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分析解决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转换 ,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 ,不断达到新水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仅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基本观念、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而且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延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了适应当时变化了的国内和党内形势,响应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者们的探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事业,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学术进程,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领导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奠基创业篇;邓小平提出的精神文明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转型开局篇;江泽民提出的先进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与时俱进篇;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创新繁荣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试着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三维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结合边区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不同思想文化水平的实际状况,采取一系列有效途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在职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整风运动,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广大普通群众进行抗战纲领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及宣传,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理论工作者,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作为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观,主要表现在尊重原著与服务中国的翻译观,遵从马克思的本真思想,立足于中国大众的文化观以及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实际的文艺理论观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召唤和鼓动下,大批聚集在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以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为依托,系统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其中,以王学文、王思华和何干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立足于边区抗战、革命的具体实际,研究并致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经济政策,指导了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层面的展开,不仅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而且与政治层面相互配合、互为支撑,不断深化着抗战建国的实践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彰显了“文化”的革命力量,凸显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国家特色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养料,文化冲突使其彰显了创新理论品质,其科学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扬弃的理念,建设中国化文化创新机制,完善实践机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表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看待资本主义之后文化发展及其前景的望远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清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方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法制建设通过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路径,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实践主导层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根本保证;抗日民主政权法制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核心内容;根据地的司法实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本质要求;服务抗战大局,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重要使命。文化扬弃层面,反对特权,变革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服从法律,要求执政党成员成为遵纪守法的榜样模范;大公无私,提出了共产党员犯法加重处罚的司法原则;保障人权,彰显马克思主义法制观的精神实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全球战略竞争下的综合国力较量是经济、政治、文化、意识体系等的多方位比拼。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他们对其性质、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的成败。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提出建议,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靳国君 《中华魂》2017,(11):21-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文化观,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当前正确认识与建设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并成为他们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早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否定,到明确申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的变化过程。之所以从批判否定到忠诚继承,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思想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不可否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进入更加自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阶段,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这种自觉探索的理论结晶的广泛认同。在新时期突出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强烈的自觉意识,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这种表述也有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归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即中国共产党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地进行中国当代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建设。实践表明,两者之间进行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