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面实行犯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犯罪问题,是片面共犯的基本类型之一。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规范该类犯罪现象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行均衡原则,并不违反“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因其能够合理地解释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而其所利用的申介因具备某种情况而与其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因此在共同犯罪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国大陆刑法学界对间接正犯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申尚未使用这一术语,在理论上的分歧亦较大,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也不统一,因此在我国确立间接正犯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同犯罪的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相比单独犯罪,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但什么情况下两人以上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具有"共同"关系从而构成共同犯罪呢?关于这个问题,涉及共犯的本质(即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的关系),也是共犯的存在范围问题。对此,本文主张部分犯罪共同说,并以该理论对相关案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结合刑法总则及刑法理论上的共犯原理,对抢劫罪的共犯通常不难认定。然而,抢劫罪属于多发性侵财犯罪,司法实践中,抢劫罪共犯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这直接导致了某些情形下抢劫罪共犯司法认定上的困难。本文拟就其中的若干情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婷 《经营管理者》2011,(1X):264-264
本文首先介绍了刑法学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纷争,并进而认为共同犯罪有事实的共同犯罪与法律的共同犯罪之分,简述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要件,并提出应当重新审视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完善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在刑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涉及到犯罪论与刑罚论.本文着重阐述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以及由此所引申的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从而提出温和的部分犯罪共同说理论.  相似文献   

7.
单位共同犯罪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对于隶属该领域的单住与自然人共同犯罪问题也现存颇多争议.本文认为,依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单位与自然人在法定范围内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在剖析了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基础上,解读了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不同情形,逐一分析后,提出了具体的归责原则和处罚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刑法课程,应通读《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并掌握以下基本内容:总论部分,首先,应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明确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把握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次,要系统掌握犯罪和犯罪构成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以及定罪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应了解有关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刑罚的内容,重点掌握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用原则及相关内容。总之,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应全面了解该书涉及的刑法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总论部分,首先应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明确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把握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次要系统掌握犯罪和犯罪构成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以及罪数问题;第三,应了解有关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刑罚)的内容,重点掌握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用原则及相关内容。总之,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1):276-276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行犯罪,刑法只对身份犯的单独犯作了规定,对无身份者的行为则没有作相应的规定。在这种情况,无身份者是身份犯的共同正犯还是身份犯的共犯?对此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中外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罚金刑的特殊预防功能重视有余,而对其一般预防功能重视不足,导致其适用范围,适用方式上的片面,本文拟通过对罚金刑的利弊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罚金刑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刑法机能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刑法理论许多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程度上都源于对刑法机能的不同认识。然而,刑法究竟具有哪些机能,具体内容为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刑法具有四大机能.且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应该彰显倾斜保障机能,拓展预防机能。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和谐化刑法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权前提之下追求刑法的和谐是当前刑法发展的必然要求。犯罪构成理论作为我国刑法学的基石性理论范畴,从犯罪构成的原论视角看待,其兼顾实体规范意义和程序保障价值,长期以来犯罪构成被仅从实体刑法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导致其程序价值的忽略。因而,应对现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进行结构性的重新反思,以期指导该理论在司法层面的实践价值,实现刑法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4.
曹天罡 《经营管理者》2013,(5X):266-266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对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认定追诉时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等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对于盗窃罪的既遂未遂,不能一概而论作为认定标准,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根据不同情况,依据不同的标准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5.
四、难点问题解析 5.教唆犯由于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是他人犯罪意图的发起者,因此,对教唆犯应当按主犯从重处罚 错误。理由: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根据教唆犯实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所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人可以从轻或者  相似文献   

16.
“间接正犯”是刑法理论申的一个复杂问题,自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实施以来,虽然人们对间接正犯有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直观、清晰的认识,但在间接正犯的基本理论上仍有许多争议之年。本文在吸收借鉴刑法间接正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间接正犯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倡导刑罚轻缓化和注重保护人权的现阶段,研究、借鉴大塚仁教授的人格刑法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格刑法理论将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大有禆益。  相似文献   

18.
期待可能性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刑法学界的关注,但关于该理论的本质却少有论述,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其本质是一种可谅解的动机,“可谅解”是从非刑法法规意义上评价的,这也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非规范性体现,同时本文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从出罪和入罪两方面来发挥其功能的。  相似文献   

19.
各国刑法理论构造不同,所以期待可能性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差别。在德、日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有的学者提出了规制原理说,有的提出违法性要素与责任要素说。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也有多种见解,但是本文认为将期待可能性置于刑事责任论中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20.
共同犯罪是我国常见的比较重要的一种犯罪形式。共同犯罪中的身份问题研究对于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较大的意义。身份是认定某些犯罪或者量刑时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本文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及司法现状,主要浅析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