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布莱希特与西方戏剧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希特"史诗剧"对"叙述法"的强调,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摹仿论传统,并由此奠定了现代戏剧的表现主义传统.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颠覆了摹仿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强大的写实主义传统.由此开创了注重主体创新的现代戏剧.布莱希特的"距离说"虽然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但它确立了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论"相并举的演艺表演体系.在探讨布莱希特戏剧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简单化做法.  相似文献   

2.
布莱希特认为,西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戏剧性情节结构与体验派表演方法不能广泛而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并使观众陷入盲目的感情共鸣,丧失理性的思考,因而他提出了自己的“叙述剧”理论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他所强调的是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其理论核心是“间离效果”或“陌生化效果”。不过布莱希特的叙述剧是辩证的,在以叙述性情节结构为主,运用蒙太奇等叙述方法的同时并不排斥戏剧性,在主张感情间离的同时并不完全反对感情共鸣,因此他后来又称自己的戏剧为“辩证剧”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提出"叙事戏剧"的观念,创立了"陌生化、间离效果"(Verfemdung)的戏剧理论,强调戏剧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戏剧理论,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编剧技巧,以达到他所追求的陌生化、间离效果.  相似文献   

4.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叙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体现在戏剧方面.自然主义戏剧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了戏剧和戏剧表演艺术的革新,但真正导致戏剧重大革命的则是表现主义戏剧.为了充分外现人的主观意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广泛运用长篇独白,使人物直接宣讲他的思想和感情,并且还常常采用假面和梦景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剧中人物往往只是抽象概念和观念的化身和象征,没有个性,甚至没有姓名.在整体叙述结构上,表现主义戏剧喜欢采用场景剧的形式,把各场用跳跃式的蒙太奇手法加以组合,反映人物的内心历程.德国表现主义反传统的叙述方法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布莱希特叙述剧的创立.  相似文献   

5.
布莱希特与卢卡奇之间曾有过一场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世纪之争。布氏认为,表现主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作为艺术手段更无可非议;现实主义是对时代特征、社会本质的认识,强调“整体的真实”。卢氏则认为,表现主义是形式主义,是应当否定的资产阶级的颓废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是指“真实地表现现实”,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体现现实的主要特征,19世纪现实主义是典范。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内部两种不同观点的论争。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琼斯皇>是奥尼尔现实主义戏剧和现代派戏剧的转折点,融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美学思想为一体.作者以前人开拓的领域为起点,以新的视角、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是欧洲戏剧美学的理论核心,它以戏剧作为思考的载体,应用到诗歌翻译的实践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在汉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与原著保持距离;译文应与读者保持距离;间离色彩在译文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与陌生化理论是其生产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布莱希特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文学艺术的内在结构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 ,决定了布莱希特史诗剧和佰生化理论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文艺对现实的界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方现代派戏剧的三个主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为对象进行考察,认为这三种流派的戏剧结构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象征主义戏剧的结构特点是一种形而上的'等待',这是与梅特林克的'静态戏剧观'相对应的,表现主义戏剧的结构特点是一种'片断'式的组合,并以'见证人'的方式来贯穿;而荒诞派戏剧的结构特点是'环形'的,即循环往复,并以'直喻'的形式来实现。这些特点都与传统戏剧迥然有别。但是西方现代派的戏剧结构和传统的戏剧结构也有一定联系,如西方现代派戏剧并没有摒弃亚理士多德的'发现'与'突转'。梅特林克的'静态'戏剧之于契诃夫戏剧的'双重结构',表现主义戏剧之于布莱希特的叙事剧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