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台湾同胞中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只有高山族。一般叫它土著族,也有的叫它先住民,现在台湾叫它山地同胞,也叫高山族。 分为九个族群 高山族现有人口三十多万,占台湾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二弱。由于习惯和语言的不同,而分为九个族群,他们是:阿美,泰  相似文献   

2.
分布在我国台湾省的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他们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广义的高山族包括已基本汉化的平埔族。平埔族有十个族群,即:凯达加兰、噶玛兰、道卡斯、巴则海、巴瀑拉、巴布萨、和安雅、西拉雅、马卡道以及邵。狭义的高山族不包括平埔族,而专指下列九个族群,即:泰雅、赛夏、布农、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平埔族和高山族文化变迁的模式、途径和结果有显著的不同,对此作一比较研究,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实例,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繁荣发展”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山族约四十万人,是台湾省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上。高山族内部由于居地和语言的不同,有一些不同的称呼,主要有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阿美、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 关于高山族的民族来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一)土著居民说,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说:“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认为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二)南来说,主要根据高山族(平埔人)的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马来人相似的特点,因而认为他们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持此说者多为西方历史、语言学者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 ,应台湾生命力基金会的邀请 ,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都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赴台参访团。代表团一行14人 ,由大学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城建环保领导干部等成员组成 ,成员中少数民族只有我一人 ,为此 ,我特别关心台湾的少数民族情况。这次参访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交流城市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经验。在第二天开会时 ,我看到有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同胞在会议席上坐着 ,我就主动地过去向她打招呼 ,果不其然 ,她是台湾少数民族。在台湾 ,世居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高…  相似文献   

5.
用歌写诗的童年我是台湾东部的卑南人。在目前台湾当局认定的原住民12族群总共42万多人当中,卑南算是一个比较小的族群,人口不到一万人。从小我就有很深的民族危机感,总觉得孤独且苍凉。我1953年出生,父母亲除了卑南语外只会讲日语,父亲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亲族当中有3人参加过高砂义勇队,到南洋打仗,都幸运生还。我们6位兄弟姊妹,3位出生在战前。我的祖父母和他们的姊妹,虽然没正式上过小学,不知什么缘故,日文却都能听、说、写。我的表舅从台南师范学校毕业,当过小学校长。战后因为不会说“国语”(汉语),被迫退休。晚年,他成了天主教徒,用片…  相似文献   

6.
“高山族”泛指最先居于台湾的10个具有南岛系(AustYonesian)相同文化基调的族群(即泰雅、赛夏、布农、邹、邵、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等),为数30万人,他们希冀早日象祖国大陆的各兄弟民族一样,自立于中华民族大系之列,拥有各自本然的族名,而台湾方面目前则以“山胞”称之。  相似文献   

7.
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历时近3个月,有200多位专家、民间艺术家、工作人员参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在如此新鲜的境遇下,大家在和台湾人民交流中,在和同亨协调工作中,在和家乡人对比对照中,都有许多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在此,我们请本次活动工作人员之一,自诩“挟箫佩剑走天下”的湖南省文化厅社文处金铁龙副处长,写下了他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以志本次“难忘的台湾之行”。  相似文献   

8.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台湾过农历新年的民间风俗,跟福建、广东等地区几乎完全一样。除夕,全家老少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欢度岁末,台湾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老幼,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日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  相似文献   

9.
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张崇根提起台湾少数民族①的社会组织,我们就会想到清代文献中所说的“蕃社”或“社”,甚至认为社就是部落。其实,社与部落虽然都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团体,在有的族群内是一致的,有的族群则并不相同。李亦园指出:“‘番社’原为清代理蕃...  相似文献   

10.
我们踏进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汗家的客厅时,屋里已高朋满座,一对维族中年男女正弹着热瓦甫如醉如痴地对唱着。我们悄悄地坐在自治区政协海吾尔·铁木尔身旁。他斜过身来小声说:“他们唱的是我们维吾尔族古老的民歌——《路》。这支歌,我还是在去台湾访问演出时听他们唱的……”  相似文献   

11.
难忘后爸     
我体味到了阿爸的一片苦心,他使我明白我的心是可以同时容纳他们两个人。父亲35岁那年死于肾衰竭.母果终于和别的男人约会了。  相似文献   

12.
“有空短你”——我的朋友老墙在手机里声嘶力竭地喊,背景是KTV走廊里特有的嘈杂,“短你不是要把你弄短,是给你发短信啊,笨蛋!”老墙说完,粗暴地挂了电话,拦腰截断了我聚一聚的提议。这个月是第三次,我的提议遭到拒绝。我的朋友似乎都厌倦了讲电话,每当我问起他们近况的时候,他们会说回头短信聊吧。我很怀念当初几根羊肉串几瓶啤酒面对面聊天的情景,可自从大家都用上了手机,自从我们习惯了编排短信,我就再也没机会那样畅快过了。我的朋友A,半个月前的短信这样说:“哥们,我辞职了,有好机会想着我。”我用拇指表示了惊讶,然后探问原因,隔了…  相似文献   

