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被。讨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商标法》和一些司法解释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规定,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原则;考虑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以期使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符合这种制度设立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技术层面的审查和认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但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2019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定了技术调查官的职能及定位,其作为审判辅助人员配合法官,与司法实践中的其他审查主体共同对复杂的、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案件中的技术问题的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和认定。  相似文献   

3.
暴力手段在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中有重要作用,刑法不同条文中的暴力手段之意义差别较大。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对分则条文中各类罪所规定的暴力手段进行界定,有益于司法实践中对个罪的认定与裁量。  相似文献   

4.
陈璨 《决策与信息》2011,(7):116-117
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金融诈骗罪的必要要件,司法实务中准确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认定过程中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将行为人供述、司法推定以及行为人的反证相结合,以准确界定“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5.
广告媒体作为活跃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也更多的出现在侵权纠纷案件中。如何认定媒体作为侵权中介的责任,及其责任范围如何界定,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6.
当前,合同诈骗在经济领域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但司法实践中对此罪的认定,以及对法条的理解和运用出现了诸多分歧。本文试对合同诈骗罪中所涉及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在认识、理解和司法认定中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被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以恶意虚假诉讼最为严重。这种局面严重偏离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初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所以,如何完善先行立法并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成为了保护驰名商标并解决当下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被滥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斯娴 《经营管理者》2013,(9X):244-244
企业间借贷行为已是公认的、社会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对其效力的认定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为无效。但是,应该看到现实的司法理念、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规定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认定企业间借贷行为有效才能够让市场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期待司法解释能够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是司法实践中认定分析案件的一种有效手段,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问题的决定》实施以来,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仍然遗留了去多问题亟待解决,广泛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并引发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本文以刑事司法鉴定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司法鉴定中“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的原因危害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祥 《管理科学文摘》2011,(34):130-131
刑事推定包括刑事立法推定和刑事司法推定。本文拟根据刑事推定规则与方法,研究几类合同诈骗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的具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一般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城镇居民”等同于“非农业人口”,并据此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赔偿,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人权平等和司法审判公正的种种讨论。笔者从词语的定义出发,简要分析当前理论争议和司法实践的观点,并对“城镇居民”的认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是指为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何鸣 《决策与信息》2011,(10):22-23
自首制度是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司法机关有效追究和预防刑事犯罪以及对于犯罪人的改造和人权的保护方面不可或缺。自首认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疑难、复杂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其条件进行论述,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结合刑法总则及刑法理论上的共犯原理,对抢劫罪的共犯通常不难认定。然而,抢劫罪属于多发性侵财犯罪,司法实践中,抢劫罪共犯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这直接导致了某些情形下抢劫罪共犯司法认定上的困难。本文拟就其中的若干情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妨害司法罪里伪证罪与包庇罪通常因为犯罪构成较为相似而不容易辩明,实际案件中的当事人总是出于不同目的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言,且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影响行为构成何罪的认定。所以,笔者从一起真实案件出发,浅析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构成伪证罪还是包庇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关立法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本文仅就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的认定问题以及侵犯商业秘密这一行为的认定问题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规则的核心,关系到刑事案件能否得以侦破。非法获取的证据并非是无关联性的证据,甚至大部分是对案件事实认定有直接影响力的证据。之所以排除是为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制止司法中的不合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姜嫦蓉 《决策与信息》2011,(11):122-123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笔者从立法功利主义、刑法体系和刑法务文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赞同肯定说的观点,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即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案件全部事实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运用事实推定的方法解决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故意伤害罪是常见罪名之一,司法实践申,加害方为一人的情况下,认定故意伤害罪较为容易,但加害方系多人,且无明确犯意联络的案件,认定故意伤害罪难度较大。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争议问题,结合对《刑法罪名精析》一书的理解,可对该问题探知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