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的公民道德原则在学理意义上的扩展性诠释.寻思公民伦理的普适性依据,它需要从人性、人的道德情感及其共同体社会的整体理性架构中得以验证.公民伦理把主体的自由平等、交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合作的有效性要求作为构建的取向.因此公民伦理自处于一个可普遍泛化的世界关联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2.
公民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化已经成为全球化情势下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和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企业公民——企业伦理,生态公民——生态伦理,网络公民——网络伦理作为公民身份与公民伦理可能的三个重要面向,其认同、建构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涉到公民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尚在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应基于自身独特的处境及语境,在培育和发展具有生态文明精神的公民文化和公民伦理的努力中,使其自身不断得到确证、发展和成熟,最终达至社会生态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是作为理念意义上的理想类型的国家,即国家是伦理普遍性和单一性的统一,是作为伦理共同体与公民这一伦理主体之间的统一,是具有伦理实体和伦理精神的伦理共同体.国家共同体是由国家公民组成的,公民是伦理主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伦理主体与伦理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黑格尔的公民与国家关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现代国家理念的确立和国家制度的建设,对于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社会建设,对于提升公民对国家信任感和依赖感,促使公民自觉承担国家责任、履行法律义务等,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景艳 《学术交流》2006,(8):138-14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伦理的支撑与保证作用。从伦理视角出发,应把增产节约、合理消费、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准则;倡导以节俭、节约、节能作为工作与生活的伦理价值取向。节约型社会伦理观的本质属性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伦理体系,应立足于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活质量观,并致力增强公民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杨惠 《唐都学刊》2007,23(5):27-29
制度作为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类在共同体生活中博弈的内在规则。制度伦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道德性存在立法。传统社会封建皇权制度下道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依附性,个人权利缺位,是外在强加的形式化的道德;近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制度伦理中个人主体性加强,但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彰显的是"工具理性"和"个人理性",必然带来"价值理性"的退隐,引起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代社会公共领域扩大,在"政治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四种力量博弈均衡之下的制度伦理,是个人发挥道德权利参与建构生成的,这种制度伦理作为新的道德规制范型,才是真实合理的实质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文化直接关涉伦理。文化无论就其作为本体论生成意义上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还是从其实践论意义上的"人的生存样式或活法",以及最为功能论意义上的人对生存环境的应对方式和策略等,都离不开相应的伦理规制,合理的伦理规制保证了文化演进的方向;公民伦理的思考离不开文化自觉。现代文化的基本形态是公民文化,与之相适应,其伦理规制形态就只能是公民伦理。公民伦理的价值目标是公民普遍的"公德意识"与"公德信仰"的养成,其能否实现,直接取决于优良的以公共性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社群共同体的创建。  相似文献   

7.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食品伦理的介入.食品的本性在于维持生命、增进健康和幸福,它承载了生命价值,对待食品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这决定了其安全第一的伦理取向.食品的生产经营内含着道德契约,企业应当承担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产品的社会责任.食品的保障与规制蕴含了政治良心,国家对公民获取安全食物负有尊重、保护和促进的义务.食品伦理的要旨在于:履行责任,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乃是国家的伦理职责所在,也是一国宪法的应有之义.然而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不仅限于宪法明示的条文,还包括可以从宪法推演出来的隐性权利.隐性权利以国家政治伦理为基础.可以通过法律制定、宪法规定、宪法解释和宪法适用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宪法的隐性权利.  相似文献   

10.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5,(11):18-23
中国当今伦理状况最严重的问题是"双重人性问题".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为个性伦理.个性伦理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伦理学,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探究伦理问题.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为伦理包含道德,道德只是伦理中的准则部分和道德评价部分.个性伦理的两个重要范畴为个性和群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性,群性是某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主张强化个性,弱化群性.传统伦理与个性伦理有原则性区别,即,传统伦理停留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个性伦理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传统伦理以社会为本位,个性伦理以个性为本位;传统伦理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改变个性,个性伦理是根据个性的需要而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传统伦理是从外到内的内化,个性伦理是从内到外的实现;传统伦理鄙视沟通技巧,个性伦理纳入沟通技巧.为实现国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提出了个性伦理四原则即,以个性为本位、以实现为本位、以自主为本位、以规则为本位.  相似文献   

