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侵华思想客现存在于日本向军事帝国主义转变时期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它起始于幕府末期的对外扩张,形成于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活动,成熟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大规模入侵。日本的侵华思想在侵华行动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实际的侵华行动又不断激发、孕育出新的侵华思想。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时期,其大众传媒积极参与法西斯当局的侵略战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对国民进行战争动员,在社会上形成了支持法西斯战争政策的意见气候,有力地推进了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媒体积极从事对外宣传战,粉饰法西斯的侵略罪行,从而沦为了法西斯扩大侵华战争的吹鼓手与帮凶.  相似文献   

3.
张增香 《理论界》2000,(1):60-6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目的要征服中国 ,取得东方霸主的地位 ,继而进攻苏联 ,最后决战美国。可是中国人民在无比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长期坚持抗日战争 ,使日本侵略军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速决战变成了长期消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巨额的军费 ;打乱了日本军阀对东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 ;日本因此而彻底失败。众所周知无论“北进”还是“南进”的日本既定国策 ,都以解决中国事变为前提 ,在北犯、南攻同样受中国抗战牵制的情况下 ,日本逐渐舍北而南的原因何在呢 ?本文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以来,日本存在两种对华政策,一种是以华为友的政策,一种是以华为敌的政策。在以华为敌的政策主导下,日本先后发动了多次对华侵略战争,日本中国学研究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通过歪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侵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利用中国传统儒学文化资源,为天皇制政体服务;炮制文化“方策”,为侵华战争政策献计献策;直接参与文化侵略,掠夺中国的文化资源。日本侵华战争准备如此之充分、延续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影响如此之广、民众卷入如此之深,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中国学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反过来,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又刺激了日本中国学的畸形发展,成为日本中国学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把日本引向战争歧途,使日本早期现代化取得的成果葬送在战争的烟火之中,这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历史教训。在这一时期,日本中国学沦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正是这一教训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6.
7.
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寻找其侵略行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大东亚主义中国社会停滞论和中国社会外铄论等一系列侵华理论。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不仅有力挫败了日本侵略者从文化上征服中国的企图,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日本士人认识到晚清中国愚昧衰弱、自大保守,不复往日之盛.由此,敬畏中国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并开始产生轻视的心态,进而渐露觊觎中国的野心.鸦片战争遂成为近代日本蔑华侵华意识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喜儒 《阴山学刊》2004,17(3):64-67
河村太美雄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以一个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老兵的视角,叙述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本极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该书中译本出版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据东京消息:作为中国人看日本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北方人看日本》一书,近日由该丛书策划公司日本侨报出版社在东京举行了有中国新闻社、《人民中国》杂志、《中国经济周刊》、《中文导报》、《朝日新闻》日方、《国际贸易》日方等10家中日媒体参加的首发式。《中国北方人看日本》一书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的两位长期从事日本问题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笪志刚、郭力编著。该书收录文章涉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有中国作者的研究、评论、体会,也有日本各界人士撰写的文章,可以说是中日学者、民间朋友合作的一部力作。书中既…  相似文献   

11.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这是沿用明朝末年旧政策的阶段 ;二、鲁监国、隆武两政权并存时期 ,这是拒绝交往与通好、求助同时并存的阶段 ;三、鲁监国政权、郑成功及其子孙主持的政权、永历政权等并存时期 ,这是通好、求助政策全面推行阶段。影响南明政权对日态度转变的因素 ,包括总体形势、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事人的经历和性格 ,以及地域远近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路有很大影响。因此 ,中国东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组织这一组笔谈 ,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由“靖国神社问题“造成的政治僵局经“破冰“、“融冰“以后,日本在各问题领域全方位向中国施加压力,给中国对日外交造成了困难的形势。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检讨,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日本论的意义和知识系统发生了危机。只有认识得到中日关系的基本结构,只有自主实证的日本学知识、主体性健全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以这种知识、思想为支撑的理性外交政策,才可能为化解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提供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因为编撰性质不同而不应将两者完全等同一致。关注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更可得见当时新旧史学转换的种种特征在历史撰述中的具体表现。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通常被认为是开始使用了章节体,其实仍以使用纪事本末体为主,编纂形式新意无多,而其划分历史阶段的分期观念,以及受此影响而在历史叙事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其学术意义则不可忽视。清末出现的多种中国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成为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成文法包括制定法与统一法两部分,制定法居于其中重要地位。制定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联邦宪法、州宪法、法律、条约、法院规则及行政机关规章与决议等。成文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中,以普通法为主导。成文法的司法解释明确详细但种类烦杂,有待系统化。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应以积极的方式,科学的态度,谨慎选择美国成文法的优秀成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自1993年开始,中国由石油出口大国成为了进口大国,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度加大,进口总量已突破1亿吨,石油安全已经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文章提出了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实施跨国经营、开拓国际资源市场、构建合作安全机制等对策,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责任政府主要实现形式的政府问责制度,其建立是我国法治进程的重要表现,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下的必然要求。自启动以来,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并着力实施,各地以地方规章的形式相继出台了问责的制度文本来规范其操作。然而,这些制度文本本身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了我国政府问责制运行的困难。本文即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各地问责制度文本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比较分析各地问责制文本的异同之处,肯定其对以往责任追究制度的革新,重点揭示文本规定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问责各要素应把握的要点,以期为地方政府问责办法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政府问责制度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护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农业保护不仅尤为必要 ,非常迫切 ,而且现实可行。因此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实施农业保护 ,注重农业保护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论赋的叙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湘兰 《学术研究》2007,(6):128-133
赋的叙事性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意识地虚构情节、假设人物,以对话形式叙事,二是信而有征地创作。散体大赋假设客主、一问一答的行文方式,构成赋体独特的叙事结构。赋序具有叙事功能,有的赋序假设情景对话,虚构叙事内容,以揭示作赋目的,有的赋序强调纪实描写,具有史料价值。纪行赋具有历史叙事意义,相对于史书记载而言,纪行赋是另类的历史记载。寓言赋的创作体现了作者"假象尽辞,敷陈其志"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应当是既符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又有利于实现自身的长远利益。中国制定的对日政策也是对中日两国相关的国际形势及日本对华政策深刻研究的结果。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对日战略选择,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从国家最高利益出发发展对日关系;第二,从对美战略出发发展对日关系;第三。从构建东亚共同体发展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