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风问题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问题的严重性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繁衍,研究领域各种不正之风的泛滥,极大地损害了学术的声誉.在新世纪之初,只有大力提倡学术创新,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2.
3.
《光明日报》2004年9月17日报道,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少数人的学术腐败行为,对学术声誉造成了不小的损害。一度被称之为“象牙塔”的高等学校与学术研究领域里屡屡曝光的学术失范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学术的公信力。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杨玉圣教授告诉记者。“比如评职称,要求数量、学位,出多少书,有多少获奖成果、项目等,如果按这个标准,已故的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现在要评个教授都会很难了,这岂不是荒谬之极?”温儒敏教授也认为:“现在的高等学校过于追求一些名气方面的指标,而忽视苦练学术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郁贤皓先生在对詹钅英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一书的批评中有一些是不实之辞,指责“此书在古籍整理的方式和学术规范上有些问题”。本文针对郁文的不实之辞,实事求是地一一引证詹书,据理进行驳辩。指出詹书无论是在整理古籍的体例上或是在引用他人学术观点的范式上都是一部严格遵循古籍整理学术规范的著作。它既不存在“剽窃”和“抄袭”,据他人成果为己有的问题,也不存在有违犯《著作权法》的侵权行为。恰恰相反,詹书是以《著作权法》为准绳,本着“片善不遗”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李白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力求全面反映当今李白研究的新成果,方便于人的。它力求有善必录,录必注明,从不掠人之美。本文呼吁学界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遵守学术规范,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莫要个人意气用事,平白地责人以不实之辞。对那些实事求是的批评,则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欢迎  相似文献   

5.
(试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  相似文献   

6.
江右 (江西古称 )属文章节义之乡 ,不仅是禅宗的腹地和理学的心脏地带 ,而且在经济治术、诗人词客、人文风物等方面 ,皆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7.
文史不分家,也有区别:从本质上看,文学是人学,是挖掘人的灵魂和塑造人的形象的;而史学是事学,是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重在美,史学贵在真,两者共同追求的都是善;从功能上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铸造灵魂,融化在血液中,而史学则是以史为鉴,落实在行动上。我在写历史小说的过程当中,当然就得看一些古典历史小说方面的评论。感觉一是某些文章雷同,新意少,有软剽窃之嫌;二是不看原著,炒章句,某些文章简直就是拼盘。这是我从史学角度来看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古代史研究中也屡见不鲜。皆急功近利,学风浮躁所至。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学术界,学术失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纯化学术环境,方能培养出栋梁之才.为此,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与事业责任感教育,按照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同时相应改革高校学术评估体系与相关体制.  相似文献   

9.
学术规范应该是进行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的教学活动并未将学术规范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对学术失范的隐忍更使部分学子在学术入门之际迷失方向。因此,学术规范只有由一批高素质的人去身体力行、去传承、去监督才能使学术活动真正得到规范。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决定了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集模式”一统天下,缺乏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高校系统刊物存在着严重“自留地化”现象,被强令推行的现行高校文科学报系统的注释模式很不合理,非学术化因素对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普遍的压力。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事实上掌控了学术权力,因此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编辑应当格外珍惜这份权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目前学术失范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夸大注水学术荣誉、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数据作假、注释作伪、低水平重复。在推进学术规范方面,学术期刊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半期 ,梁启超、钱穆等资产阶级史学家在研究中 ,力戒门户之见 ,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与流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 ,重视汇通中西文化的学术思想及方法论的探讨 ;中后期 ,以侯外庐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清理发掘了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近二十年来 ,清代学术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内容涉及对清代学术史的专题研究 ,也有对清代某个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诗歌翻译大兴于清末民初,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诗歌译介代表人物梁启超、马君武和苏曼殊对拜伦的《哀希腊》的翻译发现: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译者自身主体性的影响,三人翻译的预先规范各不相同,其操作规范也千差万别。梁译注重诗歌的思想性,苏、马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译语文化的可接受性。这表明在我国诗歌翻译兴起初期表现出了预先规范的不确定性和操作规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浅论我国学术规范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的滞后性,本文提出加强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措施,包括成立全国性的学术道德管理机构,建立学术信用体系,制定“学术信誉规范”手册,建立对学术失范者的惩戒机制,签定诚信保证书,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监督网等。  相似文献   

14.
以<20世纪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考察对象,厘定其文学思路,探讨其问题框架及其学术突破和研究方法.认为该著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从历史流变、精神遇合和话语方式等角度,把该论题推进到整体关照和综合研究、价值整合与规律探索的学术前沿.进而反思了"从文化考察文学"研究方法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廓,总结了不同时期学术的成就、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是期刊的第一生命,编辑是把握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影响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主要原因,包括:大部分的期刊稿源主要依靠自由来稿,组稿力度不够;由于多种原因不能选取适合的审稿专家,导致稿件不能有效送审;编校环节存在的问题使稿件迟迟做不到“齐、清、定”;人为的干扰可能导致质量不高,甚至是错误的论文得以发表。针对以上问题,编辑工作者应发挥其核心作用,尽量做到:走出编辑部,加大组织优质稿件的力度;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对审稿专家的了解,确保稿件送审环节的有效性,严把质量关;抓好编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提早着手以提高编校质量;尽量做到匿名送审,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编辑工作者要确保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创建良好学风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是中国民间文学第一部学术史专著,该著作以翔实的学术史料、公正的学术史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对一些史料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新的评价,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学术史料,对一些不为人知的学者、学术成果进行了评价。该著作填补了20世纪民间文学学术史专题研究的空白,为整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建构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改变了民间文学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了学科的整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百年>是一部从学理层面对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回顾与总体反思的力作.著者对中国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进行了大写意式的归纳和总结,为新世纪的文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一股潜在的重要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它在中国的命运大可分为译介、传播、接受、误读、尘蔽、沉寂与敞开的消长沉浮阶段。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四个问题面向的现代性综观:一、古典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契机;二、学界对古典主义的偏误性解读;三、古典主义在中国存在的合理之处;四、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的研究概况及尚待拓展的研究空间。通过此一论题的考察与把持,让一度被遮蔽、低视甚至隐而不显的古典主义思潮出场,为人们所知晓。  相似文献   

20.
经典是文学史秩序得以确立的标准,文学史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文学经典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学作品自身,一是文学作品形成与接收过程中的语境。对后者而言,典律的形成过程,体现着权力关系的运作,既包括政治权力,又包括知识权力。在确立经典的过程中,既存在着"当代性"与"历史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又存在着文学经典边缘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