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莱希特的生产美学来自于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后者开辟了一条从《资本论》来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路径,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正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模式以及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自律模式之外,首创了生产模式。这种生产美学思想对本雅明和伊格尔顿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布莱希特与西方戏剧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希特"史诗剧"对"叙述法"的强调,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摹仿论传统,并由此奠定了现代戏剧的表现主义传统.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颠覆了摹仿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强大的写实主义传统.由此开创了注重主体创新的现代戏剧.布莱希特的"距离说"虽然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但它确立了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论"相并举的演艺表演体系.在探讨布莱希特戏剧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简单化做法.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与陌生化理论是其生产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布莱希特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文学艺术的内在结构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 ,决定了布莱希特史诗剧和佰生化理论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文艺对现实的界入作用。  相似文献   

4.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多想一想”。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布莱希特善于从五花八门的知识领域中获得启示,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使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打破各种学科领域的界限,分析《四川好人》中的悖论,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布莱希特青少年时期对悖论就比较熟悉,中国古典哲学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动对布莱希特的影响以及他独特的戏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莱希特认为,西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戏剧性情节结构与体验派表演方法不能广泛而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并使观众陷入盲目的感情共鸣,丧失理性的思考,因而他提出了自己的“叙述剧”理论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他所强调的是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其理论核心是“间离效果”或“陌生化效果”。不过布莱希特的叙述剧是辩证的,在以叙述性情节结构为主,运用蒙太奇等叙述方法的同时并不排斥戏剧性,在主张感情间离的同时并不完全反对感情共鸣,因此他后来又称自己的戏剧为“辩证剧”  相似文献   

7.
如果仔细梳理20世纪20至40年代布莱希特和孔子及儒家的关系,便不难发现一条怀疑与褒扬交错并行的发展轨迹。20年代中叶布莱希特最早开始注意到儒家哲学作为道德和生命哲学的务实的一面。布莱希特和儒家的关系也同他与墨家的关系具有内在联系。布莱希特对孔子及其学说兴趣浓厚的集中体现则是他40年代创作的教育剧《孔夫子的一生》。通过对布莱希特近三十年吸收借鉴孔子及儒家思想主要情况的考查,我们有理由认为,孔子及儒家对布莱希特文学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尽管布莱希特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表现出实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戏剧美学的角度审视了布莱希特的哲理寓意剧<四川一好人>,评述了剧作家以陌生化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发挥面具的艺术作用,运用独特的戏剧结构来消解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幻觉和感情上的共鸣,突出戏剧内容理性思考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同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中国的梅兰芳并称世界戏剧三大流派。布莱希特十分推崇白居易。  相似文献   

10.
杜兰朵既是东方意象也是世界意象,众多名家均尝试过自己的艺术阐释和再创造。布莱希特驾轻就熟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魏明伦以民族文化特色回应世界文化。在这同名戏剧《杜兰朵》又相同意象的演绎中,布莱希特和魏明伦趟出迥然不同的艺术和思想的路子,凸现两者之间最本质的戏剧终极理念——魏明伦借《杜兰朵》回溯中国戏剧之源,而布莱希特则从戏剧文本探索人的最深层本能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艺术化与厚德载道——校园戏剧美学导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戏剧是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教育方式,但在表现形式、组织管理和理论关怀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美学观念的导引方面明显滞后.应该加强对之的理论研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校园戏剧的美学导引情感的表现与人生的艺术化,剧以载道与文化批判,模仿名剧与模仿人生.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思想有广狭之分,这里是在广义的意义上使用的,指文学中表达的思想.沈从文新的道家思想形成了悲哀的审美观念,具体表现为"静"的意境和美丽的忧伤情调.现代性是在主观的基础上发展的,沈从文通过病的隐喻指出都市文明对生命和人性的摧残和扼杀.面对新的思维方式,沈从文固守"思"的观念,同时也在"信"的压力下作出了某种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的迅速发展,又为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此基础上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对设计的审美需求也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即从设计的美学角度来进行思考,探索设计的审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之后环境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义之后理性主义的审美潮流,将美的环境创造解析为一个原创构思的理性演绎过程。开拓环境潜在美学特征,尊重并保护环境自然与历史文脉,创造晶莹剔透高下曲折的动态三维空间与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动态三维图像,使之成为公众聚会的地方,体验诗意人生的摇篮与激发原创思维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5.
杨朱“为我”思想的实质在于提倡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尊严,并蕴含着一个十分尖锐而深刻的问题,即社会的运行如果以忽视甚至牺牲个体的利益和需求为代价,这样的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又有何意义?在先秦时代大多数思想家均表现出强烈的重群体而轻个人、重义理而轻物质的背景下,杨朱的“为我”之论代表了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全新思考,体现了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同时亦预示着其在日后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实践派美学并非如代迅先生引述的"深受苏联学者斯托洛维奇等人的影响","生态美学恰恰与实践派美学逆向而行"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忽视实践美学建立和发展的整体性,仅以李泽厚早期传统的实践美学理论为批评对象以外,和实践美学自身研究的阶段性、侧重的方向性有一定的关系。就实践美学已经形成的整体科学体系而言,生态维度内涵于实践美学奠基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对象中,缺失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18.
还原论评价     
在还原论概念及其分类的再认识基础上,对广义还原论与狭义还原论进行了综合评价。本体论还原论是错误的;理论还原论是促进科学进步的积极纲领,是实现科学统一的基本途径;方法论还原论则是科学认识与研究所必需的方法论手段。物理学、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完全适用于生物学研究,但是生物学只能部分地被还原为物理学与化学,因而从根本上生物运动形式不能归结为物理、化学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多种市场经济的形态,找到可借鉴的地方,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以便在面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巨大挑战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是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平等和谐的氛围美,鲜明集中的目标美,灵动有序的过程美,授之以渔的观念美,丰富热烈的情感美,形象直观的媒体美,生动精当的语言美,灵活巧妙的方法美,等等.语文教师应从这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