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共有五种,已经形成的有四种,那就是:“自发保护,精英助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主导,人大立法”;“大系统带小系统,小系统促大系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成的理想模式将会形成,那就是“政府主导给力,法制保驾护航,经济文化协调,文化持有者自觉参与,全社会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物是我国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民俗文物是物质文明的产物也是精神文明的产物。民俗文物传承着民间生活的历史和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民俗文化在巨大的时代冲击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濒临失传的危险。我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加强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从历史学和社会学方面给予民俗文物重要的支持。研究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为了突出民俗文物在东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博物馆工作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和利用民俗文物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旅游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有民俗文化的加入增加不少新的活力,随着民俗文化的加入,旅游项目增多、客源随着扩大,经济效益自然增加。云南就因民俗文化旅游的成功开发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增长,成为闻名的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4.
由于土家族、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伴生流传,为了记录历史,土家族、苗族先民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对祖先、族源的记忆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融入到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深入调研和分类整理重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旨在唤起对重庆少数民族舞蹈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2006年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记忆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充分发挥社会记忆对历史负责、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抢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作为“社会记忆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挖掘民俗艺术,真实保留历史印记。同时也赋予了社会各阶层对城市记忆保护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城市记忆工程也拓展了档案部门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6.
广西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有着丰富厚重的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将把民俗文化导入旅游,是广西宜州打造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广西宜州要全方位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实施一批民族文化开发重点工程和项目,造就宜州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氛围,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将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将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从而打造宜州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提出了把"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作为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将渝东南片区建成武陵山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黔江区采取了有力措施,依托独有的生态、区位、资源和气候优势,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推动旅游业发展走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神奇的康巴民俗文化世界里,有着诸多的教育特征。探讨康巴民俗文化中的教育特征,对于了解康巴的教育历史,促进康巴民俗文化的传递、保存交流和创造更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具体情况,结合云南省龙陵县个案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我国民俗文化在经营开发中的不足之处,探讨解决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公共问题。通过充分挖掘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注重民俗的宣传促销和品牌意识、规范注入民间资本以及建立健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等措施,从而逐步实现整个民俗文化开发与建设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欧兰 《经营管理者》2013,(21):85-86
台江是苗族文化的核心地带,这里是苗族同胞的精神家园;台江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让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服务台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呢?如何打造苗族文化生态旅游城呢?笔者认为,应该塑造以"苗族精神家园"为核心理念、核心价值来打造苗疆文化旅游城,这样势必就能将台江打造成"苗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最具地方特色。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坚持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必然会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贵定县新铺乡"长衫龙"舞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国内外艺术界有关专家、学者美誉为"东方探戈"。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对"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什刹海地区为例,研究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凝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凝视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元素主要有胡同、四合院、恭王府、三轮车、老字号、银锭桥、酒吧和寺庙等。游客类型的差异影响游客凝视的内容,文化型游客和观光型游客对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的感知体验要显著高于休闲型游客。游客凝视一项综合性的文化工程。游客凝视是一种权力,游客通过这种权力途径和权力行为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性建构当中。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传承了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主要有留住居住于此的老北京人、增加一些具有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和文化表演等。游客对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凝视,除了什刹海历史街区外,还有故宫、前门大栅栏、天安门和南锣鼓巷等。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东南部(简称渝东南)的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五个县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几个县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和土家族,由于世代的固有语言表达模式的限制,大部分苗族和土家族学生学习英语受到一定制约,特别是音标/m/、/n/、/1/等,这些学生的卷舌现象比较严重,如果耐心的加以纠正,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国二十六年由申廓英所编的《汉译苗疆民歌集》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学中关于民族认同的基本知识为理论基础,试图通过对300余首湘西苗族民歌的分析和研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探索当时湘西苗族对于本民族的民族认识和民族态度,了解湘西苗族民族认同的发展脉络并掌握其发展规律,为湘西苗族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决策与信息》2004,(10):39-39
泸州有少数民族46个,人口达75000,占全市总人口的1.63%,其中有7个苗族乡、2个彝族乡,均分布在古蔺、叙永两个贫困县。  相似文献   

17.
蒋晓明 《领导决策信息》2011,(37):F0004-F0004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对于广安这座具有浓厚巴濮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年轻城市,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保值增值。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付倩倩 《决策》2014,(7):30-32
积极推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农业、体育、养生等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示范区不约而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挖掘咸阳(秦都)民俗文化的含义、特点,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对比,探讨民俗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其表现特点以及发展进行挖掘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咸阳(秦都)民俗文化对现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影响提出有力论证。  相似文献   

20.
彭水县善感乡农纲村于去年12月15日进行村长民主选举,35岁的苗族农民田永丰以绝对多数票当选。村民对他的竞选演讲反映热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也表明村民参政意识的觉醒。当然,关键不在演讲如何,而在他的诺言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