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杜丽荣  邵文利 《学术界》2015,(2):116-124,326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个整合、完善多个原有汉字规范的综合性国家汉字规范标准,异体字整理是其研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所收全部异体字进行了较为审慎的重新整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字表》沿袭《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某些做法,将个别完全不具备异体字条件的字组确定为异体关系,对社会用字具有误导作用。其异体字整理范围只限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整理字,置很多客观存在的表外异体字于不顾,有回避问题之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常用汉字规范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5,(5):135-139
本文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现行汉字规范标准,主要从字形角度对日文常用汉字和韩文常用汉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中日韩三国常用汉字字形规范的异同作了总结,以期为三国乃至“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书同文”和对日、对韩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砥柱铭》正文文字内容407字,明显错字9个,不规范汉字15个,全部错字和绝大部分不规范汉字在历史上都没有相同的异体字和碑别字的写法。文章从《砥柱铭》文字内容的前后对照、"宋四家"书法用字分析、北宋政治及文化背景、文化史角度、《嘉祐石经》的刊刻、黄庭坚的书论诗论以及异体字角度等方面论述,得出结论《砥柱铭》不是黄庭坚的墨迹,并且推测此件作品属于临摹作品,域外汉学家或书法高手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唐初著名经学家、语文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的训诂实践中,从广义角度择取异体字,采用"某即某字""某亦某字""某字与某(音义)同"等相对集中的训诂术语,深入训释辨析了包括造字方式不同、构件相同位置不同、更换形符、更换声符、省减偏旁、书写笔画差异等原因形成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的训释既有助于我们识别生僻字、顺利阅读《汉书》,也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保留了丰富资料,充分体现了颜师古在文字训诂方面的造诣及其对古籍异体字整理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篇海》是古代字书收字最多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笔画数序排字的大型字典。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有重要的价值。但该书在异体字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异体字和正字的关系缺乏必要的说明与沟通。论文对后代大型字典引《篇海》在异体字收录、辨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翟宜疆 《兰州学刊》2007,(3):193-194
异体字在水文中占据很高的比例.通过对水文中的异体字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及对水文异体字的义类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文是一种早期文字,但是其表意系统是相当发达的;2)水文的自造字产生于其借源字之前;3)水文在汉字流入之前是一种民间用于记事的早期文字,在汉字流入之后才成为一种以宗教为主要目的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王力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中值得商榷之处为例,说明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形体歧异的现象,在进行注解或编纂辞书时应注意结合具体汉字的产生历史、形体结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加以较全面的考察,才能尽可能稳妥地把各类性质不同的古书汉字形体歧异现象区别开来,并给以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宋文 《东岳论丛》2008,29(1):98-100
通过对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异形词情况的全面统计分析,并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相比较,提出了对几组异形词规范的处理意见及对异形词进一步规范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字典辞书是无声的教师,对读者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字典辞书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中发挥重要的典范作用.舛误多达百处,以讹传讹,影响不可低估.指出不按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简化字总表>(1964年)、<汉语拼音拼写法基本规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及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1986年)等规范标准解字释辞,因而造成不应有的种种错误.如何改变这种滥编乱出版、讹衰之多的语文工具书现状,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语文工作者的欢迎。2002年7月17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六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各自系统内认真贯彻执行。但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仅对338组异形词进行规范,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报刊编辑、书籍出版、信息处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咬文嚼字》编委会、国家语委  相似文献   

11.
卢晓霞 《兰州学刊》2003,(5):169-169,81
研究汉字的论著汗牛充栋 ,但一般使用者对汉字的魅力和奥妙知之甚少。翰承 (刘汉城 )先生编著的《汉字百问》(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一书以问答形式全面介绍了汉字的作用、贡献、性质、特点、起源、结构及运用、发展等方面的许多知识 ,又生动讲述了由汉字透露出来的大量文化信息。该书语言通俗生动 ,趣味性强 ,既可以为专业读者提供难以收集整理的宝贵资料 ,也可以让更多的普通读者领略到汉字的神奇 ,学得正确有效使用汉字的本领 ,引发更多人对汉字的关爱乃至研究 ,是一部可雅俗共赏的好书。《汉字百问》与同类文字学著作相比 ,具有以…  相似文献   

12.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自公布以来受到普遍反对,主要是因为它回避了宋体与楷体的明显差异,忽视了人们的社会需求。字形调整应遵循宋体楷体一致、字形优先于字理、成字偏旁尽量不改、同类笔形变异贯彻到底等原则。推行规范字形应采取分步分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徐艳 《殷都学刊》2003,(2):93-95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孽乳分化现象 ,与通假字、异体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柳士镇 《中州学刊》2002,(2):101-102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我国首次制定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 ,对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及人民群众的书面交际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讨 ,如 :应将现有 36 2非推荐词形再作区别处理 ,并用“指导性”或“引导性”替代“推荐性”。作为发布的文件 ,特别是以语言文字为内容的文件 ,文字表述上也更应做到严谨、周到、稳妥  相似文献   

15.
聂中庆 《阴山学刊》2003,16(6):33-36
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同源字,给我 们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进行整理扣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异体字是由两个不同的字合并而成的,这就是合成异体字.合成异体字可以分为同音合成异体字和异音合成异体字两种类型.字形相近、词义近似、词性相同,是形成合成异体字的主要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在正字和异体字的取舍中采用的方法有三一是所取之字的声旁要与正字的读音近同;二是所取之字的偏旁要与正字所表达的义项相合;三是所取之字原来所用的义项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合.对于读音不同的合成异体字,其字音的选择和淘汰,不以正字为标准,而由所用词义与语音的历史联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方言》用字与《说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中的文字,《说文》真正不收的有405个,这些字有的反映了方音,有的声素寓义.它们一方面客观地记录了各地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使形声字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大量异体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武荣强 《阴山学刊》2002,15(6):19-22
作为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存在形式,异体字由于其形义联系的多样性而在历史文化的蕴涵传载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以民族学、民俗学为依据,同字异体之间构字部件的互相流转揭示出古代社会丰富多彩而又极具神秘特色的服饰制度与墓葬制度.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日知录》的研究整理有三个大的方向,一为以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为代表的校勘、集释工作,一为以原抄本《日知录》的整理、出版为代表的寻求原貌的工作,第三即陈垣先生所倡导的史料学、史源学的研究。文章为新出陈垣《日知录校注》的读后记和书评,对其校注及遗稿整理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汉字信息处理和识字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根据笔者近期对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6763个汉字反复切分的亲身体会,并借鉴以北京、上海的专家为代表的多种拆分方法的经验教训,试图提出较为科学的汉字拆分规则和细则来,以求对汉字分解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所裨益,从而促进汉字键盘输入技术向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顺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