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课题通过梳理元数据的相关概念、起源发展、国内外对元数据标准的应用,研究国家企业一套表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上海统计工作实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立适应服务地方统计需求,体现地方特色的统计报表、统计指标、统计分组和统计目录元数据库,提出分阶段推进本市元数据建设的初步设想,制定上海市统计元数据建设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实现统计元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浙江统计》2014,(5):36-38
本课题通过梳理元数据的相关概念、起源发展、国内外对元数据标准的应用,研究国家企业一套表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上海统计工作实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立适应服务地方统计需求,体现地方特色的统计报表、统计指标、统计分组和统计目录元数据库,提出分阶段推进本市元数据建设的初步设想,制定上海市统计元数据建设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实现统计元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借鉴标准化理论,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探索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满足统计工作现代化需要,又适应国际官方统计基本原则的统计数据管理和发布模式。建立了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构建了由决策服务体系、宏观监测体系、数据共享体系、公共数据发布体系构成的统计数据发布体系,在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了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平台,以此强化统计服务,探索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一套表是我国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一项重大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即通过对企业调查的统一设计和统一布置,对企业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处理,实现统计数据高度共享。经过一年多的企业联网直报,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但在企业一套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现有的统计管理体制与之不适应的地方,只有改革现有统计管理体制,建立与企业一套表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一致的统计管理体制,才能适应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好地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5.
企业一套表后构建大统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企业一套表背景下构建大统计新格局的设想构建企业一套表背景下大统计体系新格局,是适应新形势需要而建立的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模式,是统计工作模式的大胆创新实践。大统计体系格局应以政府综合统计为主导,企业统计为基础、部门统计为补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通过着力建设工作体系统一、指标体系全面、责任体系健全、技术手段先进、信息资源共享的统计工作新格局,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公信力。1.政府统计为主导。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后,各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数据采集、整理、汇总"等初级数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徐州市统计局始终把提高贸易统计数据质量摆在贸易统计工作的中心位置,并努力探索解决提高贸易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全国实施"企业一套表"后,贸易统计的业务流程、数据的生产方式均发生了改变,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对影响贸易统计数据生产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并加以改进与完善,保证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全国开展统计企业一套表的试点工作,企业一套表是国家统计局推进的四大工程的核心,而四大工程的实质就是网上直报统计数据。网上直报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强化了统计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是统计工作改革  相似文献   

8.
2012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统计部门必须加快建设面向统计用户、面向统计基层、面向调查对象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我国统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企业一套表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基本实现了统计报表无纸化,数据采集电子化,传输处理网络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形成了“标准统一、分工合作、信息共享”的数据管理体系。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企业一套表系统的信息发布、咨询监测、综合数据和决策依据四个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统计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企业一套表为社会公众、直报企业、统计机构和各级领导服务的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统计应用需求,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一套表在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统计基础管理,是做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西安市统计局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以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为突破口,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以"统计基础提升"为载体,将2012年定为"统计基础提升年"。按照马建堂局长提出的"四个务  相似文献   

10.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搞准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论证和审核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宏观运行的总体趋势。 1、更新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内容 在统计设计阶段即应牢牢把握住统计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在新增统计指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和国际统计标准化问题。另外,还应考虑能否一套统计报表做到国家、地方、企业统计信息各有所需、资料共享的问题,达到一张统计报表指标能多层次使用、满足各级统计部门汇总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宏  相似文献   

11.
刘洪  金林 《统计研究》2012,29(10):99-104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1953-2010年中国GDP数据和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等因素建立了半参数回归模型。然后,文章对模型了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计算了相关统计诊断量,利用统计诊断量得到了模型的异常点,基于此对中国GDP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中国GDP数据的异常点主要集中两个时间段1958-1961年和1991-1994年。文章最后对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统计诊断的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业周期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业周期变化对中国出口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在重力方程中引入不可观测的周期性因素,用于分析中国出口的变化及其决定因素。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允许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异质性,因此更具一般性,也更符合典型贸易事实。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Pesaran (2006)的异质性面板、Bai(2003)的共同因子等新提出方法分别估计重力方程和周期性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具有明显的供给推动特征,国内产出是引起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国外产出和汇率是导致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因贸易伙伴而异,中国对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受周期性影响较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在2009年还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1日新版《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始在中国正式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从制度上得以确定。本文首先对《制度》所构建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进行介绍,然后通过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比较,找出其与《手册》相关建议的差异之处并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文卿  张伟 《统计研究》2001,18(12):3-10
一、引言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一致 ,中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迅速发展。1 980年 ,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总值为3 1 8亿美元 ,1 999年已达到 3 4 41亿美元 ,增长 9 8倍 ,年均增长率为 1 3 3 % ;其中出口由1 50亿美元增至 1 83 6亿美元 ,增长 1 1 2倍 ,年均增长率为 1 4 1 % ;进口由 1 68亿美元增至 1 60 5亿美元 ,增长 8 5倍 ,年均增长率为1 2 6%。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的巨大成长是伴随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而实现的。 2 0年来 ,工业产品中矿物燃料等初级产品在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而工业制成品及制成品…  相似文献   

15.
谢鸿光 《统计研究》1996,13(1):69-71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at never m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should be seized so as to open up a new prospect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wa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and also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for the prosperit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 cause and som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相似文献   

16.
张伦俊 《统计研究》1997,14(5):31-38
1978年峨眉山会议以来,中国统计界长期被禁锢的思想终于获得了大解放,关于统计学性质及研究对象等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佛下纷纷萌发出来。“大统计”学科的设想提出以后更是受到统计界绝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和欢迎,人们都在热切地盼望着中国统计学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沿着时间的轨迹,就近20年来关于中国统计学之争鸣的一些有影响的观点做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17.
侯瑜 《统计研究》2012,29(12):24-30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现行统计数据生产体系,然后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DQAF)”,分析了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怀勤 《统计研究》2012,29(5):10-15
 本文指出面对全球化挑战,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亟待改进,而增加值贸易核算是其中的重大议题。进而提出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全面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余芳东 《统计研究》2012,29(8):108-112
 自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以不同形式开展国际比较项目(ICP)调查活动,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到国际统计体系之中。每次调查的基准期、调查范围、比较对象、比较方法、组织方式各不相同,比较结果也各不相同。我国参加ICP的演变历程见证了政府统计发展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行统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和资本核算方面的挑战,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的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首先,探讨了数字经济活动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资本核算、金融核算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核算与中心框架中产业单位、交易特征、生产者、生产范围、收入分配等的关系。然后,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分类和中国核算实践分析了中国产业、产品分类的国际可比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对数字经济生产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本核算的专门性设计,并构建了一般性的核算指标。在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对2012-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最后,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现状,对中国开展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即建议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核算体系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开发中国数字经济高频大数据的获取方法、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分类标准及相关统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