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在对阶级前农业阶段人类集体式劳动生存状态的详细论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巴赫金对千百年来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类生存状态深入思考的结果。虽然它是对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在文学体裁中的一种转化和渗透,但与我国的民间社火艺术一样,都是一种平民化的活动,一种告别了阴沉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节日游戏,一种弥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的狂欢仪式。所以,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观照我国的民间社火艺术,不仅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阐释;而且,把握这一理论,对于人类在当今社会实现此在生存的某种超越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从中世纪民间狂欢节入手抽象出具有对话性、双重性和超越性的“狂欢式”生活的特征,并进一步在文学分析中提 炼出“狂欢化”的概念。根据他的狂欢理论,游戏的儿童具有狂欢的品格,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导源于人类狂欢精神的陨落。 狂欢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对话性的亲昵应当是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狂欢的超越性为理解儿童的“反常”行为提供了新视 角;狂欢主体的沉浸式参与启发了教师主体精神的回血路径;“狂欢式”生活的“生活游戏化”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游戏 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的包容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思想中的狂欢化血性化意识,源于狂欢节庆典中的交替和更新精神,其实质是一种充满全民世界感受的狂欢式世界。这种狂欢化血性化意识反映在创作中,就是将这种狂欢式转为狂欢化的文学,使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透露出一种狂欢式的双重性和相对性,情节和场景具备了狂欢化象征性、加冕脱冕结构、特殊的狂欢化广场和狂欢化时空。  相似文献   

4.
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系列人物,揭示他们身上所蕴涵的狂欢化精神。这部小说的情节主要发生在各式各样的聚会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香槟和音乐的刺激下全然忘却了其本来的身份和等级,恣意享乐,尽情表演。他们可以视为狂欢化文学中的骗子、小丑和傻瓜,站在现实的边缘,代表着一种反面的智慧、反面的真理。这些狂欢化人物群像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享乐至上、精神空虚的道德现状。  相似文献   

5.
狂欢化的世界感受植根于欧洲文明的深处,折射出欧洲文明的一种精神特质。它从不曾消失,仍然对僵化和凝固的制度和思维起着很强的解构作用。狂欢化的文本——《看不见的人》中设定了狂欢节上的一系列礼仪形式,也因此,《看不见的人》获得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两重性。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发掘这部黑人小说的独特魅力,也借此一窥黑人生活的苦难和渴望。  相似文献   

6.
新疆民间文化明显体现着巴赫金诗学的狂欢化精神,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可以为新疆民间文化品位找到提升的理论根据,同时也可为巴赫金狂欢化诗学找到理论旅行的路径与载体。主要表现在巴赫金诗学与新疆文化的民间性呼应、笑文学与新疆民间文化的狂欢性交合、狂欢化精神与异域风情的颠覆性契合、开放的文学观念与生生不息的新疆民间文化凸显创造性活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原生态舞蹈的狂欢意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欢化理论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土家族原生态舞蹈是土家民俗仪式、文化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土家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蕴含了丰富的土家民俗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土家民俗特征和独特的人文个性。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土家族原生态舞蹈,认为土家族原生态舞蹈十分典型地演绎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全民性、仪式性、距离感消失、插科打诨”众多特点,是土家族诗性文化心理的负载,是狂欢化生命力量的释放,充分张扬了土家族的自由精神,彰显了土家成员的个体生命意识,蕴涵着浓郁的狂欢意味。  相似文献   

8.
狂欢化文学是巴赫金命名的一种深受狂欢节民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体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的小说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在语言风格上即表现为诙谐与粗俗。这种语言风格强烈地传达出了狂欢节世界观的追求脱冕、颠覆的本质精神与亲昵、粗鄙的行为范畴。  相似文献   

9.
中国节庆民俗中的狂欢文化及其旅游开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欢”现象经历了从欧洲民间狂欢节到狂欢化文学,从狂欢化文学到狂欢文化,又从狂欢文化到旅游狂欢文化开发的传播与演变过程。节庆狂欢文化在当前中国旅游业界倍受青睐,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各地纷纷不约而同地策划、举办各种名目的狂欢节,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相当可观。中国不少节庆民俗包含着同西方狂欢节类似的“狂欢式”,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旅游开发的新亮点,是很值得研究的现象。中国节日民俗中的狂欢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利用狂欢文化应当遵循七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童话是打破中国儿童精神藩篱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体裁,其鲜明的儿童性赋予了儿童以灵性和人性之美.浪漫的幻想氛围凸显自由奔放的儿童精神与意志.呈现出诗意化的美学品格,从而完成了中国从古代童话到现代童话的历史嬗变,标志着中国文学童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论王小波小说语言的狂欢化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欢化文学”是巴赫全命名的一种深受狂欢节民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体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的小说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在语言风格上即表现为诙谐与粗俗。这种语言风格强烈地传迭出了狂欢节世界观的追求脱冕、颠覆的本质精神与亲昵、粗鄙的行为范畴。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狂欢化本质构成了网络语境下文学治疗的精神基点和原点,并使之呈现出异于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文学治疗的新特点。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有文学阅读、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三种实现形态。与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治疗相比,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规模更大,渠道更多,治疗更深,并且更方便易行。网络媒介中的文学治疗是对印刷媒介中的文学治疗的一种积极补充和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具有统一的思想内涵,即它们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本质的独到发现.对话理论反映了人类的思想本质,狂欢化理论则揭示了人类生长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对话和狂欢化理论从两个维度表达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和对个体生命、对人的价值充满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爵士时代的美国和十七世纪的欧洲有着相似之处 ,社会以纵情享乐、腐化堕落为时尚 ,整个民族处于一种躁动、亢奋的状态之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相通 ,是一部浸润着强烈的狂欢化氛围的小说。在这一氛围中 ,人物的命运和面目在现实和狂欢世界中起伏跌宕 ,社会现实在喧哗躁动中尽显无疑。本文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重新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位着墨不多 ,但十分重要的人物威尔逊太太 ,希望通过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言行举止和对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来揭示她身上所蕴涵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在经历、思想和创作上都异常复杂的作家。他对人类精神现象的探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从作家主体感受的狂欢、作品叙事节奏和力量的狂欢、作品人物性格的狂欢三个方面探讨陀氏及其作品的狂欢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卓越的喜剧性文学作品.本文从"人物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喜剧性错位、它的喜剧性中鲜明的反讽性质和狂欢化特点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这部作品的喜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的创作普遍呈现狂欢化倾向,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的“形而下状态”的“肉体的体验”为狂欢化叙事作出了具有转喻意义的注脚。另一方面,余华、莫言、毕飞宇、贾平凹、阎连科、格非等已经有相当影响的作家,也选择狂欢化叙事作为其创作的转向和突破。狂欢化叙事已经溢出了既有的“知识”视野,主流文学的知识谱系无法对它作出有效的指认和判断,在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狂欢化的人物、艺术思维的狂欢化和狂欢化的语言特征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文学流派和每一个创作方法,总是独特地理解和更新狂欢化手法。在19世纪,狂欢化文学和浪漫主义心理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可以从美国作家坡的小说中看出来。不过,坡所表现的狂欢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失去了乐观、更新和再生的力量。尽管如此,坡所塑造的怪诞人物形象仍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媒体文学样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与解构了文学、文化精英们的"崇高"文化权威与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一场全民广泛参与的文化狂欢庆典。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来考察手机短信文学,不难发现狂欢节所具有的特征正好印证了手机短信文学民间性、宣泄性、无等级性以及颠覆性等鲜明特点,这也说明了当代手机短信文学其实是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下的一场话语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