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契约精神从传统单一的私法领域逐渐渗透到了刑事诉讼法等公法领域。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回应了域外司法契约精神的时代发展需求,本质上是控辩双方进行的公私合作和协商合意。被追诉人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需要借鉴吸收民事契约和行政契约的合理之处,形成我国的契约司法模式及其治理机制。根据契约司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件,契约司法成立并不意味着生效,原则上不允许双方轻易反悔。当存在使契约无效的情形时或者即便是契约已经生效,在不满足契约精神的诚实守信等原则时,法律赋予控辩双方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调试权力和反悔权利。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是美国犹太人社区中古老而富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防御型组织。在苏联反犹主义和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不但关注苏联犹太人命运,而且致力于切断美国犹太人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为教育美国犹太人不懈努力。为此,在冷战爆发之初,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共产主义活动。在犹太社区内部,排斥左翼或亲共产主义组织;在犹太社区外部,联系各类反共产主义非政府组织,并借助广播、出版物等手段,宣传反共产主义思想。在冷战意识形态话语权争斗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反共活动呈现出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摩西五经”是《圣经·旧约全书》的开首五卷。《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全部为基督教所承袭、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经典。犹太人称它为《约书》(Testament),据说因为书中记载了上帝通过犹太人的先祖如亚伯拉罕(Abraham)、摩西(Moses)等人和希伯来民族立下的“契约”。后来基督教承继了这种说法,但又认为基督降世后,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乃称自犹太教承受下来的经典为《旧约全书》,基督教自身所编的圣书称之为《新约全书》,并以这两部经书为基本经典。汉译作《圣经》。  相似文献   

4.
木愉 《社区》2009,(20):48-48
美国朋友伊丽莎白是犹太人.她邀请我们与她家共度犹太人的传统节日——逾越节。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传奇民族,好多声名显赫的历史伟人都是犹太人。对他们,我一直充满着尊敬和好奇。那么.何不乘这个机会走近普通犹太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庆贺他们的节日的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人,相对集中地分布于三个地区:开封、上海、哈尔滨。开封犹太人现象,早就为史学界人士所关注,从建国至今,已有多本论著问世。有关上海犹太人的历史情况,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刚刚问世。唯有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点。在“中国犹太人”这一历史课题中,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值得重视,这  相似文献   

6.
徐新 《金陵瞭望》2008,(17):66-67
今天,由于世界交往的增加和信息传播量的扩大,人们对犹太人的成功已多有耳闻。资料表明,近百年来,犹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还是在经济学以及政治学领域,犹太人的贡献均特别巨大。犹太人在财富的积累和拥有上更是独占鳌头。仅在美国一个国家,犹太人在《福布斯》发布的美国顶级富人榜上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强的位置。而在最富有的40名当中,犹太人占据的位置则是45%。在美国所有的亿万富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犹太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渊源流长的犹太人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散居在外的犹太人创造的。所谓散居在外的犹太人,是指寄居在古以色列国之外的犹太民族。犹太人最先为人所知的地方在古以色列。在两千多年向外散居的生存过程中,好几种杰出的散居文化得到了发展。譬如:在西班牙发达起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人,取名为希伯来语名字的西班牙Sephardic Jewry。通过移民,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文明传播到了土耳其和中东,传到了欧洲南部的一些地区,以及非洲北部。散居在外的犹太民族也产生了“东方”犹太人,他们寄居在阿拉伯地区和其它一些地方。在中国,开封的犹太人社团就有一个悠长而又丰  相似文献   

8.
自18世纪起,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一直积极响应号召去帮助其他犹太人。他们意识到,他们拥有共同的过去,当别的犹太人发出号召时他们应有所回应。然而,对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对欧洲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事件,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去应对纳粹带来的灾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犹太人严重的涣散状态削弱了他们的力量;美国国内强大的反犹主义和孤立主义势力的存在让他们有所畏惧;美国犹太人对罗斯福总统过分的依赖使他们很难在外交上向总统施压;美国犹太人对纳粹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一时期美国犹太人对纳粹反犹的反应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9.
论欧洲历史上对犹太人的驱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反犹主义史上,对犹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迫害手段便是驱逐。所谓驱逐指的是:非犹太社会,特别是统治者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将犹太人逐出原居住地,或放逐他乡的做法。在犹太人长期生活的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驱逐令。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者也往往借助驱逐手段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翻开历史,可以看到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从未间断过。早在亚述  相似文献   

