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并对在改革中如何实践这一思想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全文分两部分:(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治意义;(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思想的三大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大工业技术基础上主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则应当采取社会所有制。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或混合所有制等等观点既不能揭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殊本质,也不能说明市场经济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只有采用社会所有制范畴才能揭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殊本质,才能说明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义利观的转换来实现利益原则的合法化,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义高于利是正统看法,不过仍然重视公利,认为其高于私利。于是,在晚清国家生存竞争过程中,追求国家富强这一公利成为中国思想界新的"义",从而经由"公利"的过渡,完成了义利观的转换,实现了利益原则的合法化。作为追求"公利"的手段,公有制也因此获得在中国兴起的心理支持。而公有制之所以被视为追求国富的手段,是因为它在此时受到了三种经济思潮的综合影响:国家掌握财富的传统经济思想、动员储蓄与实现快速工业化的现代经济学思想、消灭私有制以超越现代化弊病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三种思潮的合流,成为支持公有制兴起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莹 《社科纵横》2009,24(10):31-32,35
私有制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客观性。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但共产主义要消灭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不是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我国现阶段发展私有制经济,并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私有制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我国现阶段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理论依据。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使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键在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并积极采用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量的优势丰要应指公有经营性净资产在社会经营性净资产中占优势,其质的优势应集中表现在与公有经营性净资产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布局的特殊性,合理规划并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从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和最终目的看 ,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性关系 ,在性质上是非对抗性关系 ,在地位上是主体与非主体关系 ,在功能上存在着优势互补关系 ;在新的体制和发展环境下 ,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实现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重塑非公有制经济的新优势和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为此需要在区分古典公有制与现代公有制、国家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才能理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卫玲 《唐都学刊》2000,16(1):59-61
通过对资产重组及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阐述了资产重组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发展资产重组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存在理论定位不清、以局部代替整体、各理论形态之间相互割裂以及中介系统空场等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中呈现出笼统化、离散化、套用化等问题,没有形成专属性系统化的结构体系。为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需要立足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进程,建构以宏观层面的理论视域为基础,以中观层面的中介系统为机理,以微观层面的实践依据为着力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结构体系,进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大内容,并论述了它们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邓小平突破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传统模式,把单纯以生产关系来规范社会主义的性质,转变成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廓清了思想界的混乱认识,使社会主义真正步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及内容徐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我国首次提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待明确的理论问题。企业制度不仅以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是以本世纪30年代张伯伦(E.H.Chamberlin,1933)和琼·罗宾逊(J.Robinson,1933)各自发表的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标志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许多经济学家——尤其以梅森(E.S.Mason)及贝恩(J.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共同努力下,产业组织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今天,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中最活跃的一支,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为政府制定市场竞争与组织管理的法律规范及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拟对现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研究对象及方法进行一番考察,并简要地介绍其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胡珀 《社科纵横》2003,18(5):45-46
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研究背景 ,以经营权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为研究焦点 ,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矛盾关系出发 ,探讨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组织形式的选择方向 ,进而提出建立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组织形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不能离开实现形式来抽象地谈所有制问题,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归结为所有制性质本身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对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研究。公司制度具有的资本社会化、独立的法人实体、所有权分散与控制权集中三大特征符合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微观制度。公司制度为公有制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私有制经济适应社会化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混合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量作为衡量主次地位的边界标准,估算第一产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并在前人估算的基础上,延伸估算第二和第三产业两种所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结果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增加值和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7.59%和75.20%。这表明,公有制资产仍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占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改革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财富和收入分配贫富分化的问题凸显,必须高度重视和落实邓小平关于解决共同富裕的理论。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较快下降、私有制经济大幅上升的根本性变化,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首因或根本原因。必须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壮大国有经济,振兴集体经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采用各种综合调节措施,以便制止贫富分化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一、1978—1992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从特征渐次深入到本质,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特征、属性及其内涵等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例如,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主要体现为共同富裕。这种观点认为剥削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而社会主义则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之上,共同富裕有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与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20.
罗浩轩 《创新》2016,(3):29-38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以西方转型经济学为指导的经济转型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西方转型经济学还完全忽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误读"了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目标、方式和绩效。相较于西方转型经济学狭窄的历史视野和单一的研究对象,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视野宽广、结构清晰、条件明确。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其理论内核、基本类型和转型条件三个部分。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为当代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依据,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各个层面在最终收敛于以工业化为发展目标的阶段,同时又保留了公有制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