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三家均有其各自的战争和平观。总结儒、释、道三家的战争和平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和谐观及其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的和谐观,吸取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天赋人权。儒、释、道三家均有自己的自由观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自由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具有现实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商业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商贸观,认真分析并总结三家商贸观的精华与糟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市场经济,不但具有较强的社会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德治观.三家的德治主张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认真地批判继承三家的德治思想,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的诚信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释、道三家的诚信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其中起作用最大的是儒家,其次是佛教和道教.儒、释、道三家的诚信观,由于种种原因,均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儒家诚信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仅限于道德层面的构筑,而缺乏制度化建设,仅限于一般地道德说教,而缺乏强而有力的社会制约机制.佛教和道教的诚信观,由于适用人群范围较为狭窄,主要在宗教领域内流行,加之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使其诚信说教也具有了某种神秘性.  相似文献   

7.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应主义死刑观、功利主义死刑观和人道主义死刑观考察分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进路应该是:第一步,先用报应主义限制功利主义;第二步,再用人道主义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与儒佛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表现了浓重的天命鬼魂及轮回报应观念.这种观念是糅合了中国古代天命鬼魂观念及儒、佛、道等家轮回报应思想并加以世俗化而形成的.<金瓶梅>以这种观念指导情节构思和某些情节安排,解释人物命运遭际,使作品笼罩在迷信的氛围及人命天定的模式中,削弱了全书批判暴露现实的主题.<金瓶梅>中的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多数为糟粕,只有个别地方艺术上或有可借鉴之处,应当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观从尊师重教、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各有千秋,但也有一致的地方,深入探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于今天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有无论思想进行了比较考察, 儒家有无观重在“有”, 是政治、伦理和社会学层面上的有无观, 他们所论及的有无范畴还只是殊相意义上的;墨家的有无观虽然主要的是就具体的事事物物而论的, 但又开始涉及到共相意义上的有无问题; 道家的有无论中所体现的否定的思维方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原则,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有无相生的生成论, 无有一无有的辩证法等反映了其有无论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比较而言, 在有无观上, 三家各有特点, 各有其长处。但从哲学上讲, 道家有无论最具思辨品格  相似文献   

11.
同是面临为父报仇的重任,哈姆雷特的表现却与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完全不同。前者的复仇过程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后两者却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阐释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父亲复仇过程中如何受到理性思想的影响,并揭示哈姆雷特以及人类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在查证及裁判上注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沈明臣的部分诗歌记载了他与幕主胡宗宪交往始末的具体活动和心路历程。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解读这些诗歌,可以补充考证二人在沈明臣入幕、随幕、离幕三个阶段的详细交集以及宾主关系的变迁。沈明臣在替胡宗宪平反伸冤时所表现出来的忠义执着,不仅是对故主知遇之恩的私人回报,还反映了东南倭乱所造成的时代伤痛以及布衣匹夫对当日朝政黑暗、国事不济的一腔忧愤。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过程一再被其延宕,而延宕原因一直是研究者讨论的焦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批评者都试图探究延宕之谜,因此提出了种种解释和看法。其实引入海德格尔有关“本我”的死亡哲学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可诠释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和揭示哈姆雷特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果敢出击以完成复仇任务的心路历程。哈姆雷特由一个沉沦于世的此在,通过内心挣扎和对死亡的不断思考以及持续的焦虑为他隐藏的本我觉醒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促使他求真,弄明白了死亡的真正意义,并用自己的死亡实现了超越“常人”的向死而生,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生命救赎。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史上,孟浩然、王维虽然同被称为"隐逸诗人",但实际上二人的隐逸思想多有差异。从二人的隐逸思想与仕进的关系以及二人在不同时期隐逸思想的性质来看,是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明显存在着几大误区,表现为:消费总体水平穷富两极分化、消费结构严重错位、消费方式明显偏执、特殊消费超前。究其原因与其所受的大学教育、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年龄特点有着极大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获得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大学生对消费产生了很多误区,甚至引发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指出其误区,分析其原因,提出其对策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使其树立理性的法律的道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中体现生态经济伦理思想是哈尼族作家朗确的作品惯有的特色 ,他的长篇小说《最后的鹿园》展现了哈尼族地区传统与现实的生态观念与经济利益的冲突 ,本文由此入手 ,对哈尼族系统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分析 ,揭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环境文学发展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们的史学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二位史学家史学思想的比较,探讨他们的史学思想,这对进一步了解史学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教学理念上的碰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迅速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在合作办学机构内,中外教学理念的碰撞必然导致教学理念的融合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西汉以后,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行政管理思想成为封建国家正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昌盛,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封建行政管理思想先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冲击,它靠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巨大传承力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在经历了由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嬗变后必将逐步融入现代行政管理科学,使其合理内涵和科学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