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杀死同寝室4名学生)被害人家属最终因为加害者的家庭情况放弃赔偿要求;2006年12月28日当杀害11人的邱兴华被执行死刑时,这11个被害人家庭仍未获得任何赔偿,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这些案件大都存在相同的特点,即犯罪行为人几乎都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被害人及其家属也因此得不到赔偿。从刑事诉讼角度关注被害人,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直接的侵害,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关注。在诉讼中作为案件当事人理应与被告人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和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呼声的高涨,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今后应赋予被害人以平等的防御权,使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及改善的详细论述,对我国被害人制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完善,略尽薄力。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应告知并依法保护被害人的权利,被害人也应充分利用其权利,来保障本人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3.
熊焰 《管理科学文摘》2009,(21):243-245
我国当前刑事诉讼领域,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权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5.
范欣珂 《经营管理者》2009,(14):265-265
被害人的理论问题贯穿于刑事法治动态的全过程。本文从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相关权利的规定着眼,分析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设定上的不足,提出可以进一步建构相关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是他人犯罪行为的承受者,然而,在刑事诉讼中,以公诉人和被告人作为具有对抗性的两造,法律和舆论往往把焦点放在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上,而被害人的诉讼利益则容易被忽视,甚至成为附庸。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诉权是社会发展结果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然而,犯罪既是公共利益的"杀手",也是严重的私人侵权行为,被害人有私权请求权,在刑事诉讼中,应构建和完善被害人的刑事诉权,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鹏 《经营管理者》2011,(4X):284-285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而刑事和解制度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注重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通过厘清刑事被害人和刑事和解的概念,论述刑事和解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价值及功能,通过简单建构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刑事和解制度,最后分析了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救济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篇提出问题,论述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法理依据,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有限诉权等权利,建议我国刑事法律在立法层面应坚持公正为主、兼顾效率的价值理念,并引入信息通报、被害人影响陈述、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等相关制度;在实践层面上应扩大被害人赔偿金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给予被害人充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是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刑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其重要理念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因其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刑事和解有助于加害人的改过自新,有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薇薇 《科学咨询》2010,(16):25-25,53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有申请抗诉权,没有上诉权;未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未明确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被害人对诉讼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所在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践中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本言人为应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既避免了制度上的矛盾,又可以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2.
祁菲 《决策与信息》2009,(11):24-25
以对公民的提供“有效、无漏洞”的权利保护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的权利保护体系是比较薄弱的。其中预防性权利保护、暂时性权利保护是需要着力完善的方面。本文以德日比较为视角,对我国行政诉讼法权利保护体系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世界,动物权益遭到巨大伤害,生态平衡岌岌可危,动物权利引发众多学者争议。文中阐述了动物应享有的法律权利,例如健康权、免被遗弃的权利、免受虐待的权利等。对动物权利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自然、伦理及法律方面分析,要求尊重动物基本自然权利。通过对国内外立法现状的简要分析,建议中国应和国际接轨,立法保护动物权利。  相似文献   

14.
所谓日本更生保护制度,是旨在让犯罪者或者非行者作为健全的社会人,在平常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接受指导、帮助而使其实现更生的制度。长期以来,更生保护制度的重点在于预防和减少犯罪,并也在此领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其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放在了保护犯罪人的利益上,忽略了被害人的权益,被害人要求惩治罪犯的心理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所受到的伤害也无法得到补偿,最终会导致双方利益的失衡并影响社会的终极和谐。为此,日本专门制定了"更生保护犯罪被害人施策"制度,并于2007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以期通过法律的规定来救济因公诉而权益受到侵害的被害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刑事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之后,其本人和其家属生活困难甚至无以为继的现象,浅析如何在我国科学合理地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对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纳税人权利保护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的保护贯穿税收法律关系的全部过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也引起很多关注。但是与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无论是从理论基础的论述还是到纳税人权利体系的搭建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韩锦霞 《决策探索》2009,(24):48-49
一、被害人权利保护概述 (一)我国被害人的地位 被害人,一般来讲,指其合法权益遭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自然人或者单位因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而成为被害人。“有权利,必有救济”,国家必然要对其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刑事案件被害人社会救助现状的分析,并与国外相关法律作比较,指出现存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的不足,将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有机结合,构建我国刑事案件被害人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刑事被害人赔偿或补偿,就是通过给予被害人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创伤,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政策保护被害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目前,我国立法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实践中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没保证等软肋。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享有特殊的权利,但实践中驰名商标权利人滥用其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驰名商标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权利滥用现象,分析驰名商标权利滥用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