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间势力对政局作用的重要,往往突显于对峙双方势均力敌时.护法军政府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左右着各派的关系离合和势力消长.对此,学界已注意到桂系和滇系实力派与孙中山的两极冲突,而在其背后,貌似调和的中间势力的暗中角逐,也对未来政局的走向不无影响.程璧光等人对军政府总裁的隐相谋取,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南方中间势力在民初政治失重、制度转型时期的复杂心态和政治诉求,以及护法各派的力量态势和各方对政局发展方向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有较深的研究,有许多专著和论文,本文仅就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中联俄政策的形成,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请史学界同志指教。一九一七年九月,孙中山为维护辛亥革命时的“临时约法”,树起了“护法”大旗,联合一部分海军和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被拥为大元帅。但是不久孙中山遭到军阀的排挤,于一九一八年五月被迫辞职。在辞职电中,孙中山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  相似文献   

3.
林葆怿在开拓广州护法基地、支持建立军政府与创建援闽粤军中立下汗马功劳。军府改组、当选政务总裁后,政见与桂、政两系渐趋一致,粤桂战争中与直、桂同盟相呼应反对孙、皖联盟,后期背离了护法初衷。林的功过是非同其政治观念与时代潮流是否适从密切相连,错误根源不能归结为“唯利是附”,主因在于政治上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相背离。  相似文献   

4.
正北洋军溃败1917年8月,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南方军阀,揭起"护法"大旗,在广州成立军政府。1917年10月3日,护法之战正式打响,粤、桂、湘三省护法军会攻长沙。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督军傅良佐眼看长沙很快不保,带着老婆孩子跑了。得知顶头上司跑路,面对来势凶猛的南军,两个师长王汝贤、范国璋也不再拼命,慌忙撤退。湖南一师位于长沙南郊,正是溃军北撤的必经之路,那里有大量的宿舍楼,又靠近铁路,自然  相似文献   

5.
1917年冬季,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校长,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家蔡大愚组织发动甘肃护法运动失败。1918年,他返回成都,自此脱离了教育界,成为职业革命家。五四运动中,他领导组织了四川的国民反帝爱国活动。本文根据民国《蓉档》、报刊资料和访问所得,对蔡大愚返回成都后与孙中山的联系,他出任四川爱国会会长、四川国民大会主席与组织反帝爱国运动的史实,他再度出川担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谘议的情况,及他在北伐期间的活动踪迹与下落,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论护国与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兼论护国运动的领导者和护国、护法运动的作用问题孙占元护国与护法运动是为维护辛亥革命所创立的共和制而进行的两次进步运动。孙中山作为发起者和参与者,在这两次运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思想和活动如何,护国运动的领导者是谁,护...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为恢复辛亥革命时制定的《临时约法》和建立共和国而进行了艰苦斗争。护法运动从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旗帜起,至1922年8月陈炯明叛变,使护法运动最后失败止,前后两次,历时五年多。研究这段历史,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总结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于这一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要是孙中山对其影响,本文试就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前因后果作一论述。1 1918年正当孙中山联合滇桂军阀讨伐段祺瑞北京政府的护法运动进入高涨阶段时,2月14日,奉段命进攻护法军的直系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在武穴发出主和通电。冯这一举动在护法军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与冯玉祥的联系。对此,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驻兵武穴主和,则稍之与  相似文献   

9.
1921年11月,孙中山会见韩国临时政府专使申圭植,广东护法军政府正式承认韩国临时政府,是近代中韩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时未能发生实际的政治和外交效应。但是,这一举动在中韩关系发展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孙中山倡导的扶助韩国民族独立复国的崇高精神在以后的中韩交流实践中不断得到发扬广大,孙中山当年许下的一些诺言,也陆续为他的后继者不同程度地予以实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未能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原因,应从国际的、国内的以及韩国独立运动自身等多方面去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和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讨袁的怒潮中病死,段祺瑞政府重掌实权。为了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护法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三次亲临潮汕。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帝制。3日,孙中山与章炳麟、唐绍仪、程壁光等集议于上海孙寓,议决以军舰护送孙中山南下广东领导护法斗争。8日,孙中山等率“应瑞”、“海珠”号军舰离开上海。10日,孙中山一行抵达汕头,驻守汕头的潮梅军政首领云集码头,热烈欢迎孙中山。12日,汕头绅、商、学、报等各界在汕头陶戏园召开欢迎孙中山诸伟人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