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争与和平     
正~~  相似文献   

2.
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学派都曾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未能提出一个较为妥善全面的解释。现代化的发展会产生一个以经济依存为基础 ,政治上的融合和价值上的认同为特征的超国家实体 ,它的出现可以减少战争爆发的频度 ,可以延长和平。  相似文献   

3.
完善中的妇女法与发展中的妇女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妇女立法和妇女法学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独具特色的妇女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妇女法体系的形成对妇女法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完善中的妇女法与发展中的妇女法学需要我们以行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了实现和平,暴力反而成为了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和内容是和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平可以分为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积极和平是用非暴力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不仅是战争的不在场,而且包括一个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创建。历史证明,"唯有和平本身",此外"没有路可以通向和平"。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的爆发,致使朝鲜半岛上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走上了从军的战场。然而女人并没有游离于战争之外,当她们把夫郎送上战场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战争的祭场。中国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在描写朝鲜军民上,更多地泼墨于朝鲜妇女,写她们坚强乐观,承担了生产支前、后勤保障、田园劳作等一切困苦艰难,用歌声表达信念,舞蹈传递情绪,笑声战胜困难,用无可替代的战争贡献,把这场灾难的战争变成了女人抗拒灾难的抗争,一场女人最大限度投身其中的女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茶叶战争     
在历史上,茶叶曾经被赋予了过多的含义:经济与霸权、战争与和平。茶叶,这种蕴含了中国财富、荣耀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智慧的绿叶,今天已回归本位,即一种给人带来健康的饮品。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对妇女人身权的侵害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究性骚扰者民事责任在中国属于新颖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性骚扰概念界定以及特征的比较,研究性骚扰究竟侵犯公民的哪种权利,分析在认定性骚扰时适用哪些证据规则,并且比较了当今中外关于性骚扰立法规制,重点阐述了我国今后惩治性骚扰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家庭暴力对妇女人权的侵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的广泛存在,严重地侵害了妇女的人权。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她们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人权发展的显著标志。在社会日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当今,探讨妇女人权保护与家庭暴力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和平与战争是历史上哲学家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康德、尼采和老子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分别在东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康德从理性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法制的公民社会,认为人类将随着理性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肯定战争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和平只是由于力量均衡导致的暂时状态。康德与尼采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张力因双方出发点迥异而很难得到化解。与康德和尼采不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提供了解决和平与战争问题的另一条路径。探索这条路径一方面有助于平衡康德与尼采之间的张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东西方哲学在关于是否通过肯定人的主体性来解决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存在着另一种张力。在当今人类依然面临战争的毁灭性威胁的背景下,东西方哲学亟需展开一场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深层对话,从而确保人类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证解放战争时期陇东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游击战争的性质、进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47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由于陇东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屏障和重要的粮仓,因而首先遭到了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西北野战军主力在陇东数次作战后,被迫撤离陇东、转战陕北,陇东解放区被敌侵占后,人民受到了残酷蹂躏。在艰苦的条件下,陇东地方武装胜利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贡献。陇东游击战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在解放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参政情况,依据大量资料分析其原因、特征和意义。分析认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步伐、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今天的妇女参政、妇女干部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三家均有其各自的战争和平观。总结儒、释、道三家的战争和平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前后 ,孙科致力于和平运动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前后 ,孙科不顾国民党强硬派的反对 ,仍争取国民党走向民主 ;但全面内战爆发后 ,孙科一改过去“亲苏和共”的主张 ,乞求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自然本性、生存环境、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中探寻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的异同。可以发现,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男性荷尔蒙的驱动,中国远古神话和古希腊战争神话都不约而同赞颂生命、勇气和力量之美;从人的生存环境看,从黄河流域繁衍发展的华夏先民自古安于农耕生活,求稳求安而不好战,造就了以防御性为基础的军事传统,而草原的广袤、森林的阴鸷和海洋的辽阔造就了欧洲很多民族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赋予其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从政治上看,华夏先民在民族融合的战争中是以汉民族早熟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同化周边的少数民族,而不主动发动侵犯异族的战争,而欧洲的政治版图则变化剧烈,其三千多年的战争历史既是一个弱肉强食、强国争霸的历史,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推动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宗教信仰看,历代中国都是封建帝王专制的大一统社会,政教分离,宗教无法干预政治,因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而欧洲的宗教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通过国家的力量发动战争,由罗马天主教发动的历时二百年的十字军的九次东征就凸显了宗教对于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在战争哲学观上,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战争观,对战争取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圣经》历来被看作西方国家学说和法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同样,《圣经》对国际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圣经》旧约中有关自然法、契约及国家关系;圣战与正义战争;和平、博爱、人道与人权;永久和平、基督文化共同体以及战争的根源与本质等几个重要方面,对现代战争国际法具有持久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念最早起源于远古中原诸夏与四夷的华夷之辨,其内涵主要包括民族正统、政治正统、文化正统,这种内涵反映到史学上则产生了历史正统理论,主要包括华夏之争、大一统思想及五德终始说。宋代君臣的正统观念与西夏李氏政权的正统观念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宋夏关系。宋夏长达148年的抗衡和战争,与正统问题的处理息息相关。宋夏和战是彼此力量消长的结果,双方政治精英的思想观点也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