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建筑效果图中的透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透视图反映的未来建筑物不仅要与设计效果图一致,还要从艺术的角度去构图和渲染。由于计算机在绘制透视效果图时易产生透视畸变,因此有必要研究透视畸变对视觉的影响——透视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透视图作图方法的发展历史,透视图作图的理论范筹与本质方面入手,就透视图作图的理论与画法几何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透视作图的四种方法——建筑师法、全线相交法、量点法及距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希望给学习和研究透视作图者以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问题:欲画出一列等距离点的透视象.实质是解决等距离点在透视图中如何定位的问题。这是美大和工程绘画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例如在绘画中:笔直公路两旁的电线杆,铁轨下的枕木.大桥的栏杆,大厅的展橱,大型建筑的效果图,整队的汽车,列队的士兵等等,都要用到这个技法。这个问题早已解决,在一些绘画透视理论书籍中多有介绍。笔好所见到的都是基于分割透规矩形的方法[1]:请参看图1和图2的粗线所示部分;其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是依据透视变换保留图形的同素性脚点、直线分别变为点和直线)及结合性(即直线的交点仍然变为象直线的交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运动的观点和极限的方法来研究变化的形体和图形,提出一种比传统作图法更科学简便的作图方法,可快速而准确地画出建筑渲染图透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当今园林设计的新思维、新方法和园林效果图创作中常用的软件及其使用性能,提出了用微机绘制园林效果图的3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潘颖颖 《南都学坛》2012,32(5):135-136
<正>一、手绘效果图的历史溯源手绘效果图是由西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画演变而来的。建筑画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1670年成立的意大利圣.路卡学会对建筑画技法、风格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促使建筑画开始走向规范化。自16世纪起建筑设计的中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法国,在意大利建筑设计和建筑画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19世纪法国学院派绘画风格。19世纪后期法国的建筑画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结合西方文学来审视其与建筑之交往,认为两者之所以沾亲带故的最基本的内在契合点在于围绕“人”互动;而这种互动使双方萌生创意,相得益彰;而双方相得益彰之祈盼无非是:文学渴求一种建筑感,建筑渴慕一种文学性,力图实现共同的然而又独具个性的美的追求、美的表现之欲求,以期获致发展之活力。那种认为在两者之间作比较是“危险的”论调显然差矣。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组合体教学的方法。该方法将“点的投影特性”、“平行投影的同素性”、“投 影面垂直面的积聚性”、“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联系起来运用,解决比较复杂的组 合体的识读和绘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界流行“疾”轻“病”重之说,担此说不可信。本文从二词产生、形体结构、形体演变、词义演变、“疾”的同义词混用、“疾病”连用等角度着手,引用了大量文献例证进行分析,认为“疾”产生早于“病”,为各种轻重病的泛称,“病”的各义项均为困苦本义引申,而无轻重之别;二者区别是二者适用范围大小、内外病之别和词性之别及作动词时有无宾语之别。  相似文献   

10.
王维诗歌笔法简淡精致,“诗中有画,已成定评。他的诗巧于用色彩和构图等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写景状物。王维的诗在固有色、条件色和透视等方面,也构成了他的诗以画法写诗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更衣之室”的形象,在古代文献中略有记载,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印证,发现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大型墓葬发现的以矮墙相隔的厕室,其隔墙外侧多置有盥洗设备;二为独立的厕室,即院落住宅中的单室厕间;三为带厕畜圈,其结构由厕室、畜圈棚和围墙组成,便于积肥,这种形式与汉代以农立国的政策是一致的。在建筑技术上,“更衣之室”基本上完成了木构架的构架体系,庭院式布局与建筑单体等也都与后世非常接近;在实用功能上,已考虑到使用、清洁、除臭、盥洗乃至休息诸方面;在空间布置上,主从关系协调,构图对比和谐统一,其形体显示了一种简单的几何关系,符合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一直延续传统的“明暗画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不利于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掌握色彩画的多种表现技能,而且存在明显的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的现象。本文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角度,主张“明暗画法”、“平面画法”、“物象变形”、“色彩重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多方位提高学生的色彩修养和素质。并就“明暗画法”的本质问题及作画出发点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建筑造型中“圆”与“角”的运用,阐述了建筑形体与性格的内在联系,从造型的一般规律提炼出实用的建筑创作原则与手法,并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走入《边城》这个人间仙境之前我们有必要谈一谈沈从文的文学观。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作家群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京派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之‘神’是人性”。对人性这一方面,沈从文有很深入的思考,他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①人性的探寻可以说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全部底蕴。他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从“人性”轴心向四面幅射开来。但他又认为人性寓于人生(人生包括生活和生命两部分),“生命之…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形体结构总是和本义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汉字的形体结构是用来表本义的。字形与本义的这种直接关系在古代汉字特别是上古汉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现代常用汉字中,有很多字体已经看不出这种关系了。要知道这种现代汉字与本义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它原来的的字体来分析,汉字的形体与本义之间有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是汉字的四种表义方式。这就是象形式、指男式、会意式和形声式。本文仅就形声为例谈谈汉字形体与字(词)义的关系。用形声式表义的字叫形声字。形声手由一个表义们旁和一个谐音偏旁构成。表义偏务简称“义旁”,是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的字词疏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选取三则以辨别形体,疏通词义。新蔡简中用作楚“惠王”之“惠”有两类形体,“惠”在形体上易讹混成“葸”字,这在时代晚出的文字材料中亦有发现。“惠”形体讹变为“葸”在战国中期已成事实。“辸”在两处简文中均应读为“仍”,“乃”、“仍”典籍每见相通。《说文》:“辸,因也。”“辸而归之”、“辸而谓之”即“因而归之”、“因而谓之”,文义十分顺畅。简文“辸(仍)”从[彡卜人],可能是为区别于“乃”字而作。新蔡简“文君与啻”,“啻”应当读为“谪”,义同于祟。“文君”是新蔡葛陵楚墓暮主平夜君成的直系先祖,在古人观念中,故去的祖先和自然神一样都可以降灾为祟于己身,新蔡简中即有“文君”作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一部分就种种抨击、攻击《马民文通》的“言”、“行”作了全面检视,发现非“马”者似乎并不比马氏高明;第二部分就语法术语、语法体系诸方面作了全面比较,发现马氏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独到性、科学性;第三部分就《马氏文通》应予修正或舍弃的内容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龚贤山水画中树的演变分“白龚”、“灰龚”、“黑龚”三个时期。本文对龚贤的生平和师承关系作了探寻 ,并对这三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和画法尤其是积墨法作了具体分析论述 ,最后得出龚贤山水画反“法”重“道”的深层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隐喻预先就构成了人们解释的基本“视界 ”即“先见”,人们只能是在一定的语言“先见”的“视界”内实现对世界的解释;因此, 任何解释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尼采的这些思想对哲学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 意义,并由此使他自己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张煌言年谱与文集为主轴,结合实地考察,勾画出张煌言(苍水)在舟山遗迹的大概轮廓;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对张煌言的思想、实践和个人品质进行评价,揭示传统文化的久远影响及其意义。文章还就张煌言与郑成功以及文天祥的对比,对历史“公正”与“不公正”作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