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学术界》2006,(6):189-193
民粹主义是一种反现代化的现代化产物,形成于社会转型时期,以中下层大众为诉求对象,坚持反精英的、反体制的社会批判立场。从产生根源上分析,民粹主义由以下三种因素“化合”而成:只有文化接触而缺乏文化认同的社会转型为民粹主义的萌芽准备了社会前提;民族主义在特定的外部或内部事件的演变中与民粹主义有所交融,近乎一种“助燃剂”;而精英主义则是隐藏在民粹主义背后的逻辑,民粹主义在思想上的成型和实践上的展开决定于精英阶层的自觉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连续胜利戒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3.
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关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银平 《社会科学家》2007,2(1):191-194
俄国民粹主义在苏联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本文揭示了列宁对待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态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然后再殊途同归的历程。分析了列宁理论和民粹主义理论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列宁无法拒绝民粹主义独特的遗产。  相似文献   

4.
民生主义多被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源于列宁依据孙中山演说俄译文错译而作出的误判。从孙中山本人信念,民生主义的两大根本特征,及他对社会主义各流派的继承批判和独特创见来看,民生主义实为具有特定内涵和范围、理论和取向的社会主义。民生主义以公平正义为思想核心,强烈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压迫,坚决维护工农民众权益,提出用"共享"原则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并勾勒出理想的社会主义图景,摒弃了旧式平均主义,充满了新的时代精神。其实行民生主义的举措,以实现社会革命目的为指向,又以采取改良方式为手段,力求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反对照搬外国模式,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个极有教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6.
李大钊与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民粹主义的一些影响,体现在他号召中国青年效仿俄罗斯民粹主义者“到民间去”,以及他对待农民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上。李大钊之所以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根源于中国具备了民粹主义赖以生存和传播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意识,以及他本人早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可贵的是,李大钊并未被民粹主义所左右,而是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存在着浓厚的民粹主义倾向,并在五四时期得到集中体现。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除了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并主张中国走非资本主义前途外,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劳动主义的兴起及对劳动、劳工的推崇;二是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及对民众力量的重视;三是呼吁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四是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贬低,反智主义萌动。民粹主义倾向与启蒙主义的内在冲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逐渐偏离了启蒙轨道,走向了后五四时代的平民主义激进之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形成于辛亥革命以后,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阐释大中华思想从政治层面整合民族意识,为建立一个国家和民族统一的共和国创造理论基础;从经济层面整合民族意识,建立民族经济共同体,使各民族形成相互依存关系;从文化层面整合民族意识,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锻造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志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 (包括新三民主义 )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 ,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 ,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 ,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 ,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 :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 ;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一在西方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 832年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安尔发表在圣西门派刊物《地球》上的一篇文章中。主张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于俄国民粹主义,学界往往根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定性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事实上,俄国民粹主义非但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相反还是马克思晚年探索的重要思想来源。虽然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有一个从批评到初步接受再到基本认同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俄国民粹主义,便没有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重新探索及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主张的提出。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从他的思想宝库里,我们可知他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虽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相当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赞同社会主义的,难怪他多次强调"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我们今天重温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在于继承他的某些合理成份,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正为 《学术论坛》2007,9(4):56-59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分为萌芽孕育期、初步探索期和深入发展期三个阶段;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路、阶段、国家、经济建设、国家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和和谐社会等;这些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对社会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思想与欧美社会主义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想给予较大程度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思想渊源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原因,重点研究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成果,深刻揭示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4.
夏银平 《兰州学刊》2005,18(4):29-30,33
本论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恩格斯和俄国民粹主义的关系,认为恩格斯对民粹主义的态度有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本文分析了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原因,认为他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革命的需要.恩格斯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态度本质上和马克思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林红 《学术论坛》2007,(1):51-55
一直以来,民粹主义在拉美地区的表现十分引人注目。拉美民粹主义弥补了寡头阶层和大众社会之间的裂痕,确立了追求民族经济独立、打破半封建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公正的目标,成为现代拉美社会控制的主要政治形式;民粹主义在这一地区的发生与盛行,代表着一种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危机的激烈政治反应,而庇隆主义则是它的经典注解;尽管庇隆主义不能完全被解释为民粹主义,但其民粹倾向极其清晰;就独特性而言,拉美民粹主义以城市劳工为主体,具有卡里斯马型权威政治倾向和经济上的改良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抱有高度恐惧和敌视;二是对农民,尤其是贫苦农民革命性的过分强调,忽视了他们在革命高潮中体现出来的激进性、狂热性和绝对平均主义倾向;三是对土地平均问题的过分强调,在土地革命中表现出严重的绝对平均主义,在土改运动中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色彩。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没有系统的组织化的民粹派,也没有系统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想,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自觉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和情绪;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主流来说,民粹主义居于思想的次要地位,只是表现为一种思想潜流,这种潜流往往是在革命的高潮中,尤其是在"左"倾思想泛滥时集中呈现出来。在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参加革命的过程中,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出正面的积极作用;当革命处于激进的高潮时,民粹主义便展现出负面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危害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庆龙 《天府新论》2007,9(Z1):21-2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社会思想可以称之为民生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空想性,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18.
段云章 《学术研究》2000,1(1):75-83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近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落后优势论”、“超越论”和“非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各种构想,这是奔腾于世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股进步潮流交汇的产物。它对这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有过较大影响,并赋予其近代化道路以令人瞩目的新特色。在这当中,孙中山在这方面的构想,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和品味。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主主义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明灼 《文史哲》2001,2(5):104-112
孙中山民主主义具有三个突出的历史特点 :1 .完全的民主主义。孙中山超越了洪秀全特殊的、有历史局限性的农民民主主义 ,超越了康有为带有浓厚的士大夫味与儒家传统的民主主义 ,而融会中西文化之精华 ,创立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 2 .战斗的民主主义。孙中山坚持武装革命 ,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组织上进行自我革新 ,在民主学说上不断自我完善。 3.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孙中山探索与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真诚欢迎俄国社会主义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走上了与社会主义者的联合道路 ,实行三大政策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思想的指引下 ,大多数中国民主主义者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发表政治见解、监督政府行为,构成了一幅“网络民主”的画面,但在网络民主的同时也释放出了“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看似与群众路线相同,但结果却往往相反,给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民粹主义与群众路线异同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破解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