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  相似文献   

2.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  相似文献   

3.
一 在1958年9月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上,美国著名比较文学家雷纳·韦勒克作了关于《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被公认为是美国比较文学学派的宣言。报告指出了法国比较文学学派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如果按照法国学派的研究路子走下去,那么这门边缘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而且韦勒克进一步指出:法国的比较文学家们“把陈旧过时的方法论包袱强加于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论争中成长.中国学派切切实实推进了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 在西方,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开始很早,但近年来已逐渐陷入了“比较文学的危机”。众所周知,以究渊源、查媒介与重考证等“经过路线”为其主要特点的法国影响研究学派,曾对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它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论和孔德的实证主义论,因此,使他们“压上十九世纪事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荷”,背上了“陈旧过时的方法论包袱”;而一味拘泥于狭隘的有直接亲缘关系的两国文学间的比较,又使之变成对两国文学间“外贸关系”的研究,而陷入了“比较文学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 ,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文章回顾了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史 ,认为以跨文化研究为特点的中国学派力求在世界比较文学领域中倡导平等对话和交流 ,将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谈论比较文学的危机,已不是近几年的事了,当年韦勒克在美国教堂山对“法国学派”的有力抨击就是从惊呼“比较文学的危机”开始的。应该肯定,韦勒克的发难确实对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崛起起过积极的作用。因此,谈论“危机”并不意味着使人灰心丧气,按照王宁的说法,“我们走到危机之境时,常常就仿佛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转折点”。中国比较文学的转折点何在?人们也许对此众说纷纭,但我认为,与其无端地纠缠这个问题,倒不如以扎实的、有说服力的实际成果来证明,中国比较文学已经有了真正的转机,这个转机就体现在一些卓有见识的比较文学学者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介绍和浮于表面的争论,而是致力于理论建构工作。最近问世的《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乐黛云、王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就是这一建构工作初见成效的可喜征兆。它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已走出了“两根支柱”(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支撑的时代,进入了“三足鼎立”的新态势。因此,就这一点说来,这本书的出版对比较文学学者无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文学界何以出现反对人们进行文学比较这种怪现象 ?谜底在于 :18-19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派通过历史比较的实证方法 ,描述世界许多民族语言是如何相互影响、衍变的 ,以便勾勒出国际语言之间的关系史和谱系树。Litt啨ratureCompar啨e(旧译“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就结胎于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传统比较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二者都强调影响研究和关系史研究。误创的学科名称Litt啨ratureCompar啨e理所当然地被误读和误译成了“比较文学” ,后来却又歪打正着地孳乳出了更为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学派。澄清这种错综复杂的学科命名的纠葛 ,有助于揭示出中西文学比较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中特殊的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谈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研究方法。如果说比较文学是指对两种不同的文学或不同国家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那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早在欧洲古代,就有文学批评家拿希腊作家与拉丁作家作比较,来研究希腊对罗马的文化影响。比如贺拉斯的《诗艺》就接触到这类问题。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文艺批评家钦提奥也曾以希腊、罗马的诗歌与意大利当代诗人比较,指出当代创作的新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认定了必须恢复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比较文学"危机论"一直持续存在着.这一情形的根本原因在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不明与方法的缺陷.而将"文学传统"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则有可能解决比较文学学科领域长期存在的危机,为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界何以出现反对人们进行文学比较这种怪现象?谜底在于:18-19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派通过历史比较的实证方法,描述世界许多民族语言是如何相互影响,衍变的,以便勾勒出国际语言之间的关系史和谱系树。Litterature Comparee(旧译“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就结胎于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传统比较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二者都强调影响研究和关系史研究,误创的学科名称Litterature Coparee理所当然地被误读和误译成了“比较文学”,后来却又歪打正着地孳乳出了更为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学派,澄清这种错综复杂的学科命名的纠葛,有助于提示出中西文学比较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中特殊的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  相似文献   

17.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尤其是后者.因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和新理论,它开启了一个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是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之我观尹允镇近来要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呼声越来越高,固然这是一件好事。比较文学发展到如今坎坎坷坷,多次危机。但每到危机就产生某种理论、方法或学派,使之“死而复生”,真可谓“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综观比较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跨国别、跨民族和华裔文学的跨语言特点,与“四个跨越”特点的比较文学有几近相通之处,因此在近年来的比较文学研究中,海外华文文学已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拓展的领域和讨论的热点。这不仅见诸于越来越多的相关论文,在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中,海外华文文学成为该书的一个专节。与此同时,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20.
现有学科理论无法有效论证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和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归属比较文学,没有回应“阐释为什么是一种比较”这个重要问题。台湾学派阐发研究虽然对此展开了话语建构,但是他们侧重寻同,淡化阐释变异。比较文学阐释学是对阐发研究和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进一步传承创新,主要以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多样性为基本立场,重点研究文本的横向阐释变异,从差异对话角度构建以阐释为特征的“不比较之比较”视域,并拓展为六个实践路径。它与学科历史和当今国际学术前沿生成逻辑勾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进一步推进比较文学中国话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