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邓捷 《新疆社科论坛》2002,(3):16-17,31
全新的发展观造就了全新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内在于人类生存伦理道德及其发展本性要求的主体意识之内。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以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基本对象,对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以及怎么发展都做了鲜明、集中、科学的阐释,对发展中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陈三奇 《船山学刊》2004,(1):190-192
我们提出科技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新的选择.传统的科技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中,其概念、内涵和要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不能再是"为科学而科学",或"为经济而科技",科技的发展在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科技发展观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其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理念,扬弃了现代发展理念,确立了全新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其科学性充分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合规律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21世纪中国的核心和主题,建构怎样的发展模式,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深邃而丰富,它已经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必将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建构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全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将使中国在21世纪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我们孜孜以求的现代化之梦。  相似文献   

7.
高红梅 《学术探索》2003,3(10):91-93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潮流。邓小平时刻关注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本文围绕着他对发展主题的全新认识,阐明他的发展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作出了全面、整体的把握,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坚持和运用;“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最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发展必须全面,发展必须协调,发展必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重点。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信息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作为职工队伍的“领头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是建立高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关键。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才能建立有全新发展观的党员干部队伍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革除。大庆石油管理局发展大会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建立全新发展观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念 ,也需要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观念和发展道路与人类曾经确信的观念和走过的道路不同。要确立这种全新的发展观 ,要坚持走这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需要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中 ,一个合理的经济体制是至关重要的。1.可持续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在内的全方位的发展。其中 ,资源环境是基础和条件 ,经济发展是核心和关键 ,社会文明是目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一种片面的、跛脚的发展 ,都会破坏发展的可持续性。因…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人本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全新发展观,它在沉淀以往发展观的合理内核基础上,把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新高度更多地表现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思维的创新:鲜明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创新了发展的宏观架构;准确定位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深刻回答了"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创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发展以崭新内涵,揭示了发展的本质特征,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6.
当代发展经历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以往传统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全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全面地、协调地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 ,树立全新的文化观念。要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民族文化保护观、民族文化经济观和民族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认识论总是从人与自然的双重角度去考察人类发展历程中的自然环境,并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解决生态问题.它指出自然史与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以及自然、人和社会实现解放的一致性实现了对科学主义认识论和整体主义认识论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哲学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基于科学的整体主义认识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整体主义“无文明的生态”和科学主义“无生态的文明”的超越.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践行了科学的整体主义认识论范式且树立了全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广义放大──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谭联众现代社会,发展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众多学科的热点。广义发展(上升性、进步性)问题作为一个范畴,覆盖了生物、理化、经济、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本文试图建立一种广义放大观念,用来说明和统一目前存在的关于上升性、进步性的一些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