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创作的关切内容从最初的民族主义演进成一种融合观。这种转变在于,作家的视域不再局限于土著文化本身,也开始关注其他族裔、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危机。同时,她的创作博采西方文化的元素,如诺斯替主义,来探寻其与印第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在其第三部小说《沙丘花园》中,西尔科在诺斯替主义的启示下,找到土著文化与之的契合点,并通过对传统基督教教义的颠覆及对诺斯替主义的重新肯定,将诺斯替主义转化为印第安文化中拯救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其世界融合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异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3.
沃格林认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意识理论 ,政治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的政治行动 ;政治学理论需要重构 ,因为以往关于政治学原则的意识都已丢失。他坚持历史理论与政治哲学的统一 ,认为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 ,政治理论如果贯穿了某些原则的话 ,必须同时是一种历史理论。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诺斯替主义 ,与极权主义相同 ,西方世界面临的危机源自诺斯替主义的兴起。沃格林还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苏联政府的合法性 ,认为民主选举制度并不能保证政府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与诺斯替主义之间的牵涉关联是学界颇受争议的一段公案。汉斯·约纳斯发现,在《存在与时间》中,瞬间始终在本真将来与本真曾是的关联中出场,并未显现为独立的环节,同时它在实存论上的实践内容为空。由此出发,约纳斯将海德格尔的实存论视为诺斯替主义的现代对应项,甚至是现代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就此而言,以克服现代虚无主义为己任的海德格尔竟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这里旨在阐明:在约纳斯看来,海德格尔的瞬间思想与现代虚无主义呈现何种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围绕抛者或永恒的离场、瞬间之空性等问题,阐析约纳斯的上述论断是否公允准确。最后,由瞬间问题出发,管窥海德格尔的实存论与诺斯替主义乃至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5.
残雪在中国文坛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残雪模式.由于残雪小说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拉美的魔幻主义写作手法,使其小说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领域.另外残雪小说制造的神秘和恐惧又成了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笔者用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手法去探索残雪小说的精神世界,对残雪式的恐怖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变革的特殊时期,乔治.爱略特在她的小说中冲破了传统宗教中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界限,否定了上帝作为偶像崇拜对人性的束缚,力图使宗教信仰回归现世生活,回归真实人性。她认为真正的精神信仰存在于人类创造性的生命实践过程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认、互相关爱的情感升华中。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小说世界是中国市民社会的镜子,它不仅以广阔的视野与时空跨度展现了中国市民社会在城乡对立、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撞击中艰难渐进的历史,而且从意识形态与社会学角度深刻揭示了以金钱权力为本位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统治及其对人们精神和人格的奴役与扭曲是市民社会的万恶之源、悲剧之源。这一批判性主题是通过构成小说世界的三个子主题——物质主义价值观统治的观念世界、金钱权力支配的感情世界、官商一体的权力世界——表现的。  相似文献   

8.
对雅可比首先使用的现代"虚无主义"概念来说,"物的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关系构成一个根本问题。现代主体性哲学必然孕育着一种虚无主义的质素与倾向。"物"的现代发生依赖于现代主体性。由主体性奠基的物世界,在现代文化中承载着为意义世界进一步奠基的职能,而这就是乌托邦的现实化背景。在被设定的一致性关系中,物世界与人的基本价值世界、崇高价值世界之间也产生了麻烦和矛盾。据此,根据被否定的是古老诺斯替主义中的物世界,还是现代思想执著于的人的基本价值世界,抑或崇高价值世界,甚至最后可能是超人一切努力作为的根本意义,可以确立虚无主义的四个层次,厘定讨论虚无主义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批评.多数评论认为该小说是以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生态主义小说.国内外的评论家从生态主义、人文关怀、互文性、生态审丑、黑色幽默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该小说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对话进行了分析,以发掘阿特伍德通过这些对话所引发人们探讨与思索的人类文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法国当代著名剧作《终局》与中国小说《活着》及戏剧《彼岸》的分析,意在比较作品中反映出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在遭遇社会剧变时的不同人生态度,并揭示这几部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对人类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和诺斯替给予博尔赫斯重要的影响.他融合了两个教派独特的宇宙观、传说,将之转化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同时,在神秘教派的思想基础上,他发展出自己的诗歌观念:作为隐喻和象征,诗歌始终致力于唯一的真理;作为自我和精神之根,诗歌完成对时间的反驳,成为拯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希腊一罗马世界宗教现象的著名学者安古斯(S.Angus)认为:"诺斯替主义是有史以来满足宗教需要的最大努力之一,它力图寻找一种最大限度保存以往宗教,同时又适应当前世界观的宗教;它是混合主义时代中,宗教对当时的理性力量的一种回应;它是意在调和宗教与文化,使宗教同时保持理性化、高境界和热情的不懈努力;它是希腊诫命的自然发展,‘认识你自己',然后‘你就会认识神和宇宙',从而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4.
菲力蒲·克洛代尔被誉为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短篇小说《亡者之言》中,他通过神秘死亡来探讨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的碰撞与融合,集中讨论小说所展示的现实和超自然,真实与虚构相互交替的世界.作者寄深刻的寓意于"死亡"之中,从而表达了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满足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阎连科经过多年的思考探索,最终形成了他的"神实主义"小说理论。神实主义就是通过"神"的桥梁达到"实"的彼岸,以想象、荒诞的虚构形式揭示生活内在的真实,完成了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映射出人类在混乱而神秘的世界里熠熠生辉的联结理想.印度的大自然因其混乱而神秘成为宇宙的缩影.小说人物对联结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时陷入的困境.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隔膜和英印两个种族间联结的断裂,隐喻了人类相互隔离、无法结合的无奈,同时又哲理而诗意地隐含联结可能性的存在.福斯特说"也许生命是神秘的,而不是混乱的."惟有不断学习,互相尊重,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我们才有希望觅得真理、理解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格非的《隐身衣》营造了一个古典音乐发烧友的“乌托邦”,引领读者在丑陋和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善良和美好东西,拯救身体忧患和精神焦虑,最终找到生存的理由和勇气。小说各章命名、人物关系、情节展开、修辞策略和主题升华,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还原了现代中国人的“乌托邦”心态史,呈现了神秘而又恐怖的精神与历史轮回。  相似文献   

18.
救赎是人在面对死亡时,可以坦然地接受的境界。救赎关乎人的终极关怀。古今中外,终极关怀可以分为寄托理想于彼岸、体悟宇宙本体和关怀人类命运、人生意义等三种类型。中西文化虽有不同,这三种类型都在中西方的艺术上得到了体现,从而使艺术救赎灵魂成为可能。艺术可以表现为对精神彼岸的无限向往;艺术可以表现为对“万物一体”的深刻体验;艺术可以表现为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在工具理性和物质主义泛滥的今天,艺术的救赎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19.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人类心灵隐秘的探究者——爱伦&#183;坡创作及诗论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坛怪才爱伦·坡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他的小说及诗歌以死亡、恐怖为主题,极力试探人类心理的承受极限。他的诗论崇尚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