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炎帝研究关系到中国文明史认识。为文献所限,目前史学界有关炎帝活动史、地、影响等研究远未反映炎帝历史文化的全部。事实上,山西晋东南羊头山周边地区遗有大量密集的炎帝古迹、陵庙群落、碑刻等“文化遗留物”,是史书中难以见到的。在实地考察和民间访谈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视角就这一带的炎帝传说、民俗文化及其精神蕴涵可以作出新的考证述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凡是有所作为的民族和国家,凡是有所作为的执政者,无不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充分利用社会科学,无不将社会科学作为民族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中国成为目前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文化不曾中断、文明连续发展的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力于社会科学思想的力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是中华民族的突出特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科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史。文章概括了中国社会科学思想发展的六大特点:研究队伍强大、名家大家辈出、思想体系缜密、注重文献收集、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白宽犁 《人文杂志》2020,(11):49-57
山岳河流是理解中国古代文明极其重要的元素,华夏民族与秦岭这片土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和审美等多重人地关系。作为中国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分水岭,秦岭开启南北两种不同的历史进程、文明,也因此产生华夏文明才有的南北意识和文化,形成分裂或统一的疆域区划。秦岭是一个大生态区域,在经历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生态文明转型之际,当前正在构建"天然""共享""绿色"的新文明范式,从而保证国土空间生态资源合理适度开发,华夏文明永赓续。秦岭还是华夏古文明源地、历史文化基因源地、宗教文化源地,秀美壮丽山水使秦岭山水文化绽放奇光异彩,从而展现出一轴华夏文明史中最具民族神韵的斑斓画卷。  相似文献   

4.
满洲女直除了奇特的猪崇拜习俗之外,还有奇特的鹊崇拜,他们认定自己的祖先从鹊而来,他们都是乌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古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论证了真正的传承不应是因循守旧的继承,而是勇于探索的创新,创新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符合时代的动力与物质条件,二者密不可分。实践中组建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保护与开发上找到共同的契合点,才能进一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是中原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宽广的历史视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主要应体现六个基本目标,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承载地、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展示地和体验地、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圣地、华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地、中华当代文化发展新高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为实现上述目标,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路径上,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采取科学、严肃、慎重的态度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8.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有惊人的远征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蒙古人东征西荡的历史中看出来:成吉思汗征服金王朝命脉重地辽河流域后,即命大将“谜不台”和“省别”率军进攻朝鲜半岛,蒙古骑兵很快就征服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携宗室后妃退守到一个海岛中去了。在东征的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在筹划他的西征了,刚刚返回蒙古高原的速不台和者别又被任命为西征先锋挥师向西进发。  相似文献   

9.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根本文化认同中的国家原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文化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事业的开启、推进乃至取得最终的成功都离不开法制的支持与保障.法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调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社会关系的稳定机制,是华夏文明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立法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自觉、文化民生、文化资本、文化软实力生成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等基本原则,必须科学处理好文化产业集聚与集约、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你祭拜的黄帝他不是汉民族,他也不说汉语;夏商周秦的创建者们都不说单音节的汉语;蚩尤是金发碧眼的印欧人种;汉民族是奴隶出身,他们原本不在黄土高原上;华夏文明是狂暴的黄河投射出来的影子;礼制的本质是奴役,造就根深蒂固的奴性;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文明之路;汉字起源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甲骨文原本是多音节读音;古代汉语是古人说的"洋泾浜英语"……当你听到这些话、读到这样的文字时,会惊诧不已,会觉得这些简直是信口开河,是天方夜谭,是故作惊人之语的哗众取宠,是对华夏文明史知识的无知和轻慢。然而,这些恰是民间学者徐江伟所要告诉读者的。徐江伟近作《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未出版)从人类学和语言文化学的维度契入,考究了东方文明起源、华夏文化的特色与内涵。作者以全新的理论视角,试图揭开有关东方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真实的历史之谜。其立论是高远的,想象是大胆的,推理是审慎的,结论是夺人耳目的。或可说,徐江伟的研究对华夏文明史及汉字史的传统研究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值得学界关注。本刊从本期陆续选刊《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部分内容,期待反响。  相似文献   

11.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1):35-38,4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梁武帝萧衍是齐梁文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的诗文在南朝现存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萧衍建立梁代以后的文学交游情况进行了细致考述,并对萧衍文学交游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南边疆跨境地区,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有着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人类文化资源。舞蹈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这里的遗存极为丰富。无论是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还是原始观念在舞蹈中的遗存,都充分地证明了民族舞蹈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生态文化性特征,是民族舞蹈文化构建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区域自然生态给予民族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不但可以从中探究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动态特征,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其他文化上的关联,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涉及多要素组合,体现的是资源、实力、效益、市场潜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与合作。公共性、原创性、集聚化和跨界融合性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山西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突破发展,就要极力推动公共文化带动模式、科技创新模式,要大力强化文化的集聚融合效应,注重新兴文化产业链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16.
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商业经营,唐代以前基本上是完全官营或者完全民营,历史证明这不是最好 的选择。至唐代刘晏改革,以官营、民营二者有机结合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刘晏模式”形成。“刘晏模式”有着丰 富的内涵,对古近代社会有重大影响,对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及化解外交矛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源于原始社会各部落、胞族、族群集聚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和而不同必然有矛盾和斗争,“和合”必然处在打造之中,处在生生不息的发展之中。中国之谓中国,就因其大,故居中央统摄四方。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坚持以“和为贵”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体系。在鉴别中包容,力抗邪恶,持和扬善。强国的本源是民族的自立自强,强国的外源是国家的外交,“穷国无外交”,外交能强国。国家的事情,内外有别,内外和合,内外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非平坦,增强忧患意识是客观的要求。思尽矛盾是和谐,走尽坎坷是平坦,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之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论汉文帝三年太原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帝三年有太原之行。此行涉及和匈奴的关系,体现了代-太原地方特殊的军事地理地位。汉文帝在太原的表现,又有仿效汉高祖刘邦回乡的迹象。相关记载对于汉代交通史研究,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府及部分省市自治区与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交流与冲击、渗透与融合、碰撞与竞争的发展态势,解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政府行为、民间行为的现状、路径及其以各种特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行为模式、经验教训等具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案例。就如何更加有效的加强民族文化自主创新,提高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维护民族文化独立性和国家文化安全,以及如何制定急需的配套政策法规、战略发展规划与应对策略,贯彻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大文化国策等若干问题,深入探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和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析字是汉语独有的一种修辞格,典型地体现出汉民俗文化的特点。析字修辞源远流长,在文字游戏、政治生活、命运预测,以及在文艺创作等社会语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语用功能,达到了精湛圆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