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亦是棘手问题,而民族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政策.当前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的确需要适时调整,但并非如胡鞍钢教授所言,推动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即为与时俱进.相反,“第二代民族政策”缺乏现实基础,不适合我国民族国情,理应弃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民族自决"向"民族自治"转变;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努力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新中国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和政策。不仅解决了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问题,而且为中国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一般理论与方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本文从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充分行使好自治权 ;大力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建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民族立法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 ;正确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 5个方面对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是个大题目,本文想就几个理论政策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问题一九五七年周恩来总理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们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这种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几乎都成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执政理论”的“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出发,对现实民族问题主要元素的“民族问题内涵、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关系、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依法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健全民族政策法制机制”等问题,探讨其创新性诠释与全民性共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转变过程。作者指出,造成民族政策转变的原因在1983年李维汉同志给中央领导人和邓小平同志的信中有说明,一是由于我国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杂居和交错而居,二是我国是在党领导下各民族平等联合建立的共和国,没有经历民族分离。此外,毛泽东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建国前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我国少数民族自治权、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和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治制度。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当前民族地区的治理存在不足和局限,一些学者提出应该对我国民族采取"去政治化"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历史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极大的实践性,我们不是讨论废除而是应该讨论如何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如何进行完善和创新。少数民族政府作为一个政治体系随着环境变化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以实现治理的现代化,提升民族地方自治政府的治理能力和适应性以应对当前的民族冲突、民族矛盾以及民族分离主义,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环境,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制度上都具有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作为解决这一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征的探讨,对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入理解党在这一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更好地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的思想扬弃。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的正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面对民族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从自治权、民族干部、上级国家机关帮助、监督惩戒机制和城市化进程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保障、自治实现形式、自治机关民族化和自治机关设置、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及政策等方面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及实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权利保障和自治权的行使,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散居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上的一个概念,既可以从民族的概念范畴去定义,也可以从族群的概念范畴去定义。然而,由于我国民族问题与政治法律的一体性,基于现有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去解析散居少数民族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散居少数民族具有民族、族群和政策制度3个方面的特征,据此可以将散居少数民族定义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选择以散居方式生产生活、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它既包括那些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族群,也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民族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现在远未发展到那样的阶段,因此,民族问题会长期存在.文中以苏联为例,当年苏联过早强调“民族融合”而忽视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民族融合”思想,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民族政策虽有瑕疵,但整体上应该肯定,但有些自己不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学者,却极力倡导民族问题“去政治化”“非政治化”,提出要制定“第二代民族政策”,要“从制度上引导族际通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促进各民族“交融一体”.本文认为,那种试图对我国现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行颠覆性评价,甚至不惜要将其推倒重来的思路,无疑极具破坏性.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学界政界一些人对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提出质疑,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当今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我国民族政策的走向应该是与时俱进、完善创新,绝不是“换代”,更不是全盘移植其他国家的所谓“熔炉”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推行这一政策或制度,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的国情:保障了各民族真正实现地位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 改革开放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本文论述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自治地方如何行使好自治权力的问题, 并提出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即: 自治地方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关系; 行使自治权的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 政治形式与目标的关系, 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时的宪政体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执政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经长时期共同凝聚定型而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的贯彻实施主要依靠政策与宪法、法律的途径与形式来进行,但这并不排斥其他的途径与形式,应当尽可能地扩展或延伸其他的途径与形式。《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四个白皮书的发布,可以视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途径与形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与最佳形式,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面临着"自治市"的建制、立法困境、民族自治权的落实等六个方面的新问题.要继续探索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形式、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权威性、落实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等,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法治保障;巩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族平等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是运用正确的理念、政策与制度团结凝聚中华各民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过程。作为这条道路的重要内容与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和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但最终皆服务于中国的整体国家建设,并伴随着民族事务治理实践逐渐被赋予中国特色的制度内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回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确立与发展过程,关注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