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治要求办事。在地方治理过程中,政府作为其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其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度,也事关我国依法治国能否全面推进,据此,我们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视角,对地方治理行政化向法治化的转变做了简单的论述,并对转变策略做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效率为导向的功能分类与以风险防范为导向的国有企业监管治理规则之间存在紧张关系,目前国有企业功能分类的监管思路与《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国有企业监管规则存在兼容性困境。因此,应当构建国有企业多维度分类的体系层次来呈现出国有企业监管的渐变脉络,同时将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监管规则与功能分类相匹配,明确功能分类的规制要求,并通过多维度分类下国有企业监管规则的兼容性解释来解决不同分类标准在规制导向、规制主体、规制内容上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4.
法治视阈下地方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5.
权力清单制度是法治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步骤,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内涵与现实价值,对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让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公开透明地运行,为法治型政府的构建提供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地方国有企业在多民族地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组织系统,可以很好地将经济增长嵌入社会发展。地方国有企业对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以凝聚民心,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民族团结,扩大城乡尤其是少数民族就业以改善民生,加大财富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的力度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恢复发展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不仅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可以区分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中小型企业、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支柱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等几种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该按照不同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治理结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就必须实现政企分离和剩余索取权具有可转让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改革和战略性调整 ,构建有效的有进有退机制 ,按照“共同治理”的原则实现治理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后,中国迈入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伟大征程,法治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财税体制的法治化自然也成了当下我国全面深化社会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法治精神与财税体制的改革有其内在必然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如何在法治精神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加快财税体制的法治化改革,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夯实民主基础,强化财税公平;完善法治举措,力保财税法定;落实私权保障,加快财税反哺。  相似文献   

10.
分类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分类治理是现阶段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文章以“国有企业分类治理”为研究视角,基于2010-2014年244家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检验了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进而提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高管薪酬与国有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该结果在公益美国企样本中得不到支持,而在商业类国企中结果显著.除此之外,在不同类型国企中,国有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有企业分类治理存在现实合理性,研究结论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重要载体,应向作为出资人的国家及其所代表的国民上缴利润,这是国家作为股东行使收益权利或者作为所有者行使所有权之收益权能的体现。从法理上分析,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是其社会公共利益使命和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体现股东、利益相关者与社会整体三方一致的利益诉求;同时,占据着政策、资源优势,在市场多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应在义务负担上做出表率。基于此,我国应从制度建设、主体明晰、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推动国企利润上缴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有企业购并这一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操作意见,试图从宏观到微观解决存在的法律问题,排除企业购并中法律方面的障碍,使企业购并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解决自去年出现的舆论和民众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高薪的批评与职责。本文以法学理论的角度,提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困境,并分三个层次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有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状况既有计划经济的特点又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劳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劳资双方反复的冲突和博弈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劳资双方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说,博弈论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劳资关系必然会走向规范、合...  相似文献   

15.
    
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剖析地方官员更替、高管变更与地方国企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更替能够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地方官员更替会提高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变更的概率,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同时,地方国企高管变更在地方官员更替与投资效率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地方官员更替通过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决策,更容易干预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对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体而言,地方官员更替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管变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应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6.
国有矿业企业薪酬体制问题是目前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新疆国有矿业企业和民营矿业企业的薪酬水平与企业员工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以提高企业关键岗位员工的满意度,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提出新疆国有矿业企业薪酬制度要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骨干人才,关键是保持各档次比例的合理性,适当拉开薪酬差距,重点提高对关键岗位的吸引力,建立健全薪酬管理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律内涵的分析,指出了资源的范畴主要是指物质资源,核心在于自然资源.社会目的的实现,需要综合各种调整手段,法律手段是最根本的首要方式.文章通过对法律功能的理论分析,梳理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影响法律功能实现的立法缺失,阐明了进行宏观的制度创新,需要构建静态和动态两种社会法律保障机制.以静态机制为基础,动静结合,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的优势,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其他地区,东北国企改革反映出了明显的滞后性。究其根源,由于长期受地域文化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的影响,东北国企人员形成了封闭而非开放,退隐而非进取,虚名而非实利的文化心理。制度变了,思想没变;体制变了,观念没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东北国企进一步发展的阻滞。因此,东北国企要使改革走向深入,必须实现从"伦理人""单位人"向"能力人""契约人"的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制度视角下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不完善和相对滞后,是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为此在制度演进的视角下,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分别就分权化、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革进程,审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尽快确立利益主体,规范、约束和激励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推进法治化建设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11省市出台的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意见进行梳理后发现,尽管各地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态度积极,但是缺乏改革创造性,并体现出国企改革主要目标认知偏差、一味淘汰劣质国资、利用非公经济扩张国有经济等倾向。地方政府应该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国资国企改革:一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国企功能的各种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三是加强国有资本垄断行业的改革,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四是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实现政资分离、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