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品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中,一切物质的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只有在流通领域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商品交换中,都实行等价交换,即都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相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尽管在现象上商品交换不一定都是等价交换,但从长期的趋势来考察,不同  相似文献   

2.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按照相等的价值进行交换。比如,十尺布包含八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张椅子,也包含八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们的价值相等,用十尺布换一张椅子,这种交换就是等价交换。商品交换就是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东西都成了商品,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最低生活的消费品的价值来决定的。工人给资本家干活得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这里,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他的经济理论中谈到: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在商品生产中获得较大的利益,在竞争中取胜。这就是说,一个企业如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使本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经济体系中的交换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然而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往往被认为其交换行为所遵循的原则是对价有偿,而否认等价交换这一商品经济普遍原则在保险活动中的作用。运用古典经济理论对保险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论证,得出保险交换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然后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市场理论,重新诠释等价交换新的内涵,从被保险人效用最大化、保险人零利润的角度分析保险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在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时,常常对比性地研究英法两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同观点。他曾说:“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是以李加图和西斯蒙第(两个正好相对立的人,一个讲英语,一个讲法语)结束的,正象在十七世纪末是以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马恩全集》第46卷上册第3页)后来,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也说过同样类似性的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上的价值规律作过详尽的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落后的国家交换商品,撇开其他条件不谈,即使是等价交换,其内容也是前者以小量劳动交换后者的大量劳动,前者剥削后者。这对于理解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间的纯经济关系,对于后者制定发展战略,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原则与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作过全面的论述,一方面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统一性,按劳分配“通行的就是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矛盾,“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些论断阐明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多次强调,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有了重大的变化”。对此人们一般认为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价值等价交换。这种理解仅仅把价值规律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限于一种名称上的改变,是把一国经济简单放大后得出的结论。实际上,马克思所指的重大变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一) 价值规律,首先是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然后才是等价交换的规律;因此,要了解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要了解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住宅商品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住宅既是建筑业的劳动产品,又是人们基本生活资料。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住宅必然具有商品性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种商品也和所有商品一样,如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当然,与一般商品相比较,商品化的住宅,使用周期比较氏,造价比较高,是一种耐久性的生活消费品。住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四种传统观点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规律应概括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必须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指出,它具体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流通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分配领域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原则、生产资料的保值原则和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的原则,消费领域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演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产产品如文学艺术产品具有商品属性这一点日趋形成共识。然而,对于精神产品有无价值即有无交换价值却停留在一个不适当的滞后层面。众所周知,确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必须确定其是否用于交换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目前我国理论界乃至教育界仍延用一种与确定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相矛盾的观点即“精神产品无价值”。 我国经济学术界和文化学术界有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精神产品是“有价格而无价值”(无商品价值),其原因是精神产品无法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精神文化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商品属性,主要是精神产品中的物质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在没有附会于它的物质载体或物质承担之前,无法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实际上它只是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12.
狭义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要素.广义商品是一切通过市场交换去实现其使用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客观对象.通过市场交换,购买者得到需要的使用价值,售卖者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是广义商品的本质特征.广义商品大致包括劳动物质商品、劳务商品、劳动力商品、金融商品和自然物商品五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互补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与使用的统一体。不同的商品由于产自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的劳动者,就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这是商品的文化价值。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无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本文拟作一新的尝试,从分析商品的文化价值入手,对国际贸易给予一种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商品生产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做商品。列宁说过:“商品是这样一种物,一方面,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另方面,它能用来交换别种物。”(《列宁选集》第2卷,第589页)商品具有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种物要成为商品,首先要具有使用价值。例如,衣服可以御寒,机床可以用于生产,等等。两种商品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里面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任何商品都是由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每种商品都包含着一定  相似文献   

16.
辩析知识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需要确认一个前提:商品的价值是指隐藏在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共同物。在此前提下,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不能被否定,而且能够揭示知识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本来面目:即知识作为过去劳动的产品,是因劳动的作用,通过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能否以物化或非物化形式转移到物质产品价值中,取决于是否具备与资本交换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产品的生产越来越成为制约物质产品生产的条件,所以知识生产者的劳动与知识劳动的生产化理应受到重视。同时知识、技术对物质产品生产者的排挤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7.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利益学说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产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对当代仍有重大影响。一、李嘉图的比较利益方程式及其矛盾李嘉图是这样阐述比较利益原则的,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由于鼓励勤勉,奖励智巧,并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赋予的各种特殊力量,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12页)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的著名例子:假定葡萄牙生产一桶酒需80小时,英国则需120小时;生产一匹布,葡国需90小时,英国需100小时。葡国两种商品均占优势,但酒的优势更大。英国两种商品生产都处于劣势,布的不利程度相对小一些。按照李嘉图的说法,葡国生产并出口最有优势的酒,英国则生产和出口有优势的布。葡国一桶酒换取英国的一匹布,80小时与100小时相交换,两国仍然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好处。所以,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条件相对有利,它就可以进行这种商品的专门生产,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相对优势生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 商品具有二重属性。 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  相似文献   

19.
(一) 商品拜物教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最初产生于简单商品生产的经济条件。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一方面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另一方面又是相互满足需要的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劳动产品必须作为商品来交换。只有在商品卖出后,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才得到社会的承认,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劳动产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DavidRicardo)创立的比较利益 (成本 )学说自问世以来 ,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它未能彻底地贯彻劳动价值理论 ,因而不能揭示国际贸易中的各种交换的内在原因。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并不否定比较利益原则 ,而是指出国际贸易中除了双方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外 ,还存在着富国榨取贫国的不等价交换 ,双边贸易中“比较利益”总是倾斜在发达国家一方。因此 ,我们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 ,借鉴比较利益学说中的合理成分 ,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 ,以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