10.
“谁是犹太人”最初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犹太人长期散居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各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得“谁是犹太人”这一问题呈现出内涵复杂化的现象。通过梳理“谁是犹太人’’复杂化的演变,进而探究犹太人的民族特性、犹太人的界定标准,既能够增强对犹太民族性的认知,又有助于对犹太身份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才首次知道了在开封存在着一个犹太人社团.从此之后,西方的入华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外交官和西方犹太人代表,陆续对开封犹太人进行了300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是现有的研究开封犹太人的第一手文献.西方人根本不关心拯救濒危的开封犹太人社团,而只注意掠夺那里古老的希伯莱文经卷.他们的调查与研究历史的行动,和开封犹太人社团一步步走向灭绝,是在同一时期发生与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犹太人在美国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族裔,这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成功的表现。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有着其深层的原因——犹太人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宽容、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之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开封犹太人和中国古代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犹太人是一个历经劫难,虽流散于世界各地,但又坚韧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的伟大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诚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描述犹太人的历史是不容易的。古代犹太人定居的地区,他们的历史根源,他们的文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某些犹太人信奉摩西,但是很多犹太人断言他们不信奉任何神明,还有许多信奉程度不同的犹太人,介乎于这两者之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复杂历史,导致对他们研究的学者,在一些问题上的各持己见和莫衷一是。所谓“东方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可以认为是由区域和文化为标志的,两大犹太教派的存在方式。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它既是系统的基本信仰,也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而且也表现为生活习俗、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犹太教、犹太教育和犹太民族性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它具有教育性的特点;犹太教育是犹太人精神和思想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宗教性的特点;犹太人的民族性是犹太人千百年来将犹太教教育化和将犹太教育宗教化的共同结果.并据此指出,三位一体性是犹太人在历史上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地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父与子”、“受难”以及“宗教”三个层面对美国当代著名犹太裔作家哈依姆·波托克代表作《选民》中的犹太文化母题进行了探究。“父与子”母题主要体现在父子两代人对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冲突性态度上;“受难”母题源于对上帝会派使者弥赛亚来拯救犹太人于苦难说法的笃信,但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对于犹太人经历的诸如大屠杀等种种磨难,“受难”一说也遭到了质疑甚至颠覆;作为高度宗教化的民族,犹太民族奉《圣经》为圭臬,坚信本民族是与上帝“契约”中的选民,甚至将这一信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选民》中犹太文化母题的探究拓宽并加深了对小说的解读,同时为如何应对异质文化提供了借鏊。  相似文献   

16.
自18世纪起,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一直积极响应号召去帮助其他犹太人。他们意识到,他们拥有共同的过去,当别的犹太人发出号召时他们应有所回应。然而,对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对欧洲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事件,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去应对纳粹带来的灾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犹太人严重的涣散状态削弱了他们的力量;美国国内强大的反犹主义和孤立主义势力的存在让他们有所畏惧;美国犹太人对罗斯福总统过分的依赖使他们很难在外交上向总统施压;美国犹太人对纳粹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一时期美国犹太人对纳粹反犹的反应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17.
犹太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同时还在科学发明及经济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犹太人的教育制度及拉比的作用.文章对犹太人及其文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俄国犹太人来自哈扎尔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俄国犹太人问题在中世纪并不明显,政府的对犹政策相对于西欧来说颇为宽容,俄国犹太人属于自由民且享有信仰自由;到沙皇统治时期,犹太人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犹太人的境遇也发生巨变,沙皇政府采取排犹、反犹政策,从最初的排斥、驱逐、划定栅栏区,到最后演变成屠杀犹太人.沙皇政府对犹政策的转变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 ,犹太人很早就来到了中国 ,但中国人对犹太人的认识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中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始终是友好宽容的 ,并在给予他们同情的同时 ,又对其政治活动尤其是犹太复国主运动给与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犹太民族是与巴勒斯坦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民族,这个民族不仅曾经一度在巴勒斯坦生存,还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故土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与犹太人与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联系,特别是在流散时期犹太人与这块土地的种种联系来论述犹太人的这一故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