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埃及的多神崇拜到一神教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一神教,有的学者认为埃及的地中海区域的一些国家在古代宗教发展过程中,尚不存在一神教。然而,通过考察埃及从多神崇拜、主神崇拜到埃赫那吞的震撼人心的宗教改革运动,可以发现,在埃及古老的宗教史上确实创立了一神教,其目的是“维护专制君主的权威。”它在当时埃及宗教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对埃及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鹏 《东方论坛》2008,(6):32-36
《希伯来圣经》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犹太教的圣经,体现出了强烈的一神观思想。然而这种一神观念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后,在迦南当地宗教观念及埃及一神思想的影响下,出于民族凝聚和生存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一神教。  相似文献   

3.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或“神”学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或神概念与一神教的神概念是相互规定和相互诠释的,而且他从“神的目的是存在”推出了“每个人的存在是目的本身”。通过分析斯宾诺莎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我们看到虽然斯宾诺莎熟悉一神教,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实体或神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他并非通过规定实体去理解一神教的神,也不可能通过理解一神教的神去规定哲学中的实体概念。斯宾诺莎认为神没有目的,他不可能由神的目的推出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古埃及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与神的顶礼膜拜密不可分,奥西里斯作为复活和永生之神受到埃及人广泛的崇拜。本文拟从奥西里斯神的自然属性和复活永生之神性的阐述,从而揭示奥西里斯神在古代埃及受崇拜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执政期间发起了废除多神而提倡一神的宗教改革运动。其改革受到民众的否定,以失败告终;相反,希伯来人首领摩西在其后率领族人逃出埃及,将希伯来宗教改革为犹太一神教,取得成功。对比这两次宗教改革,民众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民众接受改革的程度受其宗教传统、文明属性、民族特性、历史观以及领导人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对比历史上两次改革中的民众因素,剖析其形成原因,无疑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改革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部族土地崇拜的观念和祭祀仪式是丰富和复杂的。姜女原履大人迹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周人对土地神的崇拜。原始周人的土地崇拜是与稷谷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古公父时,周人在渭水平原“乃立冢土”,建立起文明时代“社”崇拜的初级形式。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分封制的需要,周人建立了完善的社祠体制,并形成了具有血缘和等级色彩的土地崇拜形式。周人社祠体制中体现出的血缘色彩,源自周人以人类的母子关系来认识土地和稷谷之间关系的神话观念,因此,周人的土地崇拜观念,既包含着对土地神的崇拜,也包含着对部族始祖神的崇拜,还包含着对稷谷之神的敬意。这种多重意识的整合,构成了带有周部族文化特色的社祠体制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围绕着“神”而构建的,在“神”的身上凝聚了他的基本哲学构想。究其实质,这位“神”是理念世界的创造者,是善与美的统一体,是永恒的自存自在。柏拉图理念世界的“神”与宗教世界的“神”紧密联系,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的特性,表现着终极实在,理念神从宗教的多神教中来,向一神教发展;同时,他们在基本属性、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对人类的引领作用、存在的思想基础方面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最近重读《阿Q正传》,在第九章“大团圆”,发生了一个疑问。就是:从情节看,阿Q从被关进牢房,到再被从牢房提出受审讯、受判决,直到最后被处决,一共三次被“抓进栅栏门”和“抓出栅栏门”;但从文字看,没有写“第三次”抓进栅栏门,而“又被抓进栅栏门”(见本章第19自然段,按此即“第二次”被抓进栅栏门)和“第二次抓进栅栏门”(见第27自然段)、“第二次进了栅栏”(见第28自然段),则前后重复出现。这是怎么回审?是不是自己看错了,没搞清楚?经一再审读推敲,阿Q在被“第二次抓出栅栏门”(见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征集到一件辽代残木棺及同墓伴出的一付木门。其上绘有“鹰军图”,是第一次十分重要的发现。这幅“鹰军图”形象生动地说明:“鹰军”就是“铁鹞军”,是辽朝嫡系的、能征善战的精锐铁骑。契丹人对鹰神的崇拜,还可以在蒙古族、突厥族、回鹘族对鹰神的崇拜中得到印证。“鹰军图”最直观地说明了:在军阵中,契丹人对鹰神的崇拜,甚至超过对日神、月神的崇拜。可见,“鹰军”是一支王中之王的军队。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蒙古族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腾格里神 (天神 )崇拜、灵魂观念或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火神崇拜、山神以及“敖包”崇拜等 ,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 ,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被佛教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历史上,非洲有过一次开放改革,此事发生在19世纪初年至70年代中期的一些非洲文明古国。由埃及开其端,主持埃及改革的穆罕默德·阿里,被当代史学家称做“近代化的专制君主”。在埃及改革成就的影响下,突尼斯起而继之。它的改革,历经磨难和曲折。30年代,由艾哈迈德贝伊领导进行了一次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改革;60年代改革推向政治领域,搞了一个夭折的“宪政运动”(达斯图尔);70年代,赫雷丁首相执政时,出现了政  相似文献   

