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3.
<正>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即民生主义的来源问题,差不多从其提出之日起,就成为人们争论的对象。本文认为,作为中国近现代过渡时期的历史人物,孙中山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不能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就是说,他在阐述许多问题时,表示了一定的固有文化的认同。例如,他对于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有过不少肯定的评论,甚至认为其“民生主义”即为儒家“大同”思想。但是也应该看到,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他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扬弃、继承,才使其中的合理因素成为他的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是孙中山研究中热烈争鸣的一个问题。兹略抒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行。按照孙中山自己的表述,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早在1911年,孙中山曾说:“余实社会主义家也.”就连他的论敌、保皇派巨魁梁启超也公开承认:“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在孙中山的大量文稿中,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同义语。判断历史人物思想性质的主要根据,不是他本人的主观意图,而要看其思想的客观社会效果。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屡次教导我们的一条重要原理。评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无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卸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孙中山对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进行认真思考,提出了较完整的铁路建设的构想。他认为:铁路建设是二十世纪初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借外债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必由之路;铁路建设应以干线为主、以中心城市为主、兼顾全国;铁路的管理以“国家社会主义”为归宿。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构想充分反映孙中山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务实、开放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晚清风雨飘摇的革命危机中,首举反抗满清专制主义之义旗,引领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时代潮流.他所倡言的中国革命,以美国革命为典范.他认为,美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革命.美法革命之成败,不关乎其领袖品德之善恶,而关键在于其全国民众的“习尚”.美国民主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方自治的传统.孙中山进而借鉴美国和法国经验,构想了中国政治转型之“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革命程序,旨在通过革命政府指导国民实行地方自治的“训政”为政治转型的过渡阶段,为共和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9.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中华民国的宪法应当确认“五权分立”,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另立中国固有的考试权和监察权,执掌对官吏的考选和监督弹劾,以克服三权分立的缺陷,补充代议政治之不足,矫正选举制度的弊病。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是他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体而提出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刘贞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和《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中,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就把它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被迫进入了一个缓慢而又艰辛的转型时期。在道德方面 ,中国始终处于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的两难境地。为解开这一矛盾 ,许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讨论。然而真能在思想上自成系统 ,有所创获者并不多见。其中孙中山先生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佼佼者。1  孙中山从中国革命需要出发 ,对中西方道德思想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的传统道德 ,孙中山认为 :“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 ,首是忠孝 ,次是仁爱 ,其次是信义 ,其次是和平”。① 对此 ,孙中山的价值取向是“古为今用”。他指出 :“使…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探索着社会主义 ,最终把实现集产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他根据国情所设计的发展生产力的以国营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使得他的思想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因此 ,我们不但要承认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而且还要承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绝不能以“主观社会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视之。尽管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还不合理、不深刻 ,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但是 ,他能把根本制度选择与安排和基本国情相联系的思想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土”,是近代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中最光辉的典范。 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高尚的品格与进步思想,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所以能为中华民族立下丰功伟绩,成为世界伟人,从他的主观方面分析,是与他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提倡得力,并试图把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社会主义成为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孙中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 ,而他的经济思想是在古今中外多种经济思想或流派的影响下形成的。本文认为 ,促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形成 ,主要有三个理论渊源 :一是对中国固有思想的“因袭” ;二是对西方近代经济学说的“规扶” ;三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编     
邓小平的建国方案 董四代(《攀登》1997.③)认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并不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①邓小平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思想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张和毛泽东学习一切民族长处的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的信息开始东渐。19世纪20世纪之交,逐渐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而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1903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时,同时向人们昭示:“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表示其所主张的“平均地权”,即其所谓的“社会主义”。1905年初,孙中山访问了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书记处,自称是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入第二国际。此后,在《<民报>发刊词》、《<在东京  相似文献   

20.
1918年5月,滇、桂军阀为了排斥孙中山,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一般论著都以此作为孙中山对军阀本性认识发生“质变”的标志和根据.这一概括是否符合实际?孙中山是否在自己的政治行动中如同宣言那样实行了依靠工农群众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政策?是可以研究的. 笔者坚持认为,虽经共产党人的帮助,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实践、革命战略的重心,仍然是依靠军阀反军阀,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依靠工农群众反军阀.他仅能做到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能做到的这一步.超出此点,即意味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本人是“终身不悟”的.我们不是看他说过什么,而是看他做过什么.现就一些重大战争问题看孙中山与军阀的关系,再述管见,求教于胡显中同志与学术界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