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克仁 《世界民族》2007,66(1):20-29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占领了拟议中的全部巴勒斯坦国土及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而结束。阿拉伯被占领土表面上使以色列的地缘形势与安全环境得到了改善,然而其在阿、以冲突中悬而未决的地位使以色列的疆界长期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这种状况诱发了以色列社会内部的政坛动荡、文化转型与民族认同分裂以及族群矛盾的凸显,从而对以色列的民族国家构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潘楠 《世界民族》2023,(3):76-87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地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促使其沿着“以色列-德鲁兹模式”展现出明显的德鲁兹化趋势。阿拉伯基督徒社团与德鲁兹社团相比,人口规模相当、文化均较为独特、历史境遇类似、面临现状趋同,这成为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德鲁兹化的前提基础,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色列建国初期的萌芽阶段、冷战时期的消极阶段以及后冷战时代的积极阶段。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具有时代特征鲜明、兵役制度优先和利益决定效果三大特征,对以色列境内其他阿拉伯群体、对以色列民族国家的构建都产生了影响,对以色列国进行族群治理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进程在该社团内部存在分歧,在社团外部也引发了争议,因而可能会朝着曲折前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以色列的少数群体,最初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没有逃亡的巴勒斯坦人。历经近60年的变迁,以籍阿拉伯人在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无法掩盖其内心难以名状的伤痛。他们处于既无法融入以色列犹太主流社会、又被阿拉伯大家庭所遗弃的尴尬境地。以色列的犹太国性质及所推行的政策是导致以籍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国内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基本原因。面对未来,以籍阿拉伯人又面临着成为“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5.
李先军 《世界民族》2006,73(6):68-71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不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以色列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教育入手,为减少文化摩擦、促进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和解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双语言、跨文化教育即为其中一例。一、双语言、跨文化教育的背景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598.7万(1998年9月),①居民主要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构成,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为通用语言。以色列是世界上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和学者。以色列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教育预算一直占政…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使德鲁兹人成为阿拉伯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以色列建国后,政府为了对国内阿拉伯人进行分而治之,将德鲁兹人视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宗教团体。德鲁兹人可享有宗教法庭自治并成为以色列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对象。尽管蒙受以色列政府的种种优待,但德鲁兹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主体民族犹太人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并未在完全平等的意义上融入以色列社会。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赵克仁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曾流散在世界各地达1900多年,饱受异族欺凌。建国后,以色列又与阿拉伯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争和对峙状态。这种情况使今天的以色列犹太民族形成十分复杂的心态。认识支配以色列犹太人行为...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代 ,长期被掩盖的民族问题由于世界格局的转换而凸现 ,并成为影响国家乃至地区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因国情不同 ,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 ,引发和构成民族问题的基本要素是民族、宗教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以及由此导致的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不平等待遇及权益的缺失 ,因此 ,谋求平等和自决权 (自治权 )往往成为民族问题的核心内容。中东地区一直是民族问题的集合点和民族冲突的迸发区 ,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色列少数人群体阿拉伯人的境遇和宿愿的剖析 ,来阐释中东民族问题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一、关于民族…  相似文献   

9.
论萨达特的和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是历次阿以战争的主力,长期的阿以战争给埃及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丝毫看不到胜利的可能.1970年萨达特上台后,外交政策日趋务实,强调服务于现实的埃及利益.为摆脱战争状态,制定了"以战促和"的战略,联合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使欧美等国家得以正视阿拉伯国家的力量,不得不调整各自的中东政策,也迫使以色列坐到谈判桌前,埃以两国最终签署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埃以实现和平为和平解决阿以争端提供了范例,对中东和平进程做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罕见的戏剧性事件之一,给国际政局以极大的冲击。1948年独立时,这个犹太人国家的人口不超过80万人,其中65万是犹太人,15万是阿拉伯人。到25年后的1973年,犹太人增至275万人,阿拉伯人增至48万人。这期间移居到以色列国的犹太人约有150万人,同时也把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带入这个新的国家。在迁入的犹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