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对港澳回归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为港澳回归决断最后时间表、以“一国两制”构想为港澳回归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预见到过渡期中必将出现的摩擦与斗争、以“十六字”方针为港澳回归后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等四个方面。深刻认识邓小平对港澳回归的杰出贡献 ,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港澳问题在形成年代、持续时间、形成方式、法理地位、涉及内容和造成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密切相连,相互盘绕,尤其在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依据不平等条约而造成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顺利解决了港澳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两部基本法,既贯彻了基本一致的原则,又体现了各自的特色。港澳回归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大体相同,但又不完全等同。比较港澳问题的产生、解决及其影响,对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彻底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这一难题,在保持单一制国家结构框架下,创造性发展了传统国家结构理论。“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缘起于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并率先在香港实现,又即将推行于澳门。“一国两制”不仅是中国解决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指导方针。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澳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范例。正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一国两制”而制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作出法律上的基本规定。’‘一国两制”下,政策五十年不变,法律保障五十年不变,既保证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又要保留中央一定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港澳的回归,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夙愿,已成为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港澳回归对两岸统一推动作用的分析中,展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美好前景。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增强了台胞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自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退据台湾后,两岸就处于相互敌对状态,与此相配合的是双方多种形式的“宣传战”,由此造成两岸严重隔绝,甚至在国际场合中双方人员都互相回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海峡间的局势渐趋缓和,两岸民间往来日益频繁,19…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回归十多年来,在"一国两制"框架内,港澳通过渐进政治发展取得了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港澳回归后50年里,大陆生活方式会接近港澳,政治体制也会有所改变,但政治制度不会有大变化,即继续保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以,从三地的相互关系角度看,回归后的50年里,一要继续推行"一国两制",让港澳有不同于大陆的特殊的政治安排;二要保持港澳与大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制度的相互兼容性,努力避免制度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它对于大中华地区(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长远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一国两制”解决了祖国统一的大问题,那么CEPA则是试图解决“两制”情况下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如何进行市场经济的问题。CEPA作为一种获得潜在利益的制度安排,无论对港澳还是内地,都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安排,它表现出社会总福利增加的制度效应。同时,CEPA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其实施的主体是政府,但不确定性和政府及其官员在认知上的缺欠,也会加大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我党统战思想与时期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既是香港和澳门平稳过渡的良策 ,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指针。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在理论上是创新的 ,而且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是新时期统战建设与实践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国两制”在港澳特区的成功实践,两地呈现出经济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两地人权保障充分、人权状况优良.回归以来,港澳特区在“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治理模式下,确立了“特区宪政”的政治架构,并形成了建基于此之上的人权保障机制.港澳特区为保障人权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形成了符合各自区情、各具特色的人权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双向交流·多元发展———“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及发展研讨会”综述陶原珂“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基本法》的制定和逐步法律化,使港澳回归祖国,平稳过渡有了基本的保证。加上学术界和有关的研究部门对过渡期以及今后港澳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以及与内地...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党“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人们都认为那是在港澳回归祖国之时,然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就笔者看来当是在抗日战争时。在抗战中,在一个“中华民国”的旗帜下,我国主要实行了两种制度,以陕甘宁为代表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华民国高度自治区域实行的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国统区实行的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封建法西斯独裁制度。当然,当时并无人从理论上提出这是“一国两制”,但从客观上讲,它就是一个国家实行了两种制度,正是靠了这种有实无名的“一国两制”,才使中华民族真正做到了…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了阐述,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和实践指南。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港澳回归祖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基本制度、制度设计和制度内容三个层次明确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落实“爱国者治理”、坚持保持港澳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等总体原则;从顶层设计与治理过程中建构推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促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迈入“一国两制”事业新阶段,应着重从重塑区议会“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制度功能、完善和优化官僚系统与国家的情感链接、强化管治队伍治理能力和加快管治效能建设方面提升特别行政区政府治理能力,使“一国两制”制度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随着香港的回归,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彪炳于史。“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顺利实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一、“一国两制”历史基础的客观内涵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基础和客观内涵是什么?它不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也不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是香港、台湾和大陆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此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香港作为一种制度的代表,台湾且不论)。用邓小平的话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  相似文献   

14.
<正> 就中国现阶段而论,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所建设的是两种社会性质不同的文明,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必定会发生许多联系,形成许多规律,急待人们深入探究.一、求同与存异是一国两制文明建设的根本关系、根本原则和根本规律建设一国两制的文明,必须首先着眼于求同与存异这一主要关系及其所揭示的根本原则.而这里所讲的求同与存异,包涵着“求同”与“存异”这二者的关系.先从“求同”这一角度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求爱国主义之同.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公民,虽然分别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但他们多是同根同源同种同文的公民,多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血肉相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外交在 2 0 0 1年 1 0月到 1 1月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四件大事 ,标志着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思维和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中国政府的既定方略 ;创造内地与港澳在一国两制下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 ,将成为改变东亚经济格局的新起点。在此格局下 ,台湾经济的出路在于回归中国经济一体化、亚洲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证明 ,这一国策是完全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 0 0周年 ,引导干部师生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一国两制”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提高对“一国两制”对维护港澳繁荣稳定重要性的认识 ,坚定对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 ,暨南大学党委于 2 0 0 4年 6月 2 2日举行了学习邓小平“一国两制”重要思想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蒋述卓教授主持 ,来自校内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海内外学生共 30余人与会。会…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多次阐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它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条件下实行“一国两制”,既使实行不同制度的地方有一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其法律化。“一国两制”在我国法律体系各个层次的规范性文件中均有表现。宪法是“一国两制”法律表现的最高形式。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国两制”全面、系统的法律表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解释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有些也是“一国两制”的表现。法律表现的多样化显示了对“一国两制”的多层保障和它的重要意义。今后尤要着重解决两地的法律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广东社会科学》和《南方经济》杂志两编辑部,在广州联合举行了一次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研讨会,四十名广东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构想”问题,从各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国内一些报刊,也陆续刊登了一些“一国两制”构想的文章。现将讨论中有关观点综述如下: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大家认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梁钊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