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本季,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老先生提出新比例(New Proportion)的说法。“如今,腿部成为关注的焦点。”卡尔·拉格斐在后台解释道,“所以,裙子必须非常短或者相当长,绝不会介于长短之间。”  相似文献   

2.
“空中飞人”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全神贯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宇宙学家卡尔·萨根假定在其他星系还有生命。在他的小说《接触》中有个人物说,如果给我浩瀚的宇宙,“如果只有我们,那似乎是个巨大的空间浪费”。  相似文献   

4.
尽管总有流言缠绕,汤姆·克鲁斯与妮可·基曼的婚姻仍然被视为好莱坞的模范婚姻。于是,在听说了梅格·瑞恩和丹尼斯·奎德被誉为“童话婚姻”的关系因为一场疯狂的恋情破裂,听说了罗大佑和李烈经过漫长的爱情长跑刚刚跑进婚姻殿堂然后又迅速跑出的消息之后,汤姆·克鲁斯与妮可·基曼长达11年的“模范婚姻”更有点硕果仅存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马太效应”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他借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的警喻“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来表征科技共同体中客观存在的“强  相似文献   

6.
朱艳 《现代交际》2007,(3):9-10
他享有“美国股神”之称号,被誉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作为划时代的投资圣人、华尔街的长青树、美国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以世界顶尖股票推荐人和·惊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为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整整50年前,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凭着自己优美的科学直觉,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4月25日,这项划时代的科研成果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正式发表,立即掀起了一场发掘遗传学“金矿”的科学风暴。作出这项发现的两位后生小辈,就是《基因·女郎·伽莫夫》一书作者詹姆斯·沃森和他的合作伙伴弗朗西斯·克里克。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一个叛逆男孩培养成微软公司创始人、全球首富以及美国最大慈善机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的答案是:“逼”他成熟,然后给他充分自由和支持,但适时加以引导和敦促。  相似文献   

9.
小卡 《金色年华》2009,(10):56-56
一句42岁月的穆斯林警察塔里克·多斯特遭受他的上司侮辱说,他看上去像恐怖大亨奥萨马·本·拉登,就因为他的长胡子和一些穆斯林习惯。法庭目前正接受此案的审理。  相似文献   

10.
提到“3·15”,某公司总经理姜华女士语出惊人:“3·15的存在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悲哀,作为商家与消费者我都反对。”按照姜女士的理解,3·15的存在只能表明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还没有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1.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9,(6):48-49
踏莎行·贪官悔,浪淘沙·瑶寨风情,踏莎行·清洁工,[山坡羊】·偶感。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弗朗西斯·福山是与塞缪尔·亨廷顿齐名的大牌学者。他十余年前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同亨氏的“文明冲突论”一道成为后冷战时期的两大论题。2006年,福山的成名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得以再版,表明这一理论持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科层组织(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的“理想类型”做出了精彩的描述。在他的眼里,科层组织总体上代表了理性和效率,而且组织的科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韦伯的研究刺激了人们对科层组织的兴趣。30多年之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科层组织也有非理性和低效率的一面。之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彼得·布劳、阿尔文·古尔德纳(Alvin Gouldner)等人走上了默顿开辟的道路,他们的经验研究证实了默顿最初的假说。尽管这些研究者对科层组织的墨守成规和压迫性给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在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当代法国著名组织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4.
美国耶鲁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寄语学生:“别让你的技巧胜过品德。”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现代妇女》2008,(10):32-32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在一次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他身边,虔诚地向他索要签名。布思·塔金顿说:“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他其实知道她们是不会拒绝的,他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当然可以。”小女孩果然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决斗的历史     
1804年6月10日的一个夜晚,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坐在位于曼哈顿北区家中的写字台前写信,解释他为什么要于第二天早上在新泽西威豪肯与副总统艾伦·伯尔用枪决斗。他列举了包括道德的、宗教的、实际操作上的反对决斗的五个理由,不过在写完七个段落后,他悲哀地得出结论:“世上男人表现荣誉的决心”让他无法“逃避决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个异教徒需要高度的勇气和决心,尽管他始终相信他具有永恒的真理并确信他在来世将会得到回报。一个人认为他自己的观念将仅仅在明天才成为流行的思想的异教徒,将需要更坚强的勇气。这种勇气凡伯伦是有的。在他充满曲折的一生中,他以一种怪异的微笑来面对来自外部的敌意和内在的怀疑。他不了解未来究竟能留下什么,只是尽可能好地来做他当前的工作,从发挥他的思想和向他的同伴展示“他敏捷的才智和冷漠的嘲讽”中获得一种哲学家的快慰。(【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  相似文献   

18.
潮流风向     
《女性大世界》2006,(4):24-27
春梦·诗韵·花语;运动与优雅的魅力呈献;奢华新猎豹 野性新传奇;复古优雅之旅;用奢华时尚为你“雕刻生活”;  相似文献   

19.
西友 《现代交际》2004,(7):42-43
1970年秋,在耶鲁法学院学习的希拉里·罗德姆遇到了比尔·克林顿。克林顿刚从牛津大学归来进入耶鲁法学院,他身材高大,长着红棕色的胡须和一头卷曲浓密的长发,像一个充满活力的海盗。在学生休息室里,克林顿正对着一群同学滔滔不绝时,希拉里正好经过,听到他在说:“我们家乡种了全世界最大的西瓜。”  相似文献   

20.
汉斯·泰勒极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汉斯·泰勒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因误食了药物,使汉斯·泰勒一出生便是畸形。不但矮小,而且驼背、豁嘴、短臂短腿,再配上一对天生的招风长耳,那模样光用难看来形容,恐怕还不全面,更确切地说是滑稽。因为只要是第一次见列汉斯·泰勒的人莫不笑得分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