12.
13.
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它叫人们相信并崇拜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从最初的“泛神论”或“拜物”的自然宗教,到阶级社会系统的宗教形式,有其深刻的阶级和社会根源。在世界林林总总的宗教体系中,一神教是最具形式和最严密的宗教,它不仅有繁锁的崇拜仪式和规定的经文祷辞,而且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人数众多的信徒。宗教与教徒的社会生活紧紧相连结,甚至教徒的衣食住行和全部的社会活动,都受到宗教律例的影响和支配。所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古代海神崇拜的历程来看,虽然“天妃”名号、海神崇拜由来已久,但“天妃”与海神产生联系,是从宋元时期对林氏女的册封开始的,而且由于元代的极力崇拜,使曾经作为众多人格化海神之一的“天妃”成为海神的代名词。宋代作为无所不保的“万能神”化身的天妃,在元代的主要职能是海运的保护神,但是她也兼具祈雨、息盗、平息海潮等其他职能。天妃在元代被视为最主要的海运保护神,但并非唯一的海运保护神,还有其他的因护佑海运的海神受到元政府的册封、祭祀,如水仙神和一直以来由政府册封、祭祀的“四海神”。  相似文献   

15.
埃赫那吞改革是古代埃及历史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改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改革。对于埃赫那吞改革,国内学者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后论著日渐丰富。随着对埃赫那吞改革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埃赫那吞改革时期形成的阿玛尔纳文学艺术、外交和宗教等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关注。这些研究也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埃赫那吞改革。  相似文献   

16.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神迹解疑     
《阅读与作文》2008,(1):4-6
《圣经》中的摩西被全能的神耶和华选定为先知和上帝的代言人,接受了将被埃及人欺压了数百年的以色列人领出埃及的使命,这一历史行程是以以色列人最后定居在迦南大地而胜利结束的。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之下通向胜利的过程中曾出现了无数的”神迹”,这些“神迹”在为历史增添了几分魅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疑惑:究竟是历史因神的介入而神奇,还是历史因为后人的附会而神秘?  相似文献   

18.
傣语“神”、“衣”等同试释朱德普本文所言的“神”,指在傣族祭坛上被视为主宰现实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受人们崇拜的虚幻物,它源于祖先崇拜,寨神、勐神即是;“衣”则指人们穿在身上遮蔽躯体和保暖之物。既然如此,“神”和“衣”怎么等同呢?笔者多年考...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20.
涅斐尔泰悌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王后,在其丈夫统治期间,她在后宫中取得了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政治、宗教方面也获得了很多的权利。涅斐尔泰悌并非埃及出身而且也没有儿子,这不利于她在王宫中地位的取得。然而涅斐尔泰悌通过她的美丽、智慧以及对埃赫那吞改革的支持确立了她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