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华语社区"是应用"言语社区理论"来讨论华人语言认同的尝试。"全球华语社区"是一个依托全球华人社会的言语社区。认同并使用华语的讲话人构成该言语社区的核心,认同华语并主要使用汉语方言的华人构成其外围,其他对华语有不同程度认同的人构成其外延。"全球华人社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生机盎然的现状以及辉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03-108
反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因其特殊、极端的性质而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通过反语言理论梳理,从反语言独特的语言形式入手探究国内网络小说的语言特征,以言语社区理论和言语适应理论为角度探讨网络小说语言作为反语言构建、维系社会现实与身份认同等问题,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反语言在国内的一次实践性尝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常在主观上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虚拟语气、反语和双重否定句模糊句式。  相似文献   

4.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语言哲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在雏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现的影响下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问接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随着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语用行为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晓黎 《学术界》2006,(5):82-86
作为当代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言语社区”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而对其构成要素的确定则是消除分歧的关键。受社会学社区要素界定的影响,很多学者将“互动”、“认同”甚至“设施”作为言语社区构成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确定一个言语社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元素:可以大体圈定的区域、相对稳定而适量的人群、由区域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使用的语言变体。“互动”和“认同”存在于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之中,而“设施”同言语活动没有直接关联,它们可以分别看作言语社区语言变体的构成基础和立体参照。  相似文献   

6.
文本是言语     
"文本"是解释学的重要范畴,解释学就是研究对文本的理解的。解释学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文本是一种语言的存在。语言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语言"和言语。言语是活的语言,是使用着的语言,有说话者(作者),有听众(读者),有语境,有所指(文本的意义),有个体性的特点,一旦言说,言说不可改变;而"语言"是对言语的语文学抽象,指人们在言语时能使用的语词的发音或字形、词义(能指)、语法、体裁等,它不是使用着的语言,是"死的语言",没有言说者,没有听众(读者),没有语境,没有所指,没有个体性而有区域性、民族性,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文本作为语言的存在是言语,包含着"语言"而不能仅仅看作是"语言"的存在。确认文本是言语这一事实,对于解决"人的历史活动是不是文本?"、"什么是文本的意义?"、"文本有没有原意?"、"文本的原意能否被读者把握?"、"理解有没有正确性问题?"、"理解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理解和认识有什么区别?"、"解释学和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等解释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解释学应当尊重文本是言说这一事实,一切与这一事实相符合的解释学理论是正确的,而一切背离这一事实的解释学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Ф.деСоссюр于20世纪初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利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语言认同指农民工共同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的言语行为及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趋同;农民工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期望认同、语言情感认同、语言行为认同及语言文化价值认同等;农民工语言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交际价值的促动和语言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奥斯汀(J.L.Austin)开创的言语行为学说(theory of speech-act)在英美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社会交际行为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颇有影响。他把言语行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从研究日常语言功能出发,把日常语言分析同功能主义和现象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他提出了"说做相统一"的言语行为学说,划分了日常三种言语行为,区分了日常五种言语表达方式,考察了言语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语旨行为(illocutionary act)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言语的功能和实际的使用及效果,有助于人们深入分析日常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倩 《社会科学家》2006,(Z1):319-320
本文主要就创造性言语能力的人文内涵进行探讨.以"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为基础,探究了"创造性言语能力"概念的生成过程,认为"创造性言语能力"是能够通过对言语能力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进行充分开发,从而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使个人和语言的世界达到和谐状态,所需具备的所有心灵能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李嘉  李娜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07-111
广告的创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双关辞格作为一种深受青睐的修辞手段在广告创作中被广泛应用。运用好双关修辞,能使广告语言增添感染力。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其主要形式有巧用熟语、名称双关、数字双关和英语双关等。双关之所以能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即引人注目、满足需要和简洁凝炼。双关在广告语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这个标准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划分中得到充分贯彻.而语气词因为其语法功能的独特性(不与其它成分发生结构关系),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本文从能否被包容出发以语气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对语气词进行界定,提出一个全新的语气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邱明明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119-124,160
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出发,从认知的视角探索语言生成的心理机制。通过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言语失误语料来洞察语言生成过程中,不同语言单位在语言系统层面上的运作和处理方式,为了解心理机制的共性以便构建心理模式提供跨语言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中 《北方论丛》2008,5(1):54-57
从20世纪文学语言演变史的角度看,建国后开展的"语言规范化"运动意义重大。它改变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在大量吸收翻译语体、方言和文言以后造成的那种混杂局面,对创造统一的现代文学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通过研究语言因表情达意而具有的一些特点,试图探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新途径,以让其从更高层次上来把握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词类问题在俄语语法中是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被称之为语法学中的"永恒问题".学者们对词类的看法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俄语词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词类问题在俄语语法中是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被称之为语法学中的“永恒问题”。学者们对词类的看法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些分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剖析词类的划分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词类学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1)"街上话"与"乡下话"构成城镇方言与乡村方言的二元对立;(2)溧水县城居民对在城话正在发生变化有着普遍的认同,说明在城话正处于一个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3)在城话与普通话的同时使用与双项认同说明县城居民的语言生活是一种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以在城话为主导的双语制,这使得在城话与普通话有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居民对普通话的权威地位有着极高的认同度,自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所说的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可见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双语制决定了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础。从语言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教学规律等方面,探讨文化与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主要内涵和导入方法对引导语言、文化、教学三者之间有机统一体的形成,进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致谢是一种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好处表示出谢意 (gratitude)和感激之情 (appreci ation)的行为 ,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普遍遵循的礼仪。但在不同的语言文化里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习惯不尽相同 ,致谢的表示方式和范围也呈现差异。该言语行为常以常规化和清楚可辨的客套语形式实现 ,这两种特点要求外语学习者在习得该言语行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语言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