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良心意识原本深厚.从哲人贤达到平民百姓无不知良心为人所具有.讲求良心成为传统社会人们追求正义维护人格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20世纪阶级斗争论和阶级专政论传入中国后,良心意识逐渐受到冲击.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在国家暴力和专政工具的压迫下,国人的良心意识几乎被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论和阶级专政论彻底冲垮.学者不知良心为何物,为官者更不知良心有何价值.如今.只能在街头巷尾偶然听到老百姓骂一声“良心被狗吃了!”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部宪法都不同程度的规定了对于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历史性地将“私有财产”写进宪法。这一创举不仅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标志着公民财产权利的宪法保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要真正使这项宪法权利变成公民的现实权利,还需要我国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陈文辉 《理论界》2004,(6):56-5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的里程碑。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宪法中的神圣地位;人权入宪,将增强全民“知权”、“爱权”和“维权”意识;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人权入宪,自由有了法制保障;人权入宪,有助于我国人权事业纳入国际保护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宪政的发展,人权意识的提高,宪法中有关权利范围扩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范围应该得到补充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什么权利应该补充到基本法中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学者提出的众多权利中,环境权是个比较特殊的权利,应该说它是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步出现的一种新型人权,但在这个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时代它又显得格外重要.当今世界已经有许多国家把环境权写入宪法,而我国宪法对此却略显落后.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可分为文字文本与非文字文本两种基本类型。各国宪法文本受宪法传统和宪法理论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发生变迁,其中宪法解释是宪法文本变迁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具有权威性、灵活性、渐变性、法律性和程序性的特点,既有利于宪法文本在变迁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又能使其与所处的社会情势相适应,同时还具有防止宪法文本的突变所引发的社会不适、避免宪法文本的内容受非法因素的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上官丕亮 《阴山学刊》2006,19(4):106-110
在全世界192个主权国家中,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世界各国宪法规定生命权的模式主要九种,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权的享有、国家对生命权的义务、死刑的废除或限制、合法使用武力剥夺生命的范围、胎儿的生命权、克隆人的禁止等。建议我国尽快将生命权明确写入宪法,并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立宪经验,采取综合性的生命权入宪模式,将更多的生命权内容载入宪法。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运行遵循着权力有限的原则。而权力有限的原则渊源于基督教中的良心自由主义。本文通过对基督教良心自由主义的溯源,揭示出良心自由正是权力有限传统的思想渊薮。  相似文献   

8.
崔红 《南方论刊》2007,(1):36-37
生命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理应受到宪法直接的认可和保护。这不仅取决于生命权的属性,也是现有法律对生命权保护不利的现实需要,更是宪法“保障权利,限制权力”功能发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宪法上的良心和宗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和宗教自由是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良心判断,并根据良心判断行事的自由.良心自由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在现代自由权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在司法过程中,良心自由案件的审判往往分为两步,首先确认争议中的行为是否是基于良心的行为;第二步是良心自由的要求和社会利益相比较权衡.西方国家在司法过程往往给予良心自由优于法律的保护,这根植于西方自路德以来尊重个人良心的传统.良心自由在西方的产生,喻示了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的分野.在当代,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言论自由权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现代各国宪法都对该项权利进行了规定。应依法充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对该项权利进行限制只能在必要情况下,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且须经正当程序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将人权概念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标志着人权由观念向制度的巨大转变 ;人权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 ;人权入宪也会更有利于我国人权的国际保护。贯彻人权原则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家机关的基本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丁兴锋 《理论界》2012,(7):58-60
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型权利,自欧洲提出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为世界所接受已经四十年,在我国开始研究已经三十年。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环境权运动影响巨大,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却遭遇不同的结果。三十年来我国学界对环境权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多数学者主张环境权应当入宪,但鉴于我国宪法修改与实施的现状,环境权入宪难以实现并解决现实问题,应当以环境保护基本法规定公民环境权,并确立相关制度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诉权 ,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 ,具有程序上和实体上双重涵义。诉权是诉讼权利的前提和保障 ,包含了起诉权、对不受理裁定的上诉权、获得裁判权等内容。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诉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属性。我国宪法应当明确规定国民享有诉权 ,从而突显诉权的宪法性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法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修宪在宪法总纲中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建立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补偿的制度,此举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本文以私有财产权的法学意义阐释为切入点,探索财产权入宪的深层次动因和价值蕴涵,解析财产权入宪的规范意义,从而为构建我国完整意义上的财产权保障机制提供理论上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视野来看,各国对公正审判权的宪法保障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并且总体上表现出不断进步的态势。公正审判权宪法保障的这一全球景象是人权全球化、法治国家的诉求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中国现行宪法中也包含一些保障公正审判权的条款,但是总体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中国应将公正审判权明确规定为宪法基本权利,保障刑事被告的公正审判权,并进一步完善宪法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基本制度。它通过法定程序来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活动是否违宪,是处理国家机关之间权限争端等各种制度的总和。国家通过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保障宪法的原则和内容在国家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宪法监督制度,批判吸收各国宪法监督方面的经验,总结各种监督形式之得失,以探讨如何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宪法意识的启蒙对于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深远。宪法意识由主权者意识、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构成,使人们能够具备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相互关系、公民的宪法定位等内容的正确认知。宪法意识及其启蒙的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达成宪法共识,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发自内心的对宪法的真诚信仰,能够将宪法所确认的价值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并自觉地运用宪法原则和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宪法意识的启蒙需要解决启蒙的内容、启蒙的对象以及启蒙的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张怀民 《江汉论坛》2005,1(11):123-125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而利益特别是个人利益即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对科技创新有着重大影响。私有财产权入宪将会有力促进科技创新总体进程的加快,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有起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有了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已经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路径;既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宪政理论,又为我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宪法课题的学术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宪法问题,但是也是很长时间受到中国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忽视的一个课题。今天,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素正是在学术自由的相关制度建设上的缺乏努力,当然,也跟某些外部环境的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