11.
董浩 《阅江学刊》2024,(1):104-114+174
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新型对话,人机对话是否符合传播伦理规范,不仅是一个交流合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事关传播秩序稳定与否的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人机对话主要存在因“语言区隔”导致的人机“交流的无奈”、交往的工具理性化、话语失范与污染引发的语言攻击、机器沉迷引发的社会越轨行为、隐私侵犯行为与信息茧房效应的加剧等传播伦理风险问题。可采取增强公民的媒介素养、建立适恰的人机对话传播伦理规范、采取措施将机器“道德化”、制定规范人机对话传播风险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杜维超  刘杰 《创新》2011,5(2):79-81,92,127,128
学术界传统上将以"天职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教伦理作为马克思.韦伯社会伦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新教伦理之于韦伯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描述而非价值判断。通过对《学术与政治》一书的解读,展现了韦伯社会伦理对抽象层面的新教伦理的现代实践性超越,在个人领域,韦伯的职业伦理坚持学术的"科学精神",力求价值无涉;在公共领域,韦伯的政治伦理坚持价值关怀,主张政治激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是人类由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人类对技术理性的过分张扬导致风险社会的来临,也使风险社会的技术伦理出现严重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强化技术伦理意识,树立社会各个角色的责任伦理,进行技术伦理的不断创新,建立科学的技术伦理评价机制,使技术伦理成为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易想和 《社科纵横》2009,24(11):104-105,108
新时期的生育实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大挑战。生育实践急需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的指导。生育伦理原则是人类在生育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实践证明,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主要包括:责任、价值、平等、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轩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0,26(3):43-47
当今多元的文化与价值构筑起时代精神状况深蕴的语境背景,其真实的原像是人文价值、社会空间场域、资本逻辑交互存在场景中,人的存在样态通道的求索与指认。历史、空间、人机缘式交汇的相遇成为伦理样态化育的全新地平线,人以开放曲式向历史播撒着伦理的样态。历史凝结的伦理智慧始终是以累进性攀升的方式同时代景观场域交融,真实的伦理样态就是在各种场域的交叠共融中养育的,同时以特有的伦理景观呈现给社会。  相似文献   

16.
纳米技术本身的内在特性即中介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纳米技术既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又可能引起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探讨纳米技术的健康与安全、平等与公正、自主与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分析纳米伦理的可能性、整合性、前瞻性特征及其相应的评估方法,将有助于在纳米技术发展的早期推动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的协同研究,促进纳米技术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巍卓 《社会》2019,39(2):214-241
作为德国社会学的两位奠基人,滕尼斯和齐美尔奠定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现代伦理生活格局。伦理世界观的分流源于他们各自对时代处境的体验以及对思想史的独特解释。从近代自然法的角度出发,滕尼斯的社会伦理的核心是重建政治社会的秩序与风尚,一切价值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与此相反,齐美尔的社会学思考从一开始就以对社会伦理的批评作为前提,他将超越社会的个体生命视作伦理的目的,对他来说,生命不仅意味着身处社会之中的个体具有饱满个性,而且从自身孕育出客观的、适用于他自己的伦理责任。从帝制时期到魏玛时期,德国社会伦理同文化伦理的分流、交织与合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德国社会学史的清晰主线。  相似文献   

18.
民生内涵的历史发展表明,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从主要依靠民众自身努力向需要社会支持与同情开显的过程。民生和伦理概念的社会公共性是民生伦理的词源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民生伦理概念多从政府行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而较少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民生伦理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对此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包括民众民生诉求的道德合理性及社会组织的态度,社会组织和民众对待民生状态和民生问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内心信念和善恶是非标准。这一概念包含着民生道德责任原则、秉持公平正义原则、民本原则和幸福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信息伦理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出发,讨论信息伦理所具有的基本社会功能及其实现的路径。信息伦理是自律型和普遍型伦理。信息伦理具有社会调控与管理功能、认知与教化功能和文化保护功能。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则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以提高信息行为主体的信息伦理意识,制定信息伦理规范,使信息行为主体有法可依,加强信息法制建设与信息伦理互补和建立信息伦理问题的预警机制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以其迅捷性、多样性、互动性、全球性、随意性、娱乐性见长。由此造成了网络新闻的失范,网络新闻伦理的建构就其过程规范而言,采写伦理方面要注重真实性、遵循媒介的采写底线;传播伦理方面要体现社会责任,实现优化传播;消费伦理方面要谨慎选择、注意消费格调、尊重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