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语或模糊词组引起的,所表示概念的内涵、外延难于明确确定或精确确定的语言,也包括一些约定俗成、语义能为人们理解的语言。模糊语言具有模糊性、依赖性、相对性,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避免报道的呆板化、绝对化,使新闻报道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模糊现象的存在.结合实例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合理性,说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不可避免,恰当地使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原则上以及时性与准确性为要义。然而,事实上,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模糊语的现象却非常普遍。以新闻报道为案例展开研究,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能指导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媒介,使之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有其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使新闻报道产生简洁美、形象美、准确关、平衡美、含蓄美,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增强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模糊词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更加真实、具体而且准确。模糊词的大量存在。一方面,由于世界存在着类属不清的事物,人类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再加上语言本身也具有的模糊特征,这样就使得我们所使用的新闻语言也就具有了明显的模糊性。模糊语言不等于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模糊语言是利用语意的模糊,准确地反映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或者出于修辞的需要,用模糊语言表达某种不便直说的思想感情:或者出于礼貌,考虑到交际环境、目的、内容和对象的心理因素,必须采用模糊的说法。准确不等于精确,精确语言可以做到准确.模糊语言也可以做到准确。模糊词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扬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3):142-143,156
与其他文体相比,新闻报道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语言中被大量地应用。分析其客观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引入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来解释。本文旨在依据这一理论基础,对新闻报道模糊语言的文体功能更好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特定语域下使用的模糊语言,它既是一种语言形式,又是一种交际策略。模糊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在商务谈判、新闻报道、政治语篇中,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使用。本文介绍了模糊语的含义、外交辞令的特点。并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表现以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语新闻主要是用以报道事实和传递信息要求新闻语言必须准确、简洁、生动、平实,然而,模糊语言作为英语新闻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弄清模糊语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China Daily为语料分别从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标题、导语以及主体三方面探索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去挖掘英语新闻模糊语言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模糊词在英语报刊中频繁出现而且标题的模糊性最强,导语次之,新闻主体最后,而且只要模糊语言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获得绝佳效果。建议将模糊语言正确得体地运用在英语新闻写作中,使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新闻报道也不例外。本文结合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力求内容准确、客观公正、报道及时,但万事都总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事物之间又往往相互交叉、相互包容,为了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分寸,运用模糊语言便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写作技巧。从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形式和功用两个视角分析阐述了新闻写作之模糊语言的妙用。  相似文献   

11.
模糊限制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所下的定义和分类问题 ,并用大量中英文例句阐明模糊限制语具有改变命题真值、取消会话含意、使说话人恪守礼貌原则之功能 ,以及被广泛用于日常会话、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指词语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模糊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而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及成因则是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的关系、模糊修辞对象及模糊修辞构成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语用学角度看含糊语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Bavelas et al.等人提出的含糊语理论及其四个维度为理论依据,探讨和分析了新闻模糊语言的模糊根源和语用机制。此外,作者试图说明这四个维度的模糊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论英语语言的模糊修辞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模糊修辞是有效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无论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模糊修辞的踪影随处可见,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英语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5.
尽管长期以来,明白和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语言本身的特性和其语用决定了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文章主要以语言学为基础,结合广告的运用,对模糊语言的存在、发展历史、出现的原因、模糊语言的分类、在广告中的运用(模糊修辞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特指的弹性语言,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本文从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出发,论述了应用写作中如何运用模糊语言来为表达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在新闻报道中广泛应用.模糊词的大量存在符合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的特性;可满足读者的认知特点且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有关.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模糊性存在的根源、模糊词的功能及模糊语的翻译策略的研究,旨在提高同学们英汉新闻的阅读能力以及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8.
节目主持人模糊语言的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是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能构成一种有弹性的语言结构。在谈话类节目里出现的主持人模糊语言,集中体现了主持人对口头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语言类节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语言是否有魅力。通过对主持人模糊语言含蓄、委婉和幽默的审美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独特视角来解析主持人口语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例证,全面阐释了模糊语言的外延一切在语义或语用上具有模糊性质的概念及其相应的词、词组、短句等;讨论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内涵表达"面"概念("scope"concepts);新创了两个便于全面探讨模糊语言的概念"点"概念和"面"概念;提出了模糊语言的新定义;最后附带说明了模糊语言的根源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不可避免。在区分“模糊”与“歧义”“笼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建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后可知,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可分为“表达上的模糊”和“内容上的模糊”。其中“表达上的模糊”表现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上;“内容上的模糊”表现在代词与助词上。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法律简洁性的需要,也是法律周延性的需要。针对模糊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从立法技术规范的视角,应通过“避免不必要的模糊词语”“列举相关信息”或“条款补充”“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手段,使模糊信息明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