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既是社会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存在。在以关注现实斗争为首要任务的现代文学中,人与自然表现出一种持续的互动状态。生存主体面对社会动荡和理想飘摇,心灵视野不断拓展,既渴望逃离困境,又眷念家园故土;既向往现代文明,又留恋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原生态的自然存在。这种复杂现象曲折地表达了现代作家在探索人生和社会理想时的彷徨和清醒,其中既有现代性的追求,又蕴含现代性的反省与超越,显示出现代作家对外在世界独特的理解及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2.
同一性概念是个人同一性研究的理论前提。 在对个人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 洛克强调个人同一性的标准在于意识而非心灵实体或物质实体的同一性。 鉴于洛克的这一立场, 研究者们试图使用相对同一性的概念来解读洛克的同一性理论, 从而避免 “ 个人” 与 “ 实体” 两个概念之间的理论张力。 本文结合洛克的文本来澄清其所主张的类名依赖论题, 并论证了洛克主张绝对同一性理论; 而个人同一性的标准之所以不在于实体的同一性, 乃是因为个人是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洛克是西方哲学经验论派的重要代表,在洛克哲学中,关于同一性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洛克关于人格同一性的研究独具特色,充满矛盾,洛克认为人与人格有所不同,人格同一在于自我意识或自我认同,其深刻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把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研究引向深入,从人性的深处揭示二者的内在关联,已成为关键环节.人类心智的意向性活动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最初本源,因而从心理意向性探索科学与人文的本质关联应该是一条重要进路.如果从人类心智的意向性这个坐标原点来看,科学与人文便本然地具有三重内在同一性,即:意向层面的源初同一性、理解层面的解释同一性和意义层面的修辞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美与技术的许多相关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社会实践是技术与美相同一的客观基础,对技术与美的本质等方方面面问题的回答也都首先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分析.技术与美有相同的目的,人的各种需求是其共同归宿.文化可以理解为美与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也是二者同一性的表现形式.技术与美的同一性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实现必然与市场相关,市场是技术与美的最现实的结合部.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人类政治生活的理想状态。同一性是民主的价值内涵,是民主之为民主的标志;多样性是民主的实现形式,是民主具体的、实际的存在。多样性是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同一性是多样性的内在支撑,同一指导、多样并存,二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洛克对同一性问题的研究 ,在其哲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洛克认为同一性命题不是天赋的 ,同一性也不是天赋的。同一性观念是在经验基础上经由比较而形成的。并对同一性的矛盾作了独到的双重考察。洛克对同一性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特质。洛克哲学中的同一性思想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明确提出:“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对此处“自然”的理解,学界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指天然自然,即人的感性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另一种认为指人化自然,即被人的实践活动中介的自然。本文基于马克思文本,对此问题浅做梳理认为,马克思所指“自然”的内涵兼具两层含义: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二者互为转化的观点以及在当下谈论“自然优先地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言语社区"是当代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内部同一性作为概念的核心部分一直未能明确。通过梳理过往的研究,指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特征在于社区成员对使用的语言变体持同样的语言认知,怀有同样的语言情感。  相似文献   

10.
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论解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统一、互补的,或者说竞争优势只是比较优势的直观表述.  相似文献   

11.
从原始社会"自然人"到中国三皇五帝时代与希腊城邦的社会结构,都可归属为圆(单圆、同心圆)结构.它们的组合排列与动态演示,都显示了自由、平等的政治特色,也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他早期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统一于社会。马克思的早期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 理学的深处,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逻辑架构新视角,反思并揭示出在较低层次上的“认识之维”与“欲求之维”均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主客二分观点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并给予了批判性审视;同时借助现代西方人本哲学的相关见解,从另一维度即“情感之维”,论述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认为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注定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形式,在人与自然关系之逻辑架构中处于天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人以想象和感悟来体验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认知自然的方式对于各自的风景绘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创作过程还是作品欣赏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本是依赖关系与实践关系,"经济人"却将其看作利用与被利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囿于此,"经济人"的行为就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反思"经济人"行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经济人"与"生态人"的有机统一,即坚持"三个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相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消费,是在传统消费模式给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科学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绿色消费要求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中把人的需求摆在中心地位,一切以人的需要而定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生态价值的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1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认为人性具有双重性:作为"经济人",自爱是其基本动机,人趋于利己;作为"道德人",仁爱是其行为准则,驱使人为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是仅仅只做一个纯粹的"经济人"或一个纯粹的"道德人",而是要做一个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