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秦王政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必然要取得胜利的。以燕丹、荆轲为首的一小樶阴谋复辟集团,尽管绞尽脑汁,采取恶毒的谋杀手段,企图阻止历史前进,但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遭到了可耻失败的下场。历史上被儒家所称颂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不过是奴隶主阶级在灭亡前的一场丑恶表演而已。  相似文献   

2.
卓福田、马河清、王少春三同志:《复旦学报》编辑部委托我答复你们的信.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和同志们讨论一下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问题.我认为,"四人帮"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歪曲,集中表现为一句话:"焚书坑儒是镇压奴隶主复辟的一场革命".我们知道,焚书事件发生在公元前二一三年,坑儒事件则晚一年.这时,距离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至少已有二百六、七十年.中间经过了整整一个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天下大乱,七国争雄,法背先王,政出客卿,田归地主,民流四方,"君子之泽,五世而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二一三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成阳宫门前,张灯结彩,车水马龙,文武百官都穿着庄严华丽的朝服来参加秦始皇举行的盛大宴会。百官齐集后,秦始皇前呼后拥地步入宴会大殿。届时满殿朝臣都山呼万岁。秦始皇看了看这济济一堂的文武官员,十分高兴,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仆射周青臣举杯上前,高声颂扬道:“从前秦国地方广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神明,平定了海内,统一了中国。接着又废分封,立郡县,消除了战祸,百姓安乐,真是德过三皇,功高五帝。”大家都举杯向前祝酒,整个大殿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4.
5.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是秦汉统治者与儒者双向选择,矛盾、利用的历史产物。秦始皇、汉武帝所处的不同历史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与秦汉儒者所具有的不同品格,及儒者身份的不独立性与统治者的专制,破坏了这种双向选择,速成了出于同一政治目的、相反历史结果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翻开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民族英雄就象灿烂的群星一样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中华民族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家珍国宝,更是我们世世代代教育青少年热爱自己祖国的绝好教材。毫无疑问,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这众多民族英雄的品质和业绩,也是哺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份重要的精神食粮。遗憾的是,作为对亿万青少年传播历史知识主要渠道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其中的“顾”字,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代起出版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必修本为第五册)都释作“但”,显然欠妥。“顾”作“但”讲,用以表转折。但“顾念”句与前文“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云云语意上已被中间的“少年固强之”句隔断,形式上更不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并不需要在句首用表转折的词语来连接。这个“顾”当是实词,与“念”同义。《中华大字典·戌集·页部》“顾”字条注:“念也。《国策·齐策》:‘而不顾万乘之利。”’“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矛盾”渊源的考察,认为矛盾只可分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并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澄清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学中的“不矛盾律”和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南腔北调”的出处有:明徐渭《青藤书屋图》的题跋:“儿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有:“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赵翼《檐曝杂记》里写:“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说:“象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兼之,听之历历也”;鲁迅以“南腔北调”作过书名。从时间先后说,徐渭的题跋最早,但几种大型辞书均未引证。如《辞海))只引《儒林外  相似文献   

12.
“名学”是我国名辩理论研究和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术语 ,它是指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学术思想理论。名学和辩学虽都兴于先秦 ,但二者存在着根本性差异 ,不能将名学混同于辩学 ,也不能把名学归结为“名家之学”、“先秦名学”。至于“名辩学”则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以意逆志”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提出“以意送志”的说访原则,后人对其理解不一。本文认为:“意”应理解为作品之意,与“文、辞、志”同列于作品本身系统之中,而对待“意”的完整确切的把握则是正确道得诗“志”的唯一管钥。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在文学阐释的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传统的“断章取义”的说持方法进行的矫正。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辨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考察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指出了它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所具有的非科学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分析了它作为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理论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它作为一种实践原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应随意使用“以人为本”的提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同志提出:讲逻辑要合乎逻辑。这个提法真是好得很!其实,还可以扩而大之,即不仅从事逻辑教学工作(讲逻辑)的人要合乎逻辑,不从事逻辑教学工作的人也要合乎逻辑。“合乎逻辑”应是对一切能思维的人的普遍要求。问题是什么叫合乎逻辑?合乎什么逻辑?由于形式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这一科学分工上的特点,有同志就认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可以不问内容的真假,只要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首先要谋篇布局,把材料严密地组织起来。而要组织好材料,必须紧扣主题;在记叙性主体中,还要围绕恰当的“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有机整体。如果离开“主题”,则失去思想的主脑;但如果离开“线索”,则义缺乏结构的主干,也显得零散,缺乏凝聚力和新鲜感。所以记叙性文体的“线索”,不是一个可有可元的问题,而是一个既关系到文章全局的集中和连贯,同时也关涉到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恰恰是于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意象”辨析辛刚果古今中外的理论家在使用”意象”一词时,其内涵有着较大的分歧.从国内学术界情况来看,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两种说法:其一,把“意象”看成是“心中之象”,”构思中的形象”,郑板桥所谓“胸中之竹”是也.华中师大的孙子威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中就...  相似文献   

18.
从南北朝的文学思潮、江淹的社会地位演变及随社会地位的演变而产生的社会情趣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江淹才尽的缘由,从这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文学创作才能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良好的社会氛围及健康的文学思潮之上的,失去了创作源泉的基础,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才能。  相似文献   

19.
对文明的辨析是关于文明的学术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对概念的辨析一方面应该以人们对表达概念的语词的实际使用为根据,另一方面应该具有逻辑的一贯性。文明的实质是为生活共同体所普遍讲究的总体的生活方式。有多少种活动就有多少种文明。不同文明的高低优劣取决于所讲究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多少种能力的充分协调发挥。  相似文献   

20.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借助经验积累而来的,并未上升到理论高度。其中,“什么是描写?”就是需要商榷订正的问题之一。什么是描写?或说怎样给描写下一个定义呢?《“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一九三九年版)和《“辞源”修订本》(一九八○年版)均称“描写:摹写也”。这是以词解词,显然不能视为“描写”的定义。较有探讨价值的解释是下述两家。1.《汉语词典》(一九四七年版《国语辞典》删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