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大学精神的形成存在密切关系。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具有组织性的自我意识,两者在道德认知的价值维度、反思批判的思维维度方面实现了同一。发挥大学自我意识的作用,有助于在当下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在场”。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等,已在学生周围构成一种“场”,是“思维场”,也是“情感场”;是“道德场”,也是“生活场”,姑且统称它为“生命场”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可以共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按劳分配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分配方式,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按劳分配具有补充作用,一种是替代型的补充作用,另一种是渗透型的补充作用。通过渗透型的补充作用,按劳分配趋于完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价值决定原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项核心内容,它深刻揭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它们在价值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阐明了这两种不同作用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也是判别不同经济运行模式是否真正高效的一条基本准则,对它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制度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欧阳康教授最近出版了《大学·文化·人生》一书,他从学者和大学管理者的双重角度出发,围绕大学与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在书中进行了梳理和反思。2009年2月《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这一话题对其进行了访谈。欧阳康在访谈中说:在某种意义上,创办大学就是创建一种精神。大学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类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凝结,是人类追寻卓越的超凡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与调适宋全德一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然而,对于能够考入高等学府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中学阶段所形成的自我经验是独特的。他们的自我意识是建立在学习的成功这一主要价值尺...  相似文献   

7.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探索、积淀、选择、发展而形成的对大学行为的基本认识,是一所大学行为的意识取向,也是一所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内在灵魂的结合。它既是历史价值的反映,又是现实价值的体现。它要回答的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的问题。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很难创建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其延伸和拓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高,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各项实践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外活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原则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场所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一种“能动”的无形作用方式对所处群体产生影响,使他们在教育传承过程中表现出统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纵深发展,受外来文化、信息爆炸、大学合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文化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传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是当代大学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镇江师专图书馆重建十一年,在藏书补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以符合学校性质、任务,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最新、最优秀的出版物,这是我们藏书补充的第一需求;适量补充抉藏的早期出版物,这是藏书补充的第二种需求;另外,适时地剔除藏书中丧失价值的出版物,这也是藏书补充的第三种需求。虽然有人认为:把剔除纳入藏书补充的轨道,在逻辑上说不通。但是笔者认为,它不仅在逻辑上说得通,而且符合于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把补与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图书馆的馆藏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和达到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帕森斯的理论中蕴涵着一个理论取向社会学的功能分析与价值关怀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结构功能主义这一视角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运行过程中都面临着价值关怀的剥离危机.涂尔干强调职业道德团体能有效地缓解社会分工导致道德失范,他的理论揭示了一种缓解大学功能与价值关怀剥离的新角度,即强化价值关怀在大学功能运行中的制度性介入.  相似文献   

12.
作者曾认为用主客体模式研究价值哲学有一定局限,价值的本体论意义是时间。本文是对以上见解的哲学史补充,指出“时间价值论”是海德格尔最早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出,但他没有彻底跳出主客体模式,所以未能给予证明,而只能作为一种本体论猜测而被忽略。普里戈津在发现“进化范式”及其时间意义的基础上,证明了“时间价值论”。当然,后者的最终证明尚有赖于与唯物史观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科教文卫体各界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学报是体现大学灵魂的重要载体,它在价值导向、学术导向、创新导向和文化传播导向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大学课程价值取向具有多面性,既有因人类长期共同利益需要保持相对恒定追求的一面,也有因各种功利性目的而采取的多元化选择。在多元价值取向中,知识本位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价值取向的拉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摇摆,三者共同构成了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建设“金课”是新时代着力做好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坚守并含蕴大学教学品性是“金课”建设的关键,但是在“金课”建设过程中,由于对“金课”的“创新性、高深性、挑战度”特质把握不到位而出现了“金课”建设的技术化取向,这就需要呼唤大学教学品性的回归。大学校长要以教学为中心,大学教学管理机构要遵循学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管理逻辑,大学师生要主动成为“教”与“学”共同体的主角,以促成大学教学品性的价值生成,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课程价值的取向是人们基于对大学(英语)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无论是从课程的目标内涵,还是从课程的内容选择及其实施方式上来看,都折射出一些特定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被深深地烙印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变迁的特点:那就是始终围绕政治决策、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试图努力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大学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提炼,凝华形成了包含价值中立、学术自由和知识权威等文化定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具有励志明神、导向规范、凝聚感召、熏陶感染等功效,具有自主自治、学术自由、人文精神等精神传统以及维系“权威”地位的传统使命。大学精神及文化变迁主要经历了从宗教神性到价值理性、从价值理性到工具性、从工具性再到后现代性三个阶段,伴随着大学精神传统的每一次变迁,都会形成大学的新模式和新职能与使命的创新,同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效果。大学作为一种学术独立机构延续到今,得益于大学精神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协同耦合与适应性变迁,使大学精神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并举、传统与现代结合、求实与创新互应的文化淀积,使大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最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试析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自治是高等学校最悠久的传统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不可避免,而大学对政府的控制具有一种本能的抵制。为了避免大学和政府之间产生过多的摩擦与矛盾,各国都在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大学与政府之间建立“中介组织”,以加强大学与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自治的原则赋予高等学校更为广泛的办学自主权,但随着各类与高校治理有关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以及因此所确立的法律原则,引发了人们对大学自治与高教法治的反思.司法审查介入高校的治理活动已成为一种现实,这究竟是一种挑战还是一种进步?我们从大学自治的有限性与司法审查介入的有限性入手,基于对高校法律地位双重性的认识,探析大学自治语境下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