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把鲍照誉为“乐府第一手”,称赏其学习和模拟乐府所取得的成绩。鲍照对边塞诗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鲍照和唐代边塞诗的比较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鲍照对边塞诗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鲍照是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李益是唐代从军出塞时间最长的诗人,边 塞诗创作有丰富的生活积淀,他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鲍照与李益的边塞诗创作具有可比性.通过对鲍照、李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及其边塞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边塞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识,边塞诗对古代典籍中军事素材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鲍照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和李益边塞诗的创作渊源.  相似文献   

3.
“乐府狮象”鲍照创作的大量乐府诗 ,深刻反映了门阀制度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曲折复杂的心态及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其诗作气势高亢 ,风格俊逸遒丽 ,形式“因”中有“革”,在乐府创作领域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逐渐自觉,诗歌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缘情"这一原始功能与本质.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寒士诗人,鲍照在作品中倾注了其大量的个人情感与思想,从而使得诗歌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分外鲜明,以自我意识、个性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为内容的主体意识成为鲍诗的一大特色,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逐渐自觉,诗歌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缘情”这一原始功能与本质。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寒士诗人,鲍照在作品中倾注了其大量的个人情感与思想,从而使得诗歌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分外鲜明,以自我意识、个性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为内容的主体意识成为鲍诗的一大特色,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现存诗文看,诗人鲍照有强烈的悲剧意识。究其形成原因,至少有三个层面可以讨论。从个人境遇层面看,鲍照家境贫寒,身世不旺,体弱多病,饱受病痛折磨,且倍感理想难达,事与愿违;从制度现实层面看,门阀制度森严,政治斗争险恶惨烈,文化专制加剧,加上现实龌龊不公,让鲍照无所适从;从文化思潮层面看,传统悲剧性生命体验及汉魏以来以悲为美的审美心理对鲍照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他对自愉自适的审美境界的崇尚。庄子把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无疑对现实人生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9.
毕淑敏将医学和审美整合在一起 ,使人物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交切相融 ;毕淑敏有力地展示了欲望生命力和人格生命力并敢于直面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子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开始,以生命存在时间受限、生命存在过程饱经磨难等现象为出发点,目光始终聚集在生命存在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束缚;其思考的中心便是如何超越生命体所面对的艰难困境:如何在不可理喻而又令人绝望的乱世远祸全身,如何在几近丧失自我的隐遁中实现自身价值,如何在俗世的喧嚣中最大限度地升华自己,最终进入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庄子以一个智者的敏锐体察与细致关照,详尽而深刻地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的思考,其探求也便在此基础上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六朝文坛上,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创作了大量的赋.这些赋作反映了鲍照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了他对文学之美的执着追求,呈现出追求险俗新奇、色彩浓艳鲜明、意境含蕴深远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2.
鲍照的山水诗大都状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光水色。前期之作比较矫健、峭拔、雄浑, 着意于具体物象的刻画与审美观照。后期的山水诗境界沉郁、险峻、悲凉, 经旅途之辛苦, 仕途之酸楚, 感人生之多艰, 社会之不平, 化景物为情思, 独构意象, 卓然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3.
黄节先生对鲍参军诗歌做过经典注释。其注诗的动机是秉承着"以诗救世"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注诗的方式来抒发己志,传播"务实致用"的思想理念;其笺注特色在于多创注补注;取精用宏,释事不忘求义;存正纠谬,独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纯诗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整体追求里,始终在寻找一种能切近现代人情绪的纯粹形式,这是他们苦心寻找的"纯然的"现代诗.在这个诗形里,诗人们刻意抛开惯常倚靠的音律,力图用情绪的节奏组织诗的内在结构.表面上,"现代"诗人这种"纯然的"诗,与法国象征主义"纯诗"的艺术宗旨有着一定的偏差,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努力打造的中国纯诗并没有放弃音乐性,他们强调的"不用韵脚,不受格律的束缚",实际上体现为一种音乐的"缺席"与音乐性的"在场".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类不标明确切摹拟对象的拟古诗,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是这类拟古诗的重要代表.陶渊明《拟古》九首在题材、主题、抒写模式上对先行作品多有继承,并且通过时空的推远、角色的虚构、语言和意象上的承袭营造了“似古”的氛围,其浑言“拟古”并非政治上的掩饰,而是体现了将个人经验融入普遍人生境况的努力.鲍照《拟古》八首在“似古”氛围的营造上更为精细、复杂,在语言风格和意象使用上更重“改写”而非承袭,这与南朝诗风巧构形似的变化有关,也与鲍照本人对诗歌“戏剧性”的追求有关.两组《拟古》八首所言之“志”虽有差别,对“往古”的想像也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诗人超越平庸卑琐现实的渴望,并通过这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完成了某种自我形塑.  相似文献   

16.
有宋一代,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和精神功利性生命意识的并存必然使得院画呈现出一种双向糅合的复杂模态,人物画坚守为政治礼教服务的传统,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依然强劲.而随着北宋中期日渐强盛的主情写意审美思潮以及随之兴起的文人画风影响,山水画和花鸟画则日益注重发挥其审美怡情作用,呈现出精神功利性生命意识逐步从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母体内部剥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自杀或他杀漠视生命现象时有发生,反思大学生中频繁出现的此类事件,从根本上看学生在具备清醒的自我生命认知、合理的生命意义判断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思考方面有很大欠缺。高校要着重从"生命认知"和"生命意义"角度,来教育大学生走出"生命困境",创造有价值人生。  相似文献   

18.
论权利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利意识既体现为人们对权利现象的理性探索,又包括人们对权利的社会规范意义范围和实现手段的认知.从权利意识的基本成分来看,有权利认知、权利情感、权利评价、权利意愿和权利信仰.权利行为必然受到权利规范的引导和推动,而这些权利规范是通过权利意识的途径成为社会主体的行为.权利意识的形成与内化是现代社会法治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违法性意识反映了行为人对法秩序或法整体的人格态度。违法性意识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社会危害性意识决定的,但特殊情况下是可能单独存在的。而且,在某些行政犯的场合,行为人缺乏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必然会造成社会危害性意识的缺失。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中,社会危害性意识应在认识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违法性意识对认定故意犯罪具有补充价值,对认定过失犯罪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