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应该像水那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紧接着,老子指出应从七个方面去学习水的品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既是做人的智慧,又是处事的方法。领导干部应当具有“七善”品格,达到品格修养的“上善”境界。  相似文献   

2.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 “道法自然”:管理的基本规律 “道”与“德”是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用于人生万物就是德。老子还说:“道大,天…  相似文献   

3.
“恒道”是竹简《老子》所表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它构成了老子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贯穿于竹简《老子》始终。老子围绕“恒道”思想所阐释的治理国家社会的价值标准,对新世纪各级领导干部建构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适应构造和谐社会需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领导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凡苇 《决策与信息》2008,(12):112-112
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号老聃),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中探索世事与人生的意义,发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著书立说,写成了千古留传的文化巨著《老子》,后人称其为《道德经》。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朝廷追捕而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经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跟随他出逃的一个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这样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他出逃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曾经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他很会投我所好,不惜以加重我过失的做法来讨好我。我担心他也会出卖我而再去讨好别人。”文子一行没敢停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县邑。果然不出文子所料,那个啬夫在…  相似文献   

7.
据《礼记·学记》载:“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老子日:“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以生也;末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然而,企业之本在哪里?在人,以人为本是企业兴旺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汤漪 《管理与财富》2010,(4):107-107
在终极境域中,老子、庄子以“无”为出发点从负面对“道”做否定性的说明以认识“道”,“无”的智慧同时也融入到了生活世界而展现出了道家哲学的一种非凡睿智。无独有偶,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研究中,也对“有”“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显现出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些美学共通性。  相似文献   

9.
先贤老子曾经把道分为常道和非常道。前者是指那种在冥冥之中一直主宰宇宙运行的某些隐性规律,后者是指已经被人们发现并利用着的一些规律。如果我们把道理解为领导活动之道,那么,按照老子的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领导的形态区分为常态领导和  相似文献   

10.
走向和谐:企业的生态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先哲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他将“和”看作是自然万物生成和发展的生态学机制。《礼记》则将体现天地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协同统一的“和”与“序”同体现伦理关系的“乐”与“礼”联系起来,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在儒家哲学中,由“和”衍生的生态伦理观是,认识到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关系的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承认各种不同的自然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 要求人们对统一中的自然事物维持一种生态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12.
张秉福 《决策》2006,(1):54-55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对老子领导思想的探讨,为老子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又不仅仅等同于一栋大楼、一个名称、一个符号,可以感受,但品牌的建立却无固定章法可寻,不可以按照标准化就可以严生品牌.品牌犹如我国古典哲学“老子”里所论“道”一样:“道可道,以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学是指导一切学科的科学,因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对品牌进行提炼。作为一个高度概括、对其他应用学科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定义,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必要的元素: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关系的本质属性。品牌定义按照广告学大师奥格威的说法,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所有关系的总和。但是我想这个概念偏于笼统,我们试看从哲学方式将品牌定义为:品脾是企业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各种经营手段为内容,努力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今市场上最短缺什么 ?有人说 ,最短缺利润高的热门生意 ;还有人说 ,最短缺打开市场的广告促销所需的巨额投入资金。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他们仅仅注意了那些暴利买卖 ,只是过度看重了诸如广告投入最大、促销活动最频繁和产品低价抛售等有形营销资源的经营 ,而忽略了当今市场上更有价值的“短缺” :服务品质、关注效应、信用声誉这三大无形行销资源的经营。什么是“无形资源” ?老子曰 :“天下万物皆有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 ,无中生有 ,道亦无形”。眼下市场上的这个“无形资源” ,即指最短缺的服务、关注、信誉三大行销资源…  相似文献   

15.
惠普,在世界享有盛誉;海尔,在中国如日中天。它们的成功、有“道”可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999年5月26日下午,美国惠普公司总裁LewPlatt和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青岛相与对谈,坐而论道。张瑞敏最爱读的书之一是老子的《道德经》,惠普向世人自我展示的书的中文译名是《惠普之道》。在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推出的第二期“世纪变革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系列讲座”上,惠普和海尔两大企业总裁以联席主讲和现场对话的方式,吸引了国内近百家最大企业的代表和十余家主要传媒记者到场。透过两位总裁所论的企业管理之道、企业经营之道和企业家处事之道,可以看出中西企业管理的奥秘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唱反调的高手老子和庄子的唱反调是二绝。孔子注重德、注重礼,老子却说:“没有道了,才要注重德;没有德了,才要注重礼。”懦家注重教条式的规范,老子却说:“可以以教条规范的道理不是恒常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时空之道 宇宙是无限的,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宇”为无限之空间,“宙”为无限之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19.
黄金律是美的规律也是和谐的规律。宇宙万物是美的也是和谐的。因而,在各种组织的人力资源中,黄金律也发挥着它的作用:它揭示着组织的人力资源内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与统一、比例与互映,不同而协和。这一规律用之于管理,掌握这一规律也就掌握了利用它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论。规律是真实的,真实的是发挥作用的,发挥作用的是美的。本文揭示了这一规律在其载体中的存有之真、作用之善、与协和之美。通过此,可以有见于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宇宙与人文、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让得早几年,在伦敦街头看过一些年轻人穿上T恤,胸前写着“道”、“静”、“无为”,又或者“太极”的图案。这些字眼,谁都知道是取自中国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著作《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