种变化可以说明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经历了一次革命,以至于当人们要言说它时,已不能简单地以审美文化中的当代状况来描述,而必须称之为当代审美文化了。在启用“当代”这一术语时,它的涵义是指当前的时代,当下的、现时的状况之义,那么,审美文化必冠以“当代…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审美教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审美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首先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承继和实践精神的光大上;其次还表现在审美教育探索中解放诉求的强烈和人文关怀的自觉上。中国当代学者在审美教育问题上的探索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对审美教育性质、特征的思考、论析。审美教育的独立性、特殊性日益凸显,审美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审美教育范式出现了新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欣赏是人类整个文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文艺创作一起构成文艺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环境,是文艺创作的成果——文艺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和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唯一途径,并对文艺创作发生反馈作用。研究文艺欣赏的特点,不仅对提高读者的文艺欣赏能力,而且对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帮助他们深化对文艺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文艺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以文艺作品为对象,并对文艺作品的美(内容美和形式美)进行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审美认识,是一个不断从文艺作品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又是一种通过文艺作品而对客观的社会生活进行再认识再评价的活动。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科学认识活动(对真与假的认识),伦理活动(对善与恶的认识)实践意志活动(占有并消灭对象以满足某种功利欲望)是区分开来。同时,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是对文艺作品美的发现与认识,而且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人体科学的气化论,经过它的萌生、初成和提高,到了魏晋六朝,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同审美艺术,特别是同文艺创作思维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较之先秦两汉大有不同.它不仅表现于侧重点的从艺术功能到创作规律探索的变化,也表现在由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容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进.之所以如此,一是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借古喻今的同时不断追求"当代性"的审美品格,这种关乎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现实的问题立场和叙事方式引发了当代人的审美反思与接受。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当代性"主要体现为:在思想内容上影射社会现实问题,以当代价值观念为导向,满足当代受众审美诉求;在叙事艺术上以多视角、亦正亦娱的方式呈现,语言上既保留特定年代文风又贴近现代用语习惯;在人物塑造上实现从"二元对立"模式到多样性的转变,突出女性在历史发展中的潜在动力,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在不同程度上混淆了作为指南的文艺理论与作为公式的文艺理论的区别,因而不能正确把握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辩证关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磨砺文艺批评的锋芒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不仅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是对人类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在超越地域和时代局限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倡导中国当代历史发展采取较人道的形式并积极肯定那些敢于批判不合理的现存秩序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创作,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绽放于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的一枝奇葩.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艺创作来说,其价值表现在,文艺创作既要坚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实生活之结合,要坚持与时代和人的发展相结合,还要提高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艺创作在反映社会主义文化前提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我们文艺生活的多方位渗透,审美体验思想对当今的网络文艺创作事态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传统观念的主要特征为以突出伦理教化和政治倾向的"载道"原则为基本特点的功能观念、以"影戏"的基本规律为本体的创作观念、以"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核心的接受观念,以及注重探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电影艺术创作方法等.谢晋电影创作观念,上承郑正秋、蔡楚生等创立的电影创作传统,下开中国传统电影借鉴并融合现代电影手法的先河,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审美超越,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新学科,在学科的交叉性质、学科的知识谱系定位、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学科的未来前景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争论,引发了学科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分析和把握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终点,力求站在当代美学发展的前沿,注意吸收相关学科和新兴科技研究新成果,在价值论上将艺术审美同人的审美生成联系起来。认为:文艺美学的学术定位并不是缺乏理论体系,而是缺乏运用文艺美学这一学术视角来透视和剖析当代中国的文艺现状中的种种问题,在新世纪的学术话语中,文艺美学应承担的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使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荒野审美意识从自然审美意识中剥离出来并孕育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荒野的审美欣赏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活动,物感说和"江山之助"的理论总结,在自然审美中包含着荒野审美的丰富内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重要新变,就是自觉的同时伴有感伤和怀旧色彩的荒野审美意识开始萌生。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创作及其美学总结成为荒野审美意识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的大地伦理学、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学、肯定美学等,推动了荒野审美意识理论建构的逐步完善。荒野审美意识研究是推动中国当代美学向前发展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对于我们更为诗意地栖居于中华大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审美情感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历来受到东、西方美学、文艺家的高度重视.审美情感的特质决定它处于文艺创作的核心、中介地位.审美情感关系到艺术创作欲望的萌发,艺术创作对象的孕育、传达,它能够使文艺家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活底蕴,能满足人们多种审美需求的文艺作品.没有审美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的消失,意味着文艺创造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悠久深厚的自然审美传统 ,游山玩水、园林建造和于诗画中吟咏描摹山水是中国人自然审美的三种基本形式。此传统至今仍有重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理论上 ,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诸如自然审美、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美感从生理快感到心理快感之飞跃、人类审美心理形成之内在动力等基础理论问题 ,;现实上 ,它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然审美的当代文化价值 ,重视生态美建设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当代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7.
认为何西来先生的文学风格研究具有创新特点 ,突出了风格创造的可操作性 ,讨论了风格表现的复杂性 ,提出了批评风格的美学概念 ,就其本质而言 ,则反映了作者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与肯定。从批评的类型学角度看 ,何西来先生深刻继承了中国传统风格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揭示了现实主义的崇高型风格的审美特点 ,形成了重德性、求真实、崇豪壮的风格研究的独特视角。何西来先生是当代文艺创作中豪放风格的杰出发言人与理论创建者  相似文献   

18.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认为审美(情感的评价)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它质疑并纠正了以形象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偏颇。审美特征论目的在于寻找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并从学理上解决文艺与政治的"不从属"关系问题,使文学回归审美的、情感的诗意的空间。文学审美特征论在学术上体现出对话与整合之路,它一方面吸收了前苏联审美学派和"美在关系说"的思想精髓,而且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重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