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时代农民工的主体,就业是其融入城市的立足之本,如何实现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受国务院参事室的委托,课题组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新情况进行"百企万人"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和创业中出现"四新"变化,即就业渠道实现新拓展,"城归"创业呈现新趋势,个体诉求存在新动向,产业升级倒逼新技能。针对当前的诸多新变化,在国家层面需要在提升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扶持农民工到新业态就业、修改劳动法律法规有关条款、拓展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保险覆盖面、建立"城归"创业示范园区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做好精准施策和政策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走向高质量就业和持续创业提供新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当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当中都表现出与他们父辈截然不同的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本文借助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9月~11月开展的关于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并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沙市487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对积累高层次社会资本的需求、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对培养主动性社会资本的需求、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对需要拓展多样化社会资本的需求、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对提升综合性社会资本的需要。并从制度型、组织型和关系型的角度,从个体和集体的角度,从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的角度,从天赋性、自致性纽带型和自致性桥梁型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在2013年至今,不少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在此,我将对此做一梳理和分析,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消费方式、就业机制以及其城市融入水平三方面做一深入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冯海芳 《劳动世界》2011,(14):23-26
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较上一代农民工有其特殊性.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以选择如下路径:创建员工与企业共享式发展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多管齐下完善人性化的权益保障制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通过农民工组织化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法律和培训两手抓...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对上海等大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本文以上海市F区N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沪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住房类型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上海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这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高质量转移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天新 《劳动世界》2016,(34):60-61
文章基于546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探讨社会支持、社会比较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有效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比较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发挥了抑制作用.因此,应从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等方面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当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当中都表现出与他们父辈截然不同的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本文借助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9月~11月开展的关于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并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SCL-90症状量表对杭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杭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61%,且敌对、强迫症状因子检出率最高。在群体差异上,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性,且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差异显著,未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已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低年龄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高年龄阶段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胡金婷 《劳动世界》2017,(33):21-22
新生代农民工看似与城里人共享同一片蓝天,实则过着"候鸟"般的生活.本文基于中国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以社区工作视角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性障碍并总结出具体应对策略,旨在增进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重新认识,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性、长效性的一系列原则,以科学的理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性、长效性的一系列原则,以科学的理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的不同层次流动就业的影响因素各异: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流动程度按相对比例划分为长期稳定型、相对稳定型、相对频繁换工型、频繁换工型,分别验证稳定生活相关因素以及发展个人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程度属于长期稳定的更倾向于稳定生活;而属于频繁换工的则是更倾向于发展个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频繁换工的显著影响因素更多为"非经济因素",而长期稳定的,则更多的偏向于经济因素。通过分层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品质上更为倾向于有责任感,稳重的传统农民工。而从年龄上看,最大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在25岁左右的"中间年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5.
唐踔 《劳动世界》2010,(10):3-7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当下最要紧的是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紧密的关联性,所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高度重视其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鉴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和滞后的现状,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导致他们面临权益受损普遍、社会保障水平低、精神生活贫乏、社会政治生活参与度小、心理问题凸显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意义。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更要服务好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农民工群众。当前重要的是,应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会组织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维权机制和制度;三是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潘涛  张伯生 《劳动世界》2011,(10):38-4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使城市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不需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可使城市老龄化进程趋缓,人口赡养率得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后使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缺口得到缓解,保持可持续发展,解除城市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较上一代农民工有其特殊性。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以选择如下路径:创建员工与企业共享式发展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多管齐下完善人性化的权益保障制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通过农民工组织化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法律和培训两手抓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拥有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其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必须大力发展组织型社会资本,加快构建制度型社会资本,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总量匮乏与质量低劣的困境,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营造制度环境,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新时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命军。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双方都形成不良后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在本质特征上是"脱嵌性"的,这种脱嵌性劳动关系具体体现为经济脱嵌性、组织脱嵌性、文化脱嵌性和制度脱嵌性四个方面。为此,研究从相应的这四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由脱嵌性劳动关系到嵌入性劳动关系的转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