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作为问题、语言作为权利、语言作为资源三个角度考察,澳大利亚百年来的语言政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放任化时期、同化时期、多元化时期和优先化时期。在全面分析影响澳大利亚制定语言政策的基本规划观念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语言规划观的,能够反映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演变情况的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模型。这个模型对分析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语言政策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道教文献语言研究从前期以考据为主的文献语言研究发展到后期以语言本体研究为主,由强调经验研究到开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逐步成为一门交叉学科。与佛经语言研究相比,道教文献语言研究存在着起步晚、数量少、根基浅等明显差距,但未来在学科发展、材料利用、研究方法改进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对于语言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语言学者的重大使命。通过对中国语言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语言政策研究30年的学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政策的转变,其背后是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再到语言的公共政策学的多学科交叉与发展,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家统一官方语言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保存并在其社会中充当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并在外语与官方语言之间实现多种语言的平衡发展是将来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集录制了大量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多媒体基本语料,这是重要的语言资源。从语料效用来看,形态和种类完整齐备,音质、画质和流畅度良好,文本转写正确率高;不过也存在内容全面性欠缺、数量充分性不足等缺憾。"语保工程"将于2019年底结束。当下,应开展基本语料补缺工作,探索多媒体语料有效利用途径,对资源库进行数据挖掘,完善和开辟面向用户的应用功能,为语言学教学与研究、语言社群和大众语言学习、知识传播,提供多样化的语言产品和切实的语言服务,以充分发挥国家语言资源工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发展与制度调适——兼评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语言发展进行制度调适,必须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必须保障各个民族的语言权利.马克思主义主张各个民族的语言完全平等,反对强迫一个民族学习、使用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将美利坚民族的语言置于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必修必考之地位,使中华民族儿女在中国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权利竟然受制于美利坚民族等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一制度值得反思,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7.
城市语言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与此同时,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一批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开创了城市语言调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语言调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语言调查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言语社区理论,探索社区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城市语言调查强调客观、全面地调查研究城市语言状况,反对依靠个别人主观判断的研究方式。产生于21世纪中国的城市语言调查目前已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学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语言经济学应在制度框架内研究语言,这是很多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所主张的,但这种研究的合理性没有被明确地论证过。考察和梳理语言学中对语言的典型定义和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典型定义,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层面,比较两者的联系与不同,可以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从制度视角来研究和评价语言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藏语、汉语是汉藏语系中两种十分重要的语言。藏汉语结合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集中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藏汉语社会语言学结合研究主要涉及语言接触。本文从语言成分借用、双语兼用、混合语等方面对近60年来的藏汉语接触研究进行梳理,指出其成绩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哲学的批判赋予了语言历史与社会的向度.而民族作为历史现象和具体社会关系的一种存在,离不开语言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本性特征之一,这一基本观点对中国民族语言观的形成、发展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多年来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在中国的灵活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结构形式和语言材料几个方面列举了汉语言的歧义现象,说明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不能无视语言的“局限性”和“包容性”同时存在的特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是有机统一体,是思想、思维、文化、审美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构建和谐言语网络的产物。只有进入言语网络,“因文明道,因道悟文”,语文教学才有高效率。这是语言“局限性”和“包容性”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语际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现回顾迁移的相关理论,并考察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及其异同点。并指出母语与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对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具有其优越性,它跨出了纯语言的范畴,将整个语际交换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文章试图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英汉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中,以此探讨符号翻译中双语转换的过程,同时加深人们对翻译跨学科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思想。文化差异性及社会、历史特殊性是不能被西方文化的主流语言思想所取代的。任何形式的思想,在各种类型的思维中,尤其在不同的语言理论模式中总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中国品牌”之语言研究理论只能以华夏文明所特有的语言观为出发点,充分认识中西语言思想的文化差异,把语言研究扎扎实实地建立在掌握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同时加强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存有自己的个性,但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在差异的背后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各种的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语言的共性表现在不同的语言都有共同的本质,受普遍原则的支配,各民族的语言是普遍原则支配下参数变量α变化的结果。该文以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对语类选择方面所体现的共性为出发点,说明语言共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中介语语言能力历来就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Adjemian和Krashen均在普遍语法的理论框架内讨论中介语语言能力的内涵,前者把中介语看作一种自然语言,强调语言能力的同质性;后者则认为中介语包括两种完全独立的知识系统,第二语言能力主要来自于习得的知识而不是学得的知识。Tarone把中介语语言能力看作一个由一系列不同语体构成的连续体;Ellis则从语言使用的角度观察中介语的能力系统,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由一些竞争性的规则组成的。对中介语语言能力的深入探讨不但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脉络,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策略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维语法结构中体现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对语言教学有指导作用,它涉及深层次语言学习问题。从语法方面考察汉维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对第二语言教学来说,为的是按照语言关联理论找出有别于本族语思维方式的聚合,养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按照语言共项理论找出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共有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古时期人类对语言本质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初迹于东西方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生发于哲学意义上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索的开启。以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古代先哲们在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地对其所触及到的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并不同程度地萌生出诸如语言工具说、语言符号说、语言本体说等诸多意识,取得了不少为后世语言哲学理论所瞩目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9.
综观语言学史,各式理论的演进,无不围绕着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研究方法两方面内容而展开,处处充满了哲学思想的交锋。从古代的名实之争、语言世界观,到现代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共时和历时,以及当代的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功能、深度和广度等,概莫能外。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贯穿于形形色色的语言学理论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对汉字的兴趣来自于对语言"根符"的追寻。莱布尼茨一生都认为可在人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根符库",从而找到人类思维根符库。"语言根符"其实就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因此,莱布尼茨研究汉字要解决的其实是哲学问题,即将人类包罗万象的概念缩减到几十个或几百个"根概念",用这些"根概念"不仅可以总结过往的所有概念,甚至还能预测或"生成"未来所有的新概念。莱布尼茨本人不通汉字,他的汉字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就是基歇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