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搞”是今年网络上新兴的高点击率词汇之一,其涵义大致为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将一些经典流行的影视作品进行加工,或采取幽默搞笑的形式,制作音像作品,针砭时弊,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去年年底,我国内地一个名叫胡戈的年轻人,用他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一夜成名。虽然当时《无极》导演对胡戈拿《无极》恶搞极度不满,但多数社会言论对这一恶搞表示了宽容。自此之后,网络上恶搞之风盛行,已成为社会上一种流行现象,人们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新奇了。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歌导演的故事片《无极》公映后,受到各种批评;而针对《无极》的所有批评文本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网上发表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胡戈的这部近乎“胡闹”的小电影,对《无极》的意旨、人物、情节、场景以及细节、台词、道具、服装、画面等,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文本样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虽然对胡戈的《馒头》、陈凯歌的《无极》引发的风波不甚了解,但面对“因忽视了百姓的需求与情趣,陈凯歌纵然是付出千辛万苦,最后竟落下这样的结果”这一事实,让我们这些从事社区工作的人们,会不由得去思考:在不少人心中被看作是“过了时”的“群众观点”,是否该找回来?如果缺乏“群众观点”,我们的社区工作会不会遭到《无极》的同样命运?  相似文献   

4.
戏仿作为手法和现象在西方源远流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伴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蓬勃发展,而后80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在90年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这部网络短片,因戏仿当时被炒作的大片《无极》而迅速走红内地,甚至超过了《无极》本身引起的轰动。仔细考察这部在网上迅速流传的戏仿短片,就会发现源远流长的戏仿文化在网络时代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强劲,现象级喜剧电影因其屡获成功的类型融合与拓展策略,成为支撑电影产业发展的主导片种。2021年春节档一部将挚爱亲情与搞笑喜剧深度融合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再度刷新了电影产业诸多数据高点。《你好,李焕英》将温情弥合的笑与泪用于拓展喜剧类型融合的边界, 在“贺岁喜剧”“无厘头喜剧”“黑色荒诞喜剧”等喜剧样式之后达成了“综艺小品拓展喜剧电影”的有机整合,将亲情伦理这一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与搞笑小品融合为“含泪的笑”喜剧电影,使观众蓄积已久的内心情感得到双重宣泄和有效代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有着"喜剧之王"之称的天才演员兼导演,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中除沿续了其一贯的搞笑风格外又融入了许多其他的电影元素,通过借鉴恐怖片和惊悚片的一些表现手法实现了对传统《西游记》的彻底颠覆,在给众多的影迷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在众人心中重构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西游神话。  相似文献   

7.
1、《无极》遭遇《馒头》踩着《无极》的伤疤,《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横空出世,胡戈出品的此出短剧正式揭开了这个时代的恶搞盛宴。三亿元巨制挟裹的星光与人气在热气腾腾的馒头面前黯然失色,陈导低估了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商。这回,他不仅失算,也失态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迪士尼电影《梦幻森林》改编自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影片在主题、情节与角色塑造上都存在创造性叛逆。这些叛逆由文化传统、导演个人倾向、迪士尼的传统、影片的内部机制以及电影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面对此种窘境,他断然决定,只要能让自己导演,他可以在剧本价格上做出最大的让步.最终,这部剧本以及续集被他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他的制片人,他则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导演.就是凭借着这部电影,他开始在电影圈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1.
电影《红高粱》的问世,成就了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具有先锋意识的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恰逢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电影市场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由先锋性向市场化转型,转型后的电影由于商业化过于浓厚以至掩盖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电影在转型时期遇到的种种不安和困惑,这种不安和困惑在向世界电影市场接轨时出现了巨大差异性。而张艺谋商业化倾向的电影让我们深思中国电影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戏剧史家周贻白(1900-1977)最早将《桃花扇》改编为话剧《李香君》。周贻白依据各类相关史料,对原剧的情节细目和相关人物做了不少改动,但并不成功,使《李香君》远不及原剧。此剧于1940年7月17日由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璇宫剧院首次公演。《李香君》还曾于1942至1945年间在重庆上演过,由著名话剧与电影导演贺孟斧(1911-1945)导演。  相似文献   

13.
董景玲 《21世纪》2007,(1):24-25
在当今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全球化市场的时代,中国电影也不甘落后,以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为首的中国导演,拍摄华语大片,并逐渐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在北美地区电影票房排行榜上连续两周稳居榜首,开创中国电影百年纪录。《华尔街时报》报道:“《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从《卧虎藏龙》开始,李安打开了华语大片开始登上世界电影舞台的新通道。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十面埋伏》,再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功夫》,成龙的浪漫爱情剧《神话》以及陈凯歌的魔幻武侠电影《无极》、冯小…  相似文献   

14.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15.
老猫 《北京纪事》2010,(3):86-86
《孔子》这个电影,得分两说着。一说是电影本身,一说是电影的推广。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到不了七十分,及格了。因为故事本身讲清楚了,演员的表演也卖力,导演也营造出了当年那个时候的氛围,至少比《墨攻》之类的春秋电影更靠谱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虽然脱胎于莫言小说,但就审美内涵而言,两者大相径庭。这种改变,有多种原因。考察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时代精神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制约以及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生产机制、导演和作家在创作观念、意图等方面的不同追求,诸多因素综合,间离或区分了导演霍建起和原著作者莫言各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从电影的导演构思和情节安排分析了电影《无人区》对现在社会人性的解剖:将社会中人的各种丑恶的人性分离出来,放进一个脱离社会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将人性的善和恶进行鲜明对比;以电影《无人区》的情节、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为例,论述了导演在情节、人物上的构思.对电影的情节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情节对完成人性解剖的巨大作用;对电影的人物按照角色戏份的多少依次进行分析,论述电影中人物的阶级化和阶级矛盾,对电影的结尾些许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苗宁 《南都学坛》2014,(4):55-58
后现代主义电影不仅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且对电影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颠覆和创新。美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以其非常规的叙事、深度模式的消解和拼贴手法的运用等,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家卫作为当今世界华语电影杰出导演之一,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他导演的《东邪西毒》一度被推为经典。其中大量的旁白就是王家卫电影中几乎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这些旁白代表着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是零散化后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中个体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