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客家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客家山歌音乐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位于赣西北的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是由来自粤、闽、赣南等地不同的客家音乐元素与当地原人的音乐元素长期碰撞,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的磨合,从而形成其特定的传统"唱与腔"的风格特征.音乐中的语言与发声方式、润腔组成了传统"唱与腔"的结构基础,而通过山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修养、自娱与表演等又共同印证了传统"唱与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跨界民族的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多样性的尴尬局面,虽经学界多年的论争,仍无法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不利于学理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入.因此笔者列举出跨界民族研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跨界人民"、"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无国家民族",并通过对以上语义相近的概念一一进行辨析,以使人们对跨界民族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舞蹈动作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要"合律";舞蹈形象应表达与传递角色的情感,要"成韵";整个舞蹈氛围要具有美的意境,要"通神"。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过去语法界都把"双重否定"理解为"一句话里,否定词限定否定词",而且把它的外延界定在单句范围内. 本文认为"双否"有两种形式,否定词各有各的否定对象"否1(否2)";"否1X,否2Y",前者常构成短语、单句,后者常构成复句.否1和否2既有否定又有强调焦点的作用."双否"式分为"周遍"式、"能愿"式、"条件"式、"委婉"式、"反诘"式五大类.  相似文献   

7.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积极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借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也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由此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变格”叙事.此类“变格”叙事不仅通过“叙事回避”达到了“叙事动员”的目的,而且更展现出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8.
阳明心学"心即理"及"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命题,并不是将"心"上升到与"理"为一的本体论高度,而仍是在认识论范围内探讨"心""理"关系,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将"心"的认知能力分离为能上达"天理"之善源与下至普通人"日用之知"的路径,强调对"天理"认知的简明性.它是阳明心学通过吸取禅宗"直指本心"的认识论方法,而以"心即理"命题,将"悟"道主体与被"悟"对象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使士、农、工、商能够更加简捷地"明道""悟理",由此从另一角度开启儒家由"未发"到"已发"的上达"圣贤"的修养路径,本质上是从道德修养及儒学传播角度对朱熹理学"格物致知"认识论"支离破碎"弊病的修正.可以说,阳明学说是典型的中国伦理型文化语境及儒学"资治"理念的特有产物,只有把它置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特有语境下,方能诠释出王阳明心学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9.
语法学者对<诗经>中的虚词"言"字有多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语音、句法成分、译文解释等方面来看,这个"言"字实际上等于"焉"字.根据"言"字在<诗经>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部分"言"作顺承连词,可译为"于是"、"就"等;一部分"言"作助词,为状语后缀,可译为"……的样子"."薄言"则应解释为"急忙地"或"急忙就",而不是作为一个发语词.  相似文献   

10.
“功用与审美”作为一种“二律背反”,一直是研讨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讨“文学与政治”之命题的重要方面.这里,主要以中国新诗写作为个案,通过具体探讨二者在新诗写作中的历史关联与呈现等层面,论述中国新诗与“政治”的历史关系,从而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拓展新诗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歌谣与民俗互为依存,具有共同的表现特征,又共同培育了民族民间艺人。湖北恩族三岔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其研究分析,可略见土家歌谣与风俗于一斑。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民歌记录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土家语和土家族音乐的高度融合,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及民间习俗传承。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巴入时代,就表现出土家族先祖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土家族民歌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最佳途径,土家人用勤劳与智慧创作出形式多样的土家民歌,是最朴实和最富有感染力的民族瑰宝,土家族民歌有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丰富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传统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土家人劳动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精神文化的体现。其歌词除含大量民间文学元素外,还因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存有少量古典文学元素值得研究。地处清江流域中游的恩施市太阳河乡存有一首《先生歌》很具代表性,它既有鲜明的教化功能与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又有通俗的民间表现形式,其文学和音乐价值并存,具有经典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但在具体认识上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之间有较大区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本文根据专家的定义对民歌进行了分析、分类 ,提出划分狭义民歌和广义民歌的观点 ,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鄂中南荆楚地区与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民歌在历史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构成湖北民歌一道奇特的音乐景观.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也使两地民歌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形成了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典型特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17.
汉代涌现了一批能文善诗的女才子,著名的有班昭、徐淑、蔡琰等,但汉代还有许多无名氏的聪慧有才的民间女子,也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闺怨相思作品,吟唱出了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土家族语言形态使《十八哥哥》与《茶籽树》具有“三声腔”的音乐表现特征。羽色彩的调式旋律加上装饰音的修饰 ,使歌曲优美柔和、细腻流畅、委婉动人。歌曲渗透了土家人的生活劳动观念 ,伦理道德思想 ,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创作者与传唱者对人性审美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9.
炎陵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体可以分为“革命民歌”“劳动民歌”“风俗民歌”“苦难民歌”“爱情民歌”和“处世民歌”6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歌词,呈现出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爱憎分明的审美特点。炎陵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由此而呈现的审美特点,是我们了解炎陵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哭嫁歌曾是土家族地区风行的抒情性仪式歌谣,是新娘在哭嫁仪式中拥有的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力.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与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进入媳妇角色作心理准备.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口述材料与哭嫁歌文本资料,就土家族哭嫁歌的主体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