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格尔思辨的概念论在当代被人们重新认识,且显示出网络表达的趋势.这一趋势最初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说"为标志,随后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科学中经历了从"概念原型"到"语义网络"的实证性扩展,又在科学历史认知的层面形成基于网络的科学概念变化研究.这个不断深化的研究过程,反映出人类语言和科学思想交往的扩大,以及不同学科间在全面求解概念问题上的相互渗透.当然,对网络化也不可作过度的阐释,对概念的研究不能止于概念本身,还必须站在客观知识的高度,寻求跨文化心理类型和认知类型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民族概念作为民族理论与民族实践的起点,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民族概念自身的复杂性及理论整合的欠缺,民族概念体系内部在民族的本质属性、构成要素、形成方式、起源时间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充满矛盾和张力,并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政治、主观与客观、原生与建构、永存与现代等若干二元对立的存在.二元对立对应着民族概念的重点与难点,对其进行解析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双重意义,也可为概念体系的重构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健康旅游相关概念范畴内涵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的问题,推进健康旅游的理论研究,有必要梳理了健康旅游相关概念范畴的研究,依据范畴论,立足于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结合文化传统、现实选择、应用主体、泛化收缩等,探索性建立健康旅游概念体系、概念范式。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2):88-94
中西方文化语境中,"本原"最初探讨的都是宇宙本原或者说宇宙创生的问题。"本原"既是宇宙及宇宙间万物的起点,同时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理想终点。基于中国传统的宇宙本原论探讨文学本原及其相关问题的文学理论,均可称之为文学本原论。北宋时期,除了苏轼、黄庭坚、苏辙等人的文学本原论,柳开、田锡、范仲淹、欧阳修、石介、二程等人都曾基于古人的宇宙创生理论,思考诗文本原、文学风格、审美境界等诸问题。文学本原论的提出与"本原论"之演进息息相关,北宋士人追寻"本原"的意识体现在"天道诚体"的构建之中。"本原"意识不仅对北宋诗文理论产生影响,在画论、琴论领域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不同方式,逻辑学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任何一个非单独的类概念下都必然包含相互矛盾的一对正概念和负概念,便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认识事物。当我们按照反映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标准对"负概念"本身进行归类时,出现了一个矛盾命题"负概念是正概念"。  相似文献   

6.
卢建华 《学术论坛》2008,31(4):198-204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生活德育论、生命德育论等形态.产生一些新的特点:注重理论性、学术性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科规范和概念体系的建立;注重借鉴、运用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形成一些值得关注的时代课题;注重培养问题意识,不断强化问题解决的取向;道德教育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强调坚守道德理想与走进平民实践的取向相互整合,完善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核心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平台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平台社会的形成,平台已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渗透在各个社会领域,新闻业不过是它们涉足的其中一个领域。平台携技术与资本的优势,成为新闻场域中非常重要的新入场者,使得平台与新闻业的关系成为新闻学研究讨论平台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平台逻辑"作为理解二者动态关系的敏感性概念,它在媒体逻辑和社交媒体逻辑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强化,具有技术、市场和关系三个关键特征,未来仍需对平台逻辑的内涵、形成与实践进行深入讨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解释潜力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国家形象问题的复杂性和国家形象研究的学科交叉性特征,不同学科对国家形象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出现了"国家形象""国家威信""国家声誉""国家品牌"和"国家认同"等概念。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受众对一个国家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制度要素以及行为要素的总体认识。因此,国家威信、国家声誉、国家品牌和国家认同都是国家形象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对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国家形象其他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电视画面运动的讨论中,有好几个概念都存在彼此牵连、界定不清的问题.为了廊清思路,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从拍摄的角度起用一个新概念--"固定拍摄",以便与传统的"运动摄像"概念形成呼应;从后期剪辑的角度,则可以起用一对新概念--"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以适应观众对画面的把握方式;同时,对传统的一对概念"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相应地需要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和把握.最后,对与"运动摄像"相关的一系列容易让人误解的传统概念、术语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辨别.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对隐喻的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认知过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Fauconnier的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并对其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再认识.在再认识中着重强调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似概念提取的重要性,及隐喻形成后所提取概念缺省的必要性.结论: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的常规和非常规含意划分意义不太大.  相似文献   

12.
殷杰  王茜 《晋阳学刊》2015,(2):86-90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对传统思想史研究中以文本为中心的方法进行了反思,并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对"历史语境论"展开研究。他采用历史的方法,对文本产生的具体语境进行复原,视具体的、变化着的"概念"为其研究对象,从语言行动视角对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进行考察,从而达到对文本意涵及作者意图的正确解读。此外,斯金纳用"历史语境论"方法修正了"国家"和"自由"的概念史,作为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它为政治思想史甚至哲学史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之一,梁启超借助西方进化论,将中西社会差异诉诸"群"之内在构造原理差异,并运用"家族"、"公私"、"家国"、"治乱"等本土概念对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结群规则"和"构成原理"展开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国社会论".其对中国社会自身特质的深层次认识,对于中国研究"本土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用主义是一种与传统哲学截然不同的研究哲学的方式,它认为理论的重要性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的内涵之中,努力发展一种强调人类行为的新哲学.这样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古典实用主义的三位思想家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的理论尽管表现出不同的哲学兴趣,但是他们在实用主义的基本问题上表现出了共同的实践哲学倾向:首先,"实用主义"一词不仅来源于"实践"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把"实践"纳入到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其次,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具有了生存论意义;第三,实用主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古典实用主义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哲学成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强调用实践智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实用主义哲学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生存论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概念的研究和论述,是形式逻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概念的定义则是这一部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就国内现行的形式逻辑著述中关于概念的定义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远离本义的倾向--把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同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扣辩证逻辑所研究的"具体概念"混淆了.本文归纳分析了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的特点,得出了"概念是人脑时认识对象进行类抽象的思维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以整个文学的历史为背景寻求人类文化心理的基本范型,包含着人类祖先心理和命运痕迹的"原型"存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使其具有了超常的感染力.对于原型如何保存和传递,模因论提供了新的更为合理的科学理据.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原型的保存是因为大脑的模仿作用,其复制和传播是原型的模因性在起作用.用模因论解释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与社会生物学的一次聚合,这一类似于"多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原型研究的领域,促进原型批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观念是人们通过概念对于世界对于社会生活的把握,它属于西方人所说的理性范畴。毫无疑问,人文科学理论,包括文学理论,其理性的概念逻辑言说的性质,使它本身就是观念性的。不过,观念从社会生活进入人的头脑落入一定的理性构架之后,却有了独立运作的力量,成为康德所说的理性主观自生的"先验概念"或黑格尔所说的"自在自如的真理"。于是文学理论的观念性误区便由此而生,即沉缅于远离文学实践领域,在观念的逻辑运作中自满自足。多年来国内文学  相似文献   

18.
正"治理"(Governance)作为一个政治学及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概念,是新近流行的,西人确立了其内涵,并认为与"管理"有所区别,一些学人将其引入中国,有的是在公民社会的语境中讨论,有的则对西人的治理概念加以改良[1],也有"从管理到治理"之说[2]。当代中国大陆对于治理的重视,不只是限于学术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国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传统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说,主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范围、价值问题;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问题;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艾略特诗歌《荒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诗学、宗教、文化、社会与创作.本文试图以认知诗学为研究范式,借助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原型理论、框架理论解读这首诗歌的第一章,研究第一章意象、语言结构和事件的寓意、表现力和对读者的心理作用.研究发现,认知诗学不仅挖掘该诗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机制,同时也展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诗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