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宝煦学术成就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煦,政治学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政治学、国际政治双学科博士导师。1922年11月18日生于北京。1943年入昆明西南联大化工系学习,后转政治学系。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系主任、亚非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香港《中国研究》学刊主编。主要著作有《政治学概论》(主编)、《中国政治学的复兴》(英文版专著)、《当代中国政治专题研究》(德文版专著)、《中国公共政策》(与人合著,…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记者萧乾同志,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北京东北城羊管胡同的一户贫苦市民家中。由于他家境贫寒,自幼入崇实洋学堂半工半读。一九二二六年因为参加CY(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被军阀逮捕,出狱后当过教员,跑过邮局,做过校对,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文学写作,从一九三三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一九三五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一九三九年他出国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以后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又担任《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兼战地记者,一九四六年他从欧洲回国,负责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兼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萧乾同志曾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顾  相似文献   

4.
王欣瑞 《天府新论》2009,(6):126-129
新闻媒体与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热点,但《大公报》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大公报》是民国时期影响广泛的报刊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深切的人本关怀精神,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了大量报道。它呼吁关注民生,主张政府参与,并在乡村建设运动高潮期间推出《乡村建设副刊》,为乡村建设事业创造舆论平台。《大公报》既反映了时人关注的社会焦点,也起到了为乡村建设运动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今天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知新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华南地区创办的机关刊物。关于它的停刊时间,众说纷纭,兹归纳如下:一、1898年1月(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郑慧英等编《中国杂志总目提要(1815~1936)》持此说。二、1898年12月。主此说者有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中集)》、余家宏等编《新闻学简明辞典》、潘贤模《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刊——近代中国报刊史初篇》。与此说类似的还有陈恭禄的“发行二年停刊”说。(见《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三、1900年7月26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冼玉清《广东大力提倡变法维新的报纸——谈清末的〈知新报〉》主此说。(见香港《大公报》1964年8月27日副刊《古与今》)  相似文献   

6.
1952年1月5日,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胡家健从香港寄来剪报《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以公正敢言而闻名。它在近代中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与《申报》并为南北报界的两朵奇葩。《大公报》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兴革与嬗变。因此,《大公报》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藏”。遗憾的是,以往史学界对《大公报》的研究多集中于1926年以后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对于早期《大公报》及其创办人英敛之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探讨。新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侯杰教授倾尽多年心血完成的力作《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填补了此项…  相似文献   

8.
《香港报业春秋》是叙述香港1841年到现在近150年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我国著名作家夏衍、张友渔、刘思慕等写了从事香港新闻工作的回忆录,它概述了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以来英文和中文报刊的产生情况和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了早期影响较大的报刊如《遐迩贯珍》、《华字日报》、《循环日报》、《中国日报》、《唯一趣味报有所谓》、《华侨日报》、《工商日报》、《生活日报》、抗战迁港的《大公报》、《立报》和香港创办的《星岛日报》、《华商报》、《大众生活》、《光明报》、《正报》、《人民报》、《文汇报》、《愿望》、《周末报》、《商报》、《经济导报》等及香港的新闻通讯社、广播电视和新闻  相似文献   

9.
十三1947年,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回顾几十年国内报纸,总有一家最受知识界和大读者欢迎,成为舆论重镇。它的销数不必是最的,但代表公众意见,开创一代风气,成为权威。亥前后的《民立报》———包括《民呼》、《民吁》,民初年狄平子主持的《时报》,‘五四’前后的北京晨报》,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公报》,当前的文汇报》,都起了这个作用。”(徐铸成《报人张季先生传·引言》)。其中以《大公报》执舆论牛耳的间最长。这张老报纸由应敛之初创于1902年的天津法界,但它在言论自由史上最辉煌的跋涉开始于926年,这是邵飘萍、林白水在北…  相似文献   