13.
我叫吉吉,今年16岁,家在西藏那曲地区那曲镇仁毛乡九村。我没上过学,从小跟着阿爸阿妈放牛放羊。12岁那年,阿爸把我带到那曲镇的姨妈家,帮助他们照看3岁的小表妹。200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吃了一些干肉,觉得特别口渴。看见姨妈家墙角有一个瓶子,里面装着半瓶水,就拿起来喝了。水一下肚,我的喉咙和肚子立刻像火烧一样,疼得要命。我紧紧地捂着肚子,缩成一团,在地上打滚。为了活命,我忍着钻心的疼痛,使劲地呕,想把喝的水都吐出来,但我看见,这时我吐出来的全是红红的血。我吓坏了,不停地喊:“阿爸,救命呀!阿妈,快来救救我呀!”不知过了多久,姨妈…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3,2(3):27-42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收集和综述现今学术界有关台湾的最早居民尼格利陀人的报导,他们在中国总称为高山族的南岛人部落出现以前很久就居住在台湾岛上。考古学家林乔直(译音)推测,尼格利陀人出现在台湾的时间是更新世。据其他学者们的见解,尼格利陀人大约在25,000——30,000年前从南方迁移到爪哇至日本的广大区域内。专家们认为,他们当中有各种不同的群体。按美国民族学家兼考古学家H·O·别伊耶尔的研究,在与台湾相邻的菲律宾的尼格利陀人中,就有典型黑人特征的纯尼格利陀人与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参加了北京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会上,一位老支书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就盼领导干部下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他说,我们农民参加市级会议,把憋在心里的话说给领导听,这机会太难得了.小组会上,他滔滔不绝,一人讲了老半天,可谓“不吐不快”.讲完了,他长长地舒口气,那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上显现出愉快的神情.这情景,我怎么也不能忘记. 且不说久远,比如打日本,反老蒋,闹土地革命,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干部同老百姓生死与共,  相似文献   

17.
阿爸     
金秋时节,村里人送来一箱红桔.来人见我掏钱,笑道:“父子情,算得清?”哦,是阿爸送来的. 吃着甜甜的桔子,我想起了种桔子的事. 十年前,家乡山荒田瘦,种田人日工分3角8,一年到头光脚丫.贫穷象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回家乡当公社书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发动农民利用山坡地种桔,劳动致富.话说了一大筐,鞋跑坏了好几双,就是没人搭理.我急得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一下子掉了十来斤肉.阿爸知道后没说一句安慰的话,悄悄地带着阿妈到金碧山下,劈草炼山,整畦挖穴去了. 那天,北风劲吹,鹅毛大雪不停地下.我给阿爸送棉衣去,老远就看到山脚一团火焰在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原住民族,即50年代所称的"台湾高山族".在台湾后来改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台湾先住民"、"台湾原住民"等。台湾的高山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古代越人语言一样,高山族语言也是多音节的粘着语,不同于汉族一字一音的孤立语。但高山族各地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态上差别较大。大体上可以分为"泰雅"、"曹"、"排湾"三大语群。高山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据语言与地域文化特征分类,台湾高山族主要分为九大族群,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曹族)、雅美族、赛夏族。广义的高山族还包括平埔人,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我曾对台湾高山族舞蹈文化有过一次10天的探访之旅。祖国宝岛湿润的空气、秀美的山川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那些高山族多彩的习俗、天籁的乐音、翩迁的舞姿更是让我难以忘怀。用心体味,我从台湾高山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历程得到昭示:传统与现代,或许可以从交锋化为和谐;我们或许也能够找到文化自觉的新路,而不至于迷失在“现代化”对传统遗产的消弭中……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在2000年的《读书》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谈话,一是纪念曾昭抢先生,一是纪念潘光旦先生。费老自谦地说:相对他们二位自己是“晚一代”的人,并且说到上一代人的主要特点是爱国、爱学术,能做到“推己及人”,还说这个“己”是“SELF”(我的理解就是“品质”)。费老说:他们两代人“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看了这两篇谈话,想想做为费老的学生和后代,我们与费老一代人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建国初期,中央民族学院成立,费老被任命为副院长。他这位副院长不是挂名的,而是认真办事的。 记得学院西郊的基建工程,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