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哈萨克民族的阿依特斯进行了分类,并对古典阿依特斯的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了现代阿肯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典阿依特斯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古代哈萨克阿依特斯主持人的社会地位和特点、人数和素质。对现代哈萨克阿依特斯主持人的创新道路、舞台表现、人数和素质与跟以前主持人的创新和缺点进行了比较。批评现代文化在现代的不合理改变和修改。对现代主持人写诗参与辩论能力、表演及面貌、化妆特点以及在舞台上的创新和不合理的姿态做了分析。对主持人、男女婚礼主持人、电视台主持人,广播主持人的定义、区别及在现代哈萨克阿依特斯主持人的多余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艺术中的音乐创作大多是选用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而来,一方面为哈萨克族民歌的创作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为哈萨克族民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文章从阿依特斯音乐的节拍节奏、调式特征,旋律特征、曲式结构、音乐结构、哈萨克语发音与演唱特点、音乐风格等六个方面分析了阿依特斯音乐特征,以期为阿依特斯的音乐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家喻户晓的口头传统,堪称哈萨克牧人表演、育智、炼智的艺术殿堂,亦是彰显、传递游牧民社会生活、精神心灵的群体大舞台。随着现代性进程的加剧和哈萨克游牧生活方式的转变,阿依特斯日趋式微、影响力逐渐弱化。回眸历史,新疆其他突厥民族民间文化中也曾有过或至今仍残存着类似于阿依特斯式的文化事象。可以说,哈萨克阿依特斯的抢救、保护,将是对当今人类认知、享用游牧社会传统艺术与智慧的一大幸事!阿依特斯的艺术魅力在新世纪应有一个更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谈论了哈萨克弹唱艺术阿依特斯的新形式一一互联网阿依特斯,对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的阿依特斯做了比对,提出了这种新形式阿依特斯是一种保留和传承弹唱艺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与习俗阿依特斯的渊源关系,我们认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是习俗阿依特斯形成的土壤和前提,但它们始终处于你中我有、我中有你并立共存的关系之中.因此,对哈萨克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阿依特斯的保护和传承,不能仅限于保护作为遗产本身的阿肯阿依特斯,还应该保护它原有的民俗氛围,不能使其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生活在11—12世纪的著名诗人霍加·阿合买提·严萨维的《警言集》中的《地域与天堂的阿依特斯》部分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霍加·阿合买提·严萨维生活的时代及他的《警言集》,其中侧重研究了《警言集》的第五十集——《地域与天堂的阿依特斯》的内容、诗歌美和阿依特斯特性,尤其是作者通过对《地域与天堂的阿依特斯》的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11—12世纪突厥诗歌中阿依特斯也曾广为流传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人民自称是诗的民族。哈萨克谚语说:“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哈族人民的诗人阿拜说:“当你诞生的时候,诗歌为你打开世界的门户;当你逝世的时候,诗歌送你进入坟墓。”在哈萨克草原上,到处可以听到赶着羊群、马群的牧民和擀毡挤奶的妇女们的歌声。在各种集会、喜庆的场合,总会有阿肯们即兴弹唱,青年们尽情对歌。在哈族人民中,长久以来保存和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口头文学作品。这里面有  相似文献   

9.
“吉老”是哈萨克族民间的古老史诗歌手,是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等古老民间韵文长篇作品的再创作者和演唱者。“吉老”与吉尔奇、阿肯等民间说唱艺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吉老”不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承者,而且是统治者、领导者或捍卫本部落利益的勇士。“吉老”这种史诗歌手的出现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历史条件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追马,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种娱乐活动,亦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象征。本文浅谈的“追马”既不同于我国哈萨克民族的男女青年在谈恋爱时骑马抽打的习惯,也不属于居住在牧区的民族在马背上作出的高难动作以及在马上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它是我国回族青年婚嫁时延传的一种风俗习惯。名曰“打马趟子”,盛行于甘青一带,起源于大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著名阿肯司马胡力.哈里作品中绽放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把蕴藏在阿肯作品中富有独特的创作风格挖掘出来,将它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更多的读者从中鉴赏阿肯才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一个思想观念较为开放的时代,礼教意识相对淡薄,具体表现在婚姻方面,就是唐代青年男女择偶观念与方式的多元化倾向。一方面,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一些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仍然遵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依礼择偶不乏其人,这种现象从出土唐代墓志的相关记载中不难得到印证;另一方面,部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则敢于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按照双方间的情来行事,缘情择偶的现象时有所见,这种情况在传世文献中屡见其载。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不违反法律禁止条件的男女缘情结合,法律虽然不作干预,却还是会不时受到传统礼教的干涉,以至于不少唐代青年男女每每纠结于依礼择偶与缘情择偶的两难选择之中。而从唐代婚姻立法的角度考察,唐律既认可青年男女依礼择偶,显示出对礼的尊重;又默许青年男女缘情择偶,显示出对情的理解,这无疑是唐律开放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在塔城地区举行的第14届伊犁州阿肯弹唱会的特点,以及本次弹唱会与历届阿肯弹唱会的区别和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之一。围绕青年男女社交公开等问题,刊发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在赞同青年男女社交公开的同时,指出了社会过渡时期男女社交公开所带来的危险和流弊,并对如何避免异性交往中的危险和流弊提出了相应建议,反映了民国初年《生活》周刊等社会舆论对于这一问题客观理性、中庸进步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5.
闻捷的爱情诗,大都写于一九五二年,后来又写了一些,到了一九五五年才一同发表。发表之后,以它清新、淳朴、欢快、隽永的艺术魅力,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诗人以不可抑制的激情,从心底唱出了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人民在获得解放之后,发生在男女劳动青年之间的纯真、热烈而又高尚的爱情。这些爱情诗,揭示了青年人心灵深处的秘密,通过这些爱情秘密表达了青年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而这些又都是通过斑(文兰)多彩的民族生活画面表现出来的,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唤起了读者美妙的感情,产生了热爱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但是,在那个历史时期,我们还应该承认由于极  相似文献   

16.
按照封建论常的要求,男女婚姻乃人伦之首,男女婚嫁应不失其时,因而对于青年男女来说,婚姻是他们一生中必经的大事,而且是一生中最关系个人切身利害的大事。一生的幸与不幸都与此密切关联,当然也就牵动着千万个青年男女的心,然而封建婚姻原则对年青人的束缚统治是严酷的,且随着礼教的加强越演越烈,因而追求自主婚姻和  相似文献   

17.
《拉仁布和琪门索》是土族民间文学中十分优美动听的长篇讲唱文学作品,最受土族人特别是年轻妇女的喜爱。多少年来它在青海互助、大通、甘肃天祝、永登等县的土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影响很深,人皆歌之唱之。这部民间文学作品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以讲唱的形式,记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不幸的热恋悲剧。通过这一爱情悲剧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提出了强烈控诉,无情地揭露了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的罪恶和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桎梏与蹂躏。反映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始终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焦点,许多作家都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创作,而且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从元代到清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来看,爱情主题在戏曲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价值。 一 元代杰出的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作品。它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它给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奋斗的同代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在元代戏曲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反封建反礼教的旗帜,这是《西厢记》极为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9.
莫特  繁星 《百姓生活》2010,(12):41-43
一对打工男女未婚先孕,未婚爸爸怀疑女儿有“隐形父亲”而人间蒸发 1998年盛夏的一天,湘西芷江县一个集镇的派出所里,一对办身份证的青年男女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验、观察和思想以及信念的记录,它涉及哈萨克族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质等等。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它是哈萨克语言的精华。同时,也是哈萨克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