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斡尔族人民创造了大量的"迫害-复仇"型民间故事,这类故事拥有相似的"施害者加害受害者,英雄为受害者复仇"的情节.通过对此类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此类故事潜藏着劳动人民对物质生产、社会斗争的体验与认识,凝聚着宝贵的人类经验,主要表现为认识到了社会斗争的必然性,并积累了战胜敌人的办法.对民间故事的叙事展开分析,有利于揭示潜藏于叙事之下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密码.  相似文献   

2.
"美狄亚"作为"杀子复仇"的女人的代名词,是"为爱复仇"的一种符号,折射着西方文明的某种品格。而中国没有"美狄亚",这不是说中国古代文学中没有"美狄亚式的弃妇"或"美狄亚式的杀子",而是说没有"美狄亚式的因为爱情而杀子复仇"的故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弃妇叙事"与"杀子叙事"的断裂,反映出中国文化与古希腊神话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之一种)迥异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多被看作是作者的婚恋理想寄托,但其中仍然有不少篇目保留着浓厚的民间故事的特点。本文以《小翠》为例分析《聊斋志异》的民间故事特点。认为《小翠》在叙事视角、叙事程式上符合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是多个民间故事类型的组合;故事的主人公契合民间故事的审美趣味,流露出《聊斋志异》浓郁的民间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机智人物民间故事包括"解难题型"、"连环骗型"等故事类型。经过分析可知,这些故事有些相似的情节结构,都是在统治者和身为劳动人民的主人公的斗争中,主人公凭借智慧巧妙回击了统治者的挑衅或者进攻,回击手段包括"以对方之矛还击对方"、"制造假象引诱敌人钻进圈套"、"得悉对方的进攻手段后躲开对方的攻击"、"置对方于两难境地"等等。这些故事是劳动人民斗争智慧的结晶,不但可以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也为后人们提供了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5.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思想常常融入民间故事中,引导民众向善弃恶.<长鼻子>故事就是这类故事的代表文本,它以其特有的赏善惩恶结构叙事,集中体现了民众的善恶观.通过对<长鼻子>故事的分析,可归纳出"赏善惩恶"模式的构成要素,即此类故事多以契约式叙事开始,由两个对立主角、两个对称行动和两种迥异结局构成.这种叙事模式以对比强烈的赏罚效果,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民众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6.
在《铸剑》这篇极具试验性色彩的短篇小说里,结合当时黑暗中国的时代现实,鲁迅先生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浑然天成地杂糅在了文本近乎哲思类的叙事话语中,在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背后,为我们揭示了这样的深刻哲理:和具体的个人一样,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整个人类社会也同样具有"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层面。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失控,将会带来既定社会秩序的失衡、错位乃至倾覆。只有当社会结构中的"自我"在象征着自律、规范和理性的"超我"的指导下对构成自身的"本我"进行有效的克服,整个社会机体才会重获稳定、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古代蒙古文学史上一直未能确定翻译底本的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很多口头故事。这些口头故事中,蒙古族民众基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运用蒙古民间故事的传统母题和结构重新编织娜仁格日勒的口头故事的时候,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推旧出新,而且按照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对原来戏曲故事的叙事主题和"割骨疗亲"、秀才赶考等题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文化过滤。笔者还通过本文的具体研究提出,民间文学也可以为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旁证。  相似文献   

8.
语篇体裁分析研究已成为语篇分析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基于Labov叙事分析模式对藏族民间故事进行了宏观语步分析,研究发现,藏族民间故事共有6个语步,其中"回应"语步为可选语步,其余5个语步为常规语步。分析了藏族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以期更好地使读者理解藏族民间故事,更好地了解藏文化,更加规范地生成这类语篇。  相似文献   

9.
民间故事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 ,汉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故事作品 ,在创作特点方面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从民间文学的一般特点、故事结构特点、故事语言特点、故事人物特点等方面对两民族民间故事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从文学的一个侧面更加深入地理解两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叙事学理论作为一种方法对于民间故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笔者已完成的关于中国虎故事类型的研究,探讨中国虎故事化身型故事《师道宣》的叙事性,对其叙述者、角色模式及叙事结构作了解读,从叙事的层面上揭示其《师道宣》文本由“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大地上居住着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满、朝鲜、回回、俄罗斯等少数民族。这些兄弟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自治区成立以后,尤其是建国以来,内蒙古各民族民间文学,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虽然经历了十年浩劫,但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多少年来,在达斡尔族人民中间,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  相似文献   

12.
艾衲居士构建了现实化的叙述交际场所——"豆棚",设置了多层级的故事叙述关系,叙事模式由以往的说书人独白型叙事转化为叙述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对话型叙事。叙事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有助于营造故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使得隐身于幕后的作者更有效地控制了故事的情节走向,垄断了对故事题旨的解读,从而强烈凸显了作者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个案来分析比较中日"怪异儿"故事的异同,以此探究民间故事的共同性,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两国文化的特色.它们在叙事技巧、叙事心理(或人类普遍心理)、听众接受方面有一致性;在故事所体现的道德诉求、时代及文化背景方面有着鲜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含有“标记于门而禳解灾难”情节的民间故事在文中被归纳、命名为“灾难禳解”故事。对这类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与表达功能的分析表明 ,“标记于门”是门祭巫术的遗存 ,由巫术到习俗的变迁 ,反映出人类应对灾难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轨迹 ;灾难禳解类型的民间故事便以非历史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渐趋逻辑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项对立的手法入手,从两对对立面——人民的王子和复仇的儿子、真实的自我和虚幻的影子——分析了哈姆雷特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双重身份,说明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身份的二项对立。  相似文献   

16.
《夷坚志》故事的叙事特征体现为:其叙事模式源于史传又超越史传,"对话"和"引语"成为叙事的重要手段,叙事诸要素带给读者的切身体念等,均成为当今故事化新闻的先导和范式,折射出《夷坚志》故事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禽侠》及禽鸟报仇故事中印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聊斋志异·禽侠>故事最接近的类型,即飞禽代同类向侵害者报仇,这一类型可溯至南朝<异苑>,唐代这一类型的复仇目标集中到蛇.在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里,飞禽都作为一个公正的、坚持正义、清算罪恶的角色.禽类报仇,也是印度民间和佛经故事喜爱的一个类型,印度故事侧重受害一方运用智慧,中国故事则侧重"求助",表现出的弱者心理更明显.禽鸟复仇,乃是蒲松龄有意为之的抒发侠义情怀之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9.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虚构叙事中最受关注的"历史女人",研究关于她的故事对于揭示过去百余年间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历史女人"叙事规律都很有意义。在三十多个关于洪宣娇的故事中,出身故事共有四种形态:不光彩出身、光荣革命出身、普通出身、传奇出身,这四种出身形态与20世纪的政治文化思想的演变关系密切,但与其转变又并不完全同步,决定洪宣娇出身的是作者。洪宣娇的四种出身故事形态代表了虚构叙事处理"历史女人"出身的四种方式:丑化、美化、人化和奇化。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