10.
师陀(即芦焚),河南籍作家。三十年代初步入文坛。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谷》和何其芳的《画梦录》、曹禺的《日出》一起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而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础。他的刻意求工的创作态度,始终不懈的艺术追求,使他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现代作家的独特风格。他既是一位优秀的乡土作家,又是优秀的讽刺作家。在这两块园地,他辛勤地耕耘着,并以自己的心血换取了不可多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高宗武、陶希圣曾是汪精卫对日媾和的“先驱”。1940年1月初,高、陶趁汪精卫赴青岛参加南北傀儡政府合流会谈之机,从上海出走香港,并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日汪秘密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纳》,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史称“高、陶出逃。”究竟什么原因促使高、陶反水,出走香港,笔者以为:一、高、陶对未来新政权的人事安排不满。高、陶自命为“和平运动”的元勋,故期望值很高,高宗武想当新政府的外交部长,陶希圣想当实业部长,但人事控衡的结果是周佛海系核心分子得势,高、陶只被委任为未来新政府的外交部次长和宣传部长,放心生…  相似文献   

12.
1854年7、8月间《遐迩贯珍》刊载的《瀛海笔记》和《瀛海再笔》,是目前所见王韬发表最早的两篇报刊文章。但是,由于同一时期王韬近代报刊意识缺乏等一些具体原因,王韬为《遐迩贯珍》撰稿之举,尚不能成为认定他从事报业活动起点之标志。该起点从1870年代初王韬兼任《香港近事编录》编辑算起较为合适。更明确之标志,当非王韬于1874年受聘出任《循环日报》"正主笔"一事莫属。  相似文献   

13.
《江汉论坛》2002,(12):96
苏星,经济学家,1926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政治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前线》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红旗》杂志经济组组长、经济部主任、副总编辑;《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曾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务委员。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苏星在从事教学、编辑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的50多年中,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在研究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4.
祝政宏,男,1948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获俄罗斯史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在新疆大学政治系(后改为法学院)任教的10多年来,先后讲授《世界近代史》、《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本科生课程,开设《俄苏史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经济研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6,(8):62-62
《徽州方言探秘》一书目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江声皖,婺源人,1947年生,毕业于原徽州师范中文专业,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黄山杂志》创刊,后任黄山市电视大学教学处主任,现任该校评估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已在全国及省以上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的和在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近20篇。  相似文献   

16.
张洋 《理论界》2014,(3):126-128
当下学界对吴鼎昌与新记《大公报》关系的定位主要依从出资人与报人两个层面进行解读。吴鼎昌可以算作报人;但究其终身,他是政治家;在任职《大公报》期间,他的主要身份是银行家。因此,对吴鼎昌与新记《大公报》关系的研究,可以从报人、政治家、银行家这三个维度解读二者关系。在经济视域下,吴鼎昌是新记《大公报》名义上的出资人,其借用银行的资源和资本,控制了《大公报》的资本来源与股权分配,并成为了报纸实际意义上的"把关人"。同时,他也将《大公报》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攫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吴鼎昌将舆论、信息、政治、经济四者构筑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之成为了良性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南方都市文学主要指以长江以南的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等一些发展较快的都市为题材的文学。南方都市文学已成为我国都市文学的主体部分。一、我国都市文学发端于上海3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都市文学(或城市文学)的命名。茅盾《子夜》的出版,被人们看作是我国都市文学...  相似文献   

18.
英敛之、《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公报》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创办人英敛之及其后继者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和王芸生等大公报人的历史考察 ,探讨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关系。认为《大公报》的出现与持续发展 ,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作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纸 ,《大公报》不仅记录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历程 ,而且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炯应邀赴香港讲学,临行前,我们登门拜访了他。卓老是经济学界的老前辈了。他1989年入党。四十年代在中山大学执教,钻研《资本论》,写下了相当数量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笔记。五十年代,先后担任华南分局宣传部学习室副主任、广州市委宣传教育处处长,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等职。现在,虽说已是78岁高龄,仍精神焕发。他从省社科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已有几年,但仍担任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省社科院顾问、广东人口学会会长等职,指导着一批中青年学者。用一位学生的话说,他在科研工作上,没有“退居二线”。刚坐下,卓老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来,谈  相似文献   

20.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于2007年列为浙江树人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浙江树人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课程负责人唐颖教授为全国优秀教师